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天樂·吳山望隔江霽雪原文賞析

朝代清代 詩人厲鶚

瘦筇如喚登臨去,江平雪晴風小。溼粉樓臺,釅寒城闕,不見春紅吹到。徽茫越嶠,但半沍雲根,半銷沙草。為問鷗邊,而今可有晉時棹?
清愁幾番自遣,故人稀笑語,相憶多少!寂寂寥寥,朝朝暮暮,吟得梅花俱惱。將花插帽,向第一峰頭,倚空長嘯。忽展斜陽,玉龍天際繞。

寫景 抒情 懷人 友人 情懷

譯文

譯文
江面平,雪早晴,風已小,我住著竹杖像被人呼喚著登臨吳山。在其上近處樓臺亭閣都披上了銀裝,籠罩在濃重的寒色之中,尚不見半點桃紅柳綠的痕跡。遠處的山巒一半罩在雲霧之中,一半被白雪覆蓋,山上的草木也都不見了。
故人稀少的清寒,讓我想起了多少往事!寂寞孤獨,朝朝暮暮,我吟梅花自遣懷。我將花插於帽上,向著吳山山頭,仰天長嘯。忽然地看見遠方斜陽,霞光映照雪山明麗發光。

註釋
齊天樂:詞牌名,又名《臺城路》《如此江山》《五福降中天》。
筇(qióng):竹杖。
釅(yàn)寒:猶嚴寒。
越嶠(qiáo):泛指江浙一帶的山巒。
沍(hù):同“冱”,凍結。
晉時棹(zhào):指王徽之夜雪訪戴之事。《世說新語》載:晉王徽之居山陰,夜雪初霽,月色清朗,忽憶戴逵,遂乘舟訪之,至門而返二或問其故,曰:“乘興而來,興盡而返,何必見戴。”
第一峰:指吳山,在今浙江杭州。
玉龍:指雪。張元詩:“戰罷玉龍三百萬,敗鱗殘甲滿天飛。”

參考資料:

1、鄭春山.千古絕唱·中國古典文學賞析.北京:中國言實出版社,1999:4923

詩人厲鶚
      厲鶚(1692-1752),字太鴻,又字雄飛,號樊榭、南湖花隱等,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文學家,浙西詞派中堅人物。康熙五十九年舉人,屢試進士不第。家貧,性孤峭。乾隆初舉鴻博,報罷。性耽聞靜,愛山水,尤工詩餘,擅南宋諸家之勝。著有《宋詩紀事》、《樊榭山房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