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谷安禪師塔原文賞析

朝代唐代 詩人盧照鄰

獨坐巖之曲,悠然無俗紛。
酌酒呈丹桂,思詩贈白雲。
煙霞朝晚聚,猿鳥歲時聞。
水華競秋色,山翠含夕曛。
高談十二部,細核五千文。
如如數冥昧,生生理氛氳。
古人有糟粕,輪扁情未分。
且當事芝朮,從吾所好雲。

抒情 批判

譯文

譯文
獨坐在深深的山谷,悠然無紛紛的俗情。
酒香與桂香一齊飄散,詩情與白雲一同飛昇。
煙霞朝起晚又落,秋來猿嘯馬又鳴。
水光與秋色相映,青山襯夕陽火紅。
高談佛典十二部,細說老子道德經。
真如之數難明曉,生生之道見分明。
古人之言有糟粕,輪扁心得說不清。
且去山中種芝草,生活原本為稱心。

註釋
曲:深隱之處,此處指山谷。
紛:雜亂。俗紛:諸多世間事。
曛:日落的餘光。
十二部:佛教的所有經典分為十二類,稱十二部。
五千文:老子《道德經》,其書約五千字,故稱。
如如:亦名真如,用人們的智慧所解知的佛教真理。法性之理體,不二平等,故云如,彼此之諸法皆如,故云如如。冥昧:模糊幽暗。
生生:既為佛教名詞,亦為中國傳統哲學術語。佛教名詞乃小乘佛教薩婆多部(意譯一切有部)的主張。本無今有叫作“生”,能生此“生”名為“生生”。該詩中“生生”應為中國傳統哲學中術語,指新舊變化中新事物的產生。《易·繫辭上》:“生生之謂易。”氛氳:盛貌。
輪扁情未份:此處用輪扁斫輪的典故。
事芝術:種芝草。古人以為芝是仙草,服之可以長生,故稱靈芝。

參考資料:

1、蔣述卓.禪詩三百首賞析: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8-10

賞析

  盧照鄰是一個傳統文化修養極深的文士,他所處的初唐時期,中國禪宗尚在發展期,屬道信、弘忍傳法時期。盧照鄰作為一位才華橫溢的詩人,在這首詩中,將詩情與禪境、才學相結合,寫出了禪詩中難得一見的絢麗多姿、氣韻流轉的作品。該詩中,作者首先將有安禪師塔的赤谷(在今陝西周至縣東南)寫得多姿多彩、生機盎然。禪師塔本是存置禪師骸骨或舍利的地方,端坐塔旁,最易生悲哀之心。可是,既然是寫禪師塔的環境,眼光與心境就應該不一般。果然,作者聞到的是酒香與花香,看到的是水光與山色,他的詩興與酒興一起勃發。他與友人談佛論道。那玄微的真如至理,他無法把握,但眼前禪師之塔旁,大自然生生不息之道卻歷歷可見。禪師固然已故去,但他塔旁的丹桂與白雲、水華與山翠似在向詩人昭示著自然之道。這一切不用說,也說不清。就像輪扁批評古人之言為糟粕一樣,盧照鄰也將十二部佛典與五千字的《道德經》置之一旁,最後去山中種靈芝去了——不僅為了長生,更是因為愛好。該詩中所表現出的對自然的皈依、對經卷的批判,都為後世禪家所發揚。

參考資料:

1、蔣述卓.禪詩三百首賞析: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8-10

賞析

  盧照鄰是一個傳統文化修養極深的文士,他所處的初唐時期,中國禪宗尚在發展期,屬道信、弘忍傳法時期。盧照鄰作為一位才華橫溢的詩人,在這首詩中,將詩情與禪境、才學相結合,寫出了禪詩中難得一見的絢麗多姿、氣韻流轉的作品。該詩中,作者首先將有安禪師塔的赤谷(在今陝西周至縣東南)寫得多姿多彩、生機盎然。禪師塔本是存置禪師骸骨或舍利的地方,端坐塔旁,最易生悲哀之心。可是,既然是寫禪師塔的環境,眼光與心境就應該不一般。果然,作者聞到的是酒香與花香,看到的是水光與山色,他的詩興與酒興一起勃發。他與友人談佛論道。那玄微的真如至理,他無法把握,但眼前禪師之塔旁,大自然生生不息之道卻歷歷可見。禪師固然已故去,但他塔旁的丹桂與白雲、水華與山翠似在向詩人昭示著自然之道。這一切不用說,也說不清。就像輪扁批評古人之言為糟粕一樣,盧照鄰也將十二部佛典與五千字的《道德經》置之一旁,最後去山中種靈芝去了——不僅為了長生,更是因為愛好。該詩中所表現出的對自然的皈依、對經卷的批判,都為後世禪家所發揚。

參考資料:

1、蔣述卓.禪詩三百首賞析: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8-10

詩人盧照鄰
       盧照鄰,初唐詩人。字升之,自號幽憂子,漢族,幽州范陽(治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其生卒年史無明載,盧照鄰望族出身,曾為王府典籤,又出任益州新都(今四川成都附近)尉,在文學上,他與王勃、楊炯、駱賓王以文詞齊名,世稱“王楊盧駱”,號為“初唐四傑”。有7卷本的《盧升之集》、明張燮輯注的《幽憂子集》存世。盧照鄰尤工詩歌駢文,以歌行體為佳,不少佳句傳頌不絕,如“得成比目何辭死,願作鴛鴦不羨仙”等,更被後人譽為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