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風滅爐煙殘灺冷原文賞析

朝代清代 詩人納蘭性德

風滅爐煙殘灺冷,相伴惟孤影。判教狼藉醉清尊,為問世間醒眼是何人?
難逢易散花間酒,飲罷空搔首。閒愁總付醉來眠,只恐醒時依舊到尊前。

失意 傷懷 感慨

譯文

譯文
冷風吹滅了香爐中的殘煙,燃盡的燭灰早已不再溫熱,陪伴自己的只有自己孤單的影子。我情願喝得酩酊大醉,藉著醇酒來麻醉自己,大聲質問蒼天誰是這世間清醒不醉之人。
為何能與知己暢飲的盛宴總是相逢難,離別易,而人去宴散後,只能對著滿桌的空杯搔首長嘆。閒愁縈懷,難以派遣,我還是用美酒和夢鄉來逃避它吧。但只怕醒來之後,滿腔的愁思就會讓我又一次來到酒杯的面前。

註釋
虞美人:詞牌之一。唐教坊曲。茲取兩格,一為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兩仄韻,兩平韻。一為五十八字,上下片各兩仄韻,三平韻。
爐煙:薰爐或香爐之煙。
殘灺(xiè):燒殘的燭灰。
判:情願、甘願、不惜之意。
清尊(zūn):酒器,借指清醇之酒。判教句:意謂情願喝得酩配大醉,借清酒來麻醉自己。唐皇甫冉《曾山送別詩》:“悽悽遊子苦飄蓬,明日清尊只暫同。”
醒眼:清醒之眼光。
花間酒:謂美景良辰時之酒宴。
搔(sāo)首:以手搔頭。焦急或有所思貌。
尊前:酒樽之前。

參考資料:

1、(清)納蘭性德著.《納蘭性德集 》:陝西出版集團,2008年:第132頁 2、納蘭信德著;閔澤平譯.《納蘭信德全集 02 詞集 》:新世界出版社,2014 :95頁

創作背景

  康熙十七年(1678年),是詞人妻子逝世的一週年,詞人一直沒有從妻子死亡的陰影中走出。詞人和朋友相邀喝酒,借酒消愁,於是寫下了這首詞。  

參考資料:


賞析

  詞首第一句以冷風、殘煙、燭灰、孤影交織而成一幅孤寂淒涼的室內獨居圖景。“風滅爐煙殘灺冷,相伴惟孤影”,冷風吹滅了香爐中的殘煙,燃盡的燭灰早已不再溫熱;陪伴他的,只有孤單的影子。他既是自感憂愁如此,漫漫長夜該如何打發。

  詞的第二句寫詞人無法派遣憂愁,只能通過借酒來消愁。“判教狼藉醉清樽”,即是說我情願喝得酩酊大醉,藉著醇酒來麻醉自己。“判教”、“狼藉”,都是決絕之語,感情色彩極為強烈,說明詞人愁痛深入骨髓。否則他也不會大聲質問蒼天,問誰是這世間清醒不醉之人。“為問世間醒眼是何人”出自《楚辭-漁夫》:“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這句質問,似也點明瞭詞人滿腔鬱悶憂愁的原因。

  詞的第三句寫借酒消愁、時光短暫。“難逢易散花間酒,飲罷空搔首”,為何能與知己暢飲的盛宴總是相逢難、離別易,而人去宴散後,只能對著滿桌的空杯搔首長嘆。“空搔首”寫出了詞人對人生的感慨、對離別的無可奈何。

  詞的尾句寫出了雖然借酒消愁,但擔心醒時又會繼續喝酒的心理。“閒愁總付醉來眠,只恐醒時依舊到尊前“,既然閒愁縈懷,難以派遣,詞人只能用美酒和夢鄉來逃避它。但詞人又害怕醒來之後,滿腔的愁思就會讓他又一次來到酒杯的面前。“總”字寫出了詞人的懷疑,“恐”字寫出了詞人的害怕和擔心。

  全詞迂迴曲折,寫出了詞人從孤獨到借酒銷愁,再到對酒產生懷疑,心中擔憂酒醒後又會繼續喝酒逃避的心理活動,和李白”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類似。

參考資料:

1、夢遠.《納蘭詞全解 超值彩圖白金版 》:中國華僑出版社,2013年:262頁

創作背景

  康熙十七年(1678年),是詞人妻子逝世的一週年,詞人一直沒有從妻子死亡的陰影中走出。詞人和朋友相邀喝酒,借酒消愁,於是寫下了這首詞。  

參考資料:


賞析

  詞首第一句以冷風、殘煙、燭灰、孤影交織而成一幅孤寂淒涼的室內獨居圖景。“風滅爐煙殘灺冷,相伴惟孤影”,冷風吹滅了香爐中的殘煙,燃盡的燭灰早已不再溫熱;陪伴他的,只有孤單的影子。他既是自感憂愁如此,漫漫長夜該如何打發。

  詞的第二句寫詞人無法派遣憂愁,只能通過借酒來消愁。“判教狼藉醉清樽”,即是說我情願喝得酩酊大醉,藉著醇酒來麻醉自己。“判教”、“狼藉”,都是決絕之語,感情色彩極為強烈,說明詞人愁痛深入骨髓。否則他也不會大聲質問蒼天,問誰是這世間清醒不醉之人。“為問世間醒眼是何人”出自《楚辭-漁夫》:“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這句質問,似也點明瞭詞人滿腔鬱悶憂愁的原因。

  詞的第三句寫借酒消愁、時光短暫。“難逢易散花間酒,飲罷空搔首”,為何能與知己暢飲的盛宴總是相逢難、離別易,而人去宴散後,只能對著滿桌的空杯搔首長嘆。“空搔首”寫出了詞人對人生的感慨、對離別的無可奈何。

  詞的尾句寫出了雖然借酒消愁,但擔心醒時又會繼續喝酒的心理。“閒愁總付醉來眠,只恐醒時依舊到尊前“,既然閒愁縈懷,難以派遣,詞人只能用美酒和夢鄉來逃避它。但詞人又害怕醒來之後,滿腔的愁思就會讓他又一次來到酒杯的面前。“總”字寫出了詞人的懷疑,“恐”字寫出了詞人的害怕和擔心。

  全詞迂迴曲折,寫出了詞人從孤獨到借酒銷愁,再到對酒產生懷疑,心中擔憂酒醒後又會繼續喝酒逃避的心理活動,和李白”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類似。

參考資料:

1、夢遠.《納蘭詞全解 超值彩圖白金版 》:中國華僑出版社,2013年:262頁

創作背景

  康熙十七年(1678年),是詞人妻子逝世的一週年,詞人一直沒有從妻子死亡的陰影中走出。詞人和朋友相邀喝酒,借酒消愁,於是寫下了這首詞。  

參考資料:


賞析

  詞首第一句以冷風、殘煙、燭灰、孤影交織而成一幅孤寂淒涼的室內獨居圖景。“風滅爐煙殘灺冷,相伴惟孤影”,冷風吹滅了香爐中的殘煙,燃盡的燭灰早已不再溫熱;陪伴他的,只有孤單的影子。他既是自感憂愁如此,漫漫長夜該如何打發。

  詞的第二句寫詞人無法派遣憂愁,只能通過借酒來消愁。“判教狼藉醉清樽”,即是說我情願喝得酩酊大醉,藉著醇酒來麻醉自己。“判教”、“狼藉”,都是決絕之語,感情色彩極為強烈,說明詞人愁痛深入骨髓。否則他也不會大聲質問蒼天,問誰是這世間清醒不醉之人。“為問世間醒眼是何人”出自《楚辭-漁夫》:“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這句質問,似也點明瞭詞人滿腔鬱悶憂愁的原因。

  詞的第三句寫借酒消愁、時光短暫。“難逢易散花間酒,飲罷空搔首”,為何能與知己暢飲的盛宴總是相逢難、離別易,而人去宴散後,只能對著滿桌的空杯搔首長嘆。“空搔首”寫出了詞人對人生的感慨、對離別的無可奈何。

  詞的尾句寫出了雖然借酒消愁,但擔心醒時又會繼續喝酒的心理。“閒愁總付醉來眠,只恐醒時依舊到尊前“,既然閒愁縈懷,難以派遣,詞人只能用美酒和夢鄉來逃避它。但詞人又害怕醒來之後,滿腔的愁思就會讓他又一次來到酒杯的面前。“總”字寫出了詞人的懷疑,“恐”字寫出了詞人的害怕和擔心。

  全詞迂迴曲折,寫出了詞人從孤獨到借酒銷愁,再到對酒產生懷疑,心中擔憂酒醒後又會繼續喝酒逃避的心理活動,和李白”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類似。

參考資料:

1、夢遠.《納蘭詞全解 超值彩圖白金版 》:中國華僑出版社,2013年:262頁

詩人納蘭性德
      納蘭性德(1655-1685),滿洲人,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詞人之一。其詩詞“納蘭詞”在清代以至整個中國詞壇上都享有很高的聲譽,在中國文學史上也佔有光彩奪目的一席。他生活於滿漢融合時期,其貴族家庭興衰具有關聯於王朝國事的典型性。雖侍從帝王,卻嚮往經歷平淡。特殊的生活環境背景,加之個人的超逸才華,使其詩詞創作呈現出獨特的個性和鮮明的藝術風格。流傳至今的《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富於意境,是其眾多代表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