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新·用韻送張見陽令江華原文賞析

朝代清代 詩人納蘭性德

愁絕行人天易暮,行向鷓鴣聲裡住。渺渺洞庭波,木葉下,楚天何處。
折殘楊柳應無數,趁離亭笛聲吹度。有幾個徵鴻,相伴也,送君南去。

送別 感傷 惜別

譯文

譯文
世間別離最無奈,總到離別時,方恨相聚少。你我二人.意氣相投,此一別,好時光將少。我是多麼不情願,與你在日暮黃昏中告別,此時此刻的心情,想必我們彼此明瞭。
楊柳折了無數,仍道不出珍重,笛聲陣陣,扣人心絃。你終究還是成為落日中的遠影,我駐足難移,惟願鴻雁伴君行,一路順風順水。

註釋
菊花新:詞牌名,《齊東野語》雲:此曲為教坊都管王公謹作。此調有不同體格,均為雙調。本首為其一體,雙調五十二字,前後段各四句、三仄韻。
江華:在湖南省西南部,今為瑤族自治縣。張見陽:張純修,字子敏,號見陽,浭陽人。
愁絕:極度的憂愁。易∶改變。鷓鴣聲裡,借指見陽將去的江華之地,地在西南方,故云。且鷓鴣聲亦含有惜別之意。
渺渺:遙遠。楚天:古時長江中下游一帶屬楚國,楚在南方,故用以泛指南方的天空。
“折殘”二句:意謂在送別見陽之時依依難捨,楊柳折斷了無數次,本應趁著長亭離宴上的笛聲作別,卻仍不忍分手離去。吹度:吹送。
徵鴻:徵雁,大雁秋來南飛,春來北往,但詩詞中多指南飛之雁。

參考資料:

1、(清)納蘭容若著.蘇纓註譯,納蘭詞全編箋註:湖南文藝出版社,2011.07:第187頁 2、唐譯編著.圖解納蘭詞:企業管理出版社,2014.10:第302頁

賞析

  上片寫想像之景,描寫見陽將赴任之地的蒼茫悽清之景。“愁絕行人天易暮”,人要走,留不住的盡是相思情,彷彿知道容若內心的悽苦,連上天都不忍再看,暮色深重,愁煞趕路人。“行向鵬鴣聲裡住”,“鷓鴣聲裡”一語雙關,既指友人沿途之景,又用鷓鴣特殊的鳴叫聲“行不得也哥哥”來表達挽留和思念。“渺渺洞庭波,木葉下、楚天何處?”既然清楚了友人要去的地方,但是自己無法相陪,這真是哀愁的一件事情。

  下片接著寫送別之情,依依惜別,不忍分離,可是離別總是要面對的,容若只得化悲痛為安慰,對自己說,朋友不過是遠去,來日方長,總有見面的一天。“折殘楊柳應無數,趁離亭笛聲催度。”話雖如此,依然是捨不得離開,不知道送過了多少路程,不知道走過了多少亭子,就是捨不得說分手。但是天下無不散的宴席,自己送君千里終須一別,不能將朋友送到他要去的地方。折柳送別是古人的傳統,而“折殘”二字道盡了分離時的難捨難分。但是友人這一路上是否安全,他依然擔心。正巧頭頂上盤旋幾隻大雁,那就讓大雁為自己護送友人,一路南下。詞人巧設“徵鴻”來陪伴友人南下,以解其路途的寂寞,亦隱隱表現出對友人的關懷。情感的真摯到最後陡然升起,友人之間的情誼無須再多說,彼此心意瞭然。

  一般人描寫送別,總是從眼下的依依惜別講起,但容若另闢蹊徑,直接描寫旅途中的各種蕭瑟意象,彷彿已經親眼見劍一般。到了下片才拉回現實,說到當下正在長亭餞別,在笛聲中送好友踏上征途。白己不能隨好友例土,只有大邊的兒只孤雁,陪伴好友向著一路向南。

參考資料:

1、納蘭容若著.一生最愛納蘭詞 全詞彩插珍藏版:石油工業出版社,2014.11:第258頁

創作背景

  康熙十八年(1679年)秋,納蘭容若的好友張純修(號見陽)離京赴任湖南江華縣,容若作此詞以送別。   

參考資料:
1、(清)納蘭容若著.蘇纓注評:納蘭詞,長江文藝出版社,2015.07:第159頁

賞析

  上片寫想像之景,描寫見陽將赴任之地的蒼茫悽清之景。“愁絕行人天易暮”,人要走,留不住的盡是相思情,彷彿知道容若內心的悽苦,連上天都不忍再看,暮色深重,愁煞趕路人。“行向鵬鴣聲裡住”,“鷓鴣聲裡”一語雙關,既指友人沿途之景,又用鷓鴣特殊的鳴叫聲“行不得也哥哥”來表達挽留和思念。“渺渺洞庭波,木葉下、楚天何處?”既然清楚了友人要去的地方,但是自己無法相陪,這真是哀愁的一件事情。

  下片接著寫送別之情,依依惜別,不忍分離,可是離別總是要面對的,容若只得化悲痛為安慰,對自己說,朋友不過是遠去,來日方長,總有見面的一天。“折殘楊柳應無數,趁離亭笛聲催度。”話雖如此,依然是捨不得離開,不知道送過了多少路程,不知道走過了多少亭子,就是捨不得說分手。但是天下無不散的宴席,自己送君千里終須一別,不能將朋友送到他要去的地方。折柳送別是古人的傳統,而“折殘”二字道盡了分離時的難捨難分。但是友人這一路上是否安全,他依然擔心。正巧頭頂上盤旋幾隻大雁,那就讓大雁為自己護送友人,一路南下。詞人巧設“徵鴻”來陪伴友人南下,以解其路途的寂寞,亦隱隱表現出對友人的關懷。情感的真摯到最後陡然升起,友人之間的情誼無須再多說,彼此心意瞭然。

  一般人描寫送別,總是從眼下的依依惜別講起,但容若另闢蹊徑,直接描寫旅途中的各種蕭瑟意象,彷彿已經親眼見劍一般。到了下片才拉回現實,說到當下正在長亭餞別,在笛聲中送好友踏上征途。白己不能隨好友例土,只有大邊的兒只孤雁,陪伴好友向著一路向南。

參考資料:

1、納蘭容若著.一生最愛納蘭詞 全詞彩插珍藏版:石油工業出版社,2014.11:第258頁

創作背景

  康熙十八年(1679年)秋,納蘭容若的好友張純修(號見陽)離京赴任湖南江華縣,容若作此詞以送別。   

參考資料:
1、(清)納蘭容若著.蘇纓注評:納蘭詞,長江文藝出版社,2015.07:第159頁

賞析

  上片寫想像之景,描寫見陽將赴任之地的蒼茫悽清之景。“愁絕行人天易暮”,人要走,留不住的盡是相思情,彷彿知道容若內心的悽苦,連上天都不忍再看,暮色深重,愁煞趕路人。“行向鵬鴣聲裡住”,“鷓鴣聲裡”一語雙關,既指友人沿途之景,又用鷓鴣特殊的鳴叫聲“行不得也哥哥”來表達挽留和思念。“渺渺洞庭波,木葉下、楚天何處?”既然清楚了友人要去的地方,但是自己無法相陪,這真是哀愁的一件事情。

  下片接著寫送別之情,依依惜別,不忍分離,可是離別總是要面對的,容若只得化悲痛為安慰,對自己說,朋友不過是遠去,來日方長,總有見面的一天。“折殘楊柳應無數,趁離亭笛聲催度。”話雖如此,依然是捨不得離開,不知道送過了多少路程,不知道走過了多少亭子,就是捨不得說分手。但是天下無不散的宴席,自己送君千里終須一別,不能將朋友送到他要去的地方。折柳送別是古人的傳統,而“折殘”二字道盡了分離時的難捨難分。但是友人這一路上是否安全,他依然擔心。正巧頭頂上盤旋幾隻大雁,那就讓大雁為自己護送友人,一路南下。詞人巧設“徵鴻”來陪伴友人南下,以解其路途的寂寞,亦隱隱表現出對友人的關懷。情感的真摯到最後陡然升起,友人之間的情誼無須再多說,彼此心意瞭然。

  一般人描寫送別,總是從眼下的依依惜別講起,但容若另闢蹊徑,直接描寫旅途中的各種蕭瑟意象,彷彿已經親眼見劍一般。到了下片才拉回現實,說到當下正在長亭餞別,在笛聲中送好友踏上征途。白己不能隨好友例土,只有大邊的兒只孤雁,陪伴好友向著一路向南。

參考資料:

1、納蘭容若著.一生最愛納蘭詞 全詞彩插珍藏版:石油工業出版社,2014.11:第258頁

創作背景

  康熙十八年(1679年)秋,納蘭容若的好友張純修(號見陽)離京赴任湖南江華縣,容若作此詞以送別。   

參考資料:
1、(清)納蘭容若著.蘇纓注評:納蘭詞,長江文藝出版社,2015.07:第159頁

賞析

  上片寫想像之景,描寫見陽將赴任之地的蒼茫悽清之景。“愁絕行人天易暮”,人要走,留不住的盡是相思情,彷彿知道容若內心的悽苦,連上天都不忍再看,暮色深重,愁煞趕路人。“行向鵬鴣聲裡住”,“鷓鴣聲裡”一語雙關,既指友人沿途之景,又用鷓鴣特殊的鳴叫聲“行不得也哥哥”來表達挽留和思念。“渺渺洞庭波,木葉下、楚天何處?”既然清楚了友人要去的地方,但是自己無法相陪,這真是哀愁的一件事情。

  下片接著寫送別之情,依依惜別,不忍分離,可是離別總是要面對的,容若只得化悲痛為安慰,對自己說,朋友不過是遠去,來日方長,總有見面的一天。“折殘楊柳應無數,趁離亭笛聲催度。”話雖如此,依然是捨不得離開,不知道送過了多少路程,不知道走過了多少亭子,就是捨不得說分手。但是天下無不散的宴席,自己送君千里終須一別,不能將朋友送到他要去的地方。折柳送別是古人的傳統,而“折殘”二字道盡了分離時的難捨難分。但是友人這一路上是否安全,他依然擔心。正巧頭頂上盤旋幾隻大雁,那就讓大雁為自己護送友人,一路南下。詞人巧設“徵鴻”來陪伴友人南下,以解其路途的寂寞,亦隱隱表現出對友人的關懷。情感的真摯到最後陡然升起,友人之間的情誼無須再多說,彼此心意瞭然。

  一般人描寫送別,總是從眼下的依依惜別講起,但容若另闢蹊徑,直接描寫旅途中的各種蕭瑟意象,彷彿已經親眼見劍一般。到了下片才拉回現實,說到當下正在長亭餞別,在笛聲中送好友踏上征途。白己不能隨好友例土,只有大邊的兒只孤雁,陪伴好友向著一路向南。

參考資料:

1、納蘭容若著.一生最愛納蘭詞 全詞彩插珍藏版:石油工業出版社,2014.11:第258頁

創作背景

  康熙十八年(1679年)秋,納蘭容若的好友張純修(號見陽)離京赴任湖南江華縣,容若作此詞以送別。   

參考資料:
1、(清)納蘭容若著.蘇纓注評:納蘭詞,長江文藝出版社,2015.07:第159頁

詩人納蘭性德
      納蘭性德(1655-1685),滿洲人,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詞人之一。其詩詞“納蘭詞”在清代以至整個中國詞壇上都享有很高的聲譽,在中國文學史上也佔有光彩奪目的一席。他生活於滿漢融合時期,其貴族家庭興衰具有關聯於王朝國事的典型性。雖侍從帝王,卻嚮往經歷平淡。特殊的生活環境背景,加之個人的超逸才華,使其詩詞創作呈現出獨特的個性和鮮明的藝術風格。流傳至今的《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富於意境,是其眾多代表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