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湘文原文賞析

朝代清代 詩人丘逢甲

東村有荔枝,西村有荔枝,南村有荔枝,北村有荔枝,村人看客銜尾舟來時。

雙輪在前畫舫隨,入湧湧路歧復歧,汽笛鳴使村人知。

村人有約遠迎客,村童村婦紛來窺。幾成看殺衛叔寶,荔枝樹下人爭圍。

豈知老饕蒼髯已三尺,餘客亦復鬑鬑皆有須,但動食指思朵頤。

是時荔枝半生熟,青紅滿眼光陸離。荷包太早桂味遲,五月黑葉方垂垂。

採之滿筐出供客,更令飽飫兼僮廝。我舟泊處上有丞相祠。

但能耕稼魏公莊,豈必識字為佳兒。村居若有千樹荔,更用千戶侯何為?

維閩與粵荔枝國,各有佳品因時宜。君謨作譜起聚訟,彼優此劣詞何支。

我生於閩長僑粵,有荔枝處皆嘗之。平生嗜荔如嗜色,情人之眼皆西施。

少年最愛十八娘,至今追憶神猶馳。自來嶺南日啖三百顆,臨風輒念天人姿。

門書荔子甲天下,已生荔子生梅妃。梅妃生閩楊妃粵,楊妃寵盛梅妃衰。

人間選色論品目,兩皆尤物天所遺。亦如荔枝各具色香味,相看不厭、不見常相思。

奈何玉環不自愛鄉味,坐令蜀產稱珍奇。蜀荔之佳萬萬遜閩粵,維髯蜀客亦謂言非欺。

惜髯但啖粵荔未到閩海湄,惟應楚客粵歸足傲道州老,此來非早仍非遲。

親解海山仙人絳羅襦,臨江況復將別離?江天過午村雞啼,滿船載得荔枝去,濛濛煙雨遮船旗。

詩人丘逢甲
      丘逢甲(1864年~1912年)近代詩人。字仙根,又字吉甫,號蟄庵、仲閼、華嚴子,別署海東遺民、南武山人、倉海君。辛亥革命後以倉海為名。祖籍嘉應鎮平(今廣東蕉嶺)。同治三年(1864年)生於臺灣彰化,光緒十四年(1887年)中舉人,光緒十五年登進士(1889年),授任工部主事。但丘逢甲無意在京做官返回臺灣,到臺灣台中衡文書院擔任主講,後又於臺灣的臺南和嘉義教育新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