題李次雲窗竹原文賞析

朝代唐代 詩人白居易

不用裁為鳴鳳管,不須截作釣魚竿。
千花百草凋零後,留向紛紛雪裡看。

詠物 竹子

譯文

譯文
它不需要被做成用來吹奏的笙簫,也不需要截斷做成釣魚竿。
只待冬天千花百草凋零後,在紛飛的大雪中去看那點點蔥翠。

註釋
鳳管:笙簫。

參考資料:

賞析

  《題李次雲窗竹》是一首詠竹詩。

  竹與鬆、梅並稱為“歲寒三友”,又與梅、蘭、菊並稱為“四君子”,它象徵著高尚、堅韌、虛心等美好品格。白居易的這首詩,是一首詠竹詩,借竹言志,對竹子讚譽的同時,也明確了自己的精神追求。

  首二句,平淡無奇,不僅用詞淺顯,亦無深刻的寓意,只是交代了竹子一般的用途,但作者強調的是“不用”、“不須”,至於緣由,結尾兩句予以點明。原來,前三句都是陪襯,是為了與末句構成對比的。詩人說,我不用把竹子製成笛子,也不把它用作釣魚竿,要的是讓竹子在千花百草凋零之後,在大雪紛飛之時,能夠屹立在雪中,使我看到那一番凌雪傲霜的情調。

  前兩句實際上寫的是竹子的功利實用性,末句則是竹子的精神“實用性”,而功利實用性是不被作者看重的,他看重的是竹子品格對人的影響。作者故意使之構成強烈的對比,對比之中,流露出作者對竹子的喜愛及對竹子品格的讚譽。“留向紛紛雪裡看”,看什麼?自然不是為了看竹子的青翠之姿,而是從雪裡的孤竹中看到了竹的高潔本質,一種獨立於世俗的孤傲。此詩託竹寓意,巧用對比,表達了作者對那種高潔孤傲、堅貞不屈精神的追求。

  竹的生存環境,總是猗猗靜謐幽雅,醉心在竹的世界裡,可以彌補人的心理缺陷和遠離凡塵的愉悅、超脫!可以獲得暫時的心理平衡。

本節內容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免費釋出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創作背景

  竹,在歷代文人墨客的心目中,向來都是某種精神品格的象徵。蘇東坡曾作詩:“寧使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可想而知,竹子的品格在文人心中有多高尚。詩人在讚賞竹的高尚品質同時,也襯托出自已高潔的情懷。

  

參考資料:


賞析

  《題李次雲窗竹》是一首詠竹詩。

  竹與鬆、梅並稱為“歲寒三友”,又與梅、蘭、菊並稱為“四君子”,它象徵著高尚、堅韌、虛心等美好品格。白居易的這首詩,是一首詠竹詩,借竹言志,對竹子讚譽的同時,也明確了自己的精神追求。

  首二句,平淡無奇,不僅用詞淺顯,亦無深刻的寓意,只是交代了竹子一般的用途,但作者強調的是“不用”、“不須”,至於緣由,結尾兩句予以點明。原來,前三句都是陪襯,是為了與末句構成對比的。詩人說,我不用把竹子製成笛子,也不把它用作釣魚竿,要的是讓竹子在千花百草凋零之後,在大雪紛飛之時,能夠屹立在雪中,使我看到那一番凌雪傲霜的情調。

  前兩句實際上寫的是竹子的功利實用性,末句則是竹子的精神“實用性”,而功利實用性是不被作者看重的,他看重的是竹子品格對人的影響。作者故意使之構成強烈的對比,對比之中,流露出作者對竹子的喜愛及對竹子品格的讚譽。“留向紛紛雪裡看”,看什麼?自然不是為了看竹子的青翠之姿,而是從雪裡的孤竹中看到了竹的高潔本質,一種獨立於世俗的孤傲。此詩託竹寓意,巧用對比,表達了作者對那種高潔孤傲、堅貞不屈精神的追求。

  竹的生存環境,總是猗猗靜謐幽雅,醉心在竹的世界裡,可以彌補人的心理缺陷和遠離凡塵的愉悅、超脫!可以獲得暫時的心理平衡。

本節內容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免費釋出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創作背景

  竹,在歷代文人墨客的心目中,向來都是某種精神品格的象徵。蘇東坡曾作詩:“寧使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可想而知,竹子的品格在文人心中有多高尚。詩人在讚賞竹的高尚品質同時,也襯托出自已高潔的情懷。

  

參考資料:


詩人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於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並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於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