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訊息誰傳到拒霜原文賞析

朝代清代 詩人納蘭性德

訊息誰傳到拒霜?兩行斜雁碧天長,晚秋風景倍淒涼。
銀蒜押簾人寂寂,玉釵敲燭信茫茫。黃花開也近重陽。

秋天 寫景 抒情 女子 思念 懷人

譯文

譯文
究竟是誰傳來訊息說木芙蓉花開的時候那人就會歸來?長天一色,兩行大雁緩緩斜向南飛去,晚秋的景緻益發淒涼。
蒜頭形的銀製簾墜壓著簾子,有人寂寞地獨坐閨中,玉釵輕輕敲著竹,而心中的人蹤跡杳無,菊花又盛開了,眼看重陽就要近了。

註釋
浣溪沙:唐教坊曲名,因春秋時期人西施浣紗於若耶溪而得名,後用作詞牌名,又名“浣溪紗”“小庭花”等。此調有平仄兩體。全詞分上下兩片,上片三句全用韻,下片末二句用韻,過片二句用對偶句的居多。音節明快,句式整齊,易於上口,為婉約派與豪放派多數詞人所常用。
拒霜:木芙蓉花,俗稱芙蓉或芙蓉花,仲秋開花,耐寒不落,故名。
銀蒜:銀製的蒜形簾押。
玉釵敲竹:用玉釵輕輕敲竹,表示心事難耐,藉以排遣愁懷。一作“玉釵敲燭”。

參考資料:

1、王友勝,童向飛.納蘭詞注:嶽麓書社,2005年:第28頁 2、(清)納蘭性德著.納蘭詞箋註全編.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3.10:64-65

賞析

  從詞的內容來看,這是寫重陽節到來,詩人又深切地懷念起往日的情人來了,他彷徨不安,躊躇難耐,遂賦此以排遣孤寂無聊的幽情。值得注意的是詞全從對方落筆,這就加倍地表現出他那強烈而深摯的懷念之情。

  這首詞上片寫室外秋景及心境:拒霜花開,斜燕南飛,而徵人訊息杳然,無人傳遞,倍感秋色淒涼。此處秋景其實清爽:拒紅霜,晴空碧,雁斜飛,並無黯淡之狀。元代白珽《西湖賦》雲:“秋榮不淡,拒霜已紅。”然而木芙蓉性頗耐寒,且能“千株掃作一番黃,只有芙蓉獨自芳。”(蘇軾《和陳述古拒霜花》),雖時至晚秋而紅豔如故。唐李群玉《九日》詩云:“半嶺殘陽銜樹落,一行斜雁向人來。”黃昏殘陽,斜雁向人,色彩昏暗,氛圍悲涼;而此處則是碧空如洗,天闊氣清,斜雁南飛,氛圍開朗。思婦眼中之秋景乃“有我之境”:或許徵人有約中秋返家團聚,此時拒霜已開,不見人歸,雖花紅而難令伊人心暖;常言鴻雁傳書,如今雁群斜飛未傳徵人訊息,雖天碧亦是傷心碧,只能令伊人心傷。因此,淒涼的並非秋色,實乃思婦心境。

  下片寫室內情形及愁緒:簾幕低垂,因以銀蒜相壓而紋絲不動,伊人寂寞難熬,只能以玉釵敲竹派遣煩愁。敲竹的細節刻畫乃詞人獨創,此處伊人以玉釵敲竹,其聲極不堪,其情更愁慘,確是奇絕之筆。結局寫菊花盛開,時近重陽,徵人歸期乃“信茫茫”,既與首句意象呼應,又啟人聯想:伊人獨守閨房,心境淒涼,愁思如縷,已是“人比黃花瘦”。(李清照《醉花陰·九日》)全詞景情俱到,亦情亦景,交織渾融,讀起來淒涼孤苦,使人惆悵不歡。 

  這首詞在意象使用上主要採用了渲染法,尤其是對“秋”的渲染。不知何時,思念的人在遠方傳來訊息說秋天會回到她的身邊,於是秋就超出本身作為季節的含義,成為了相見的時間,成為期盼的季節。這詞中首先是“拒霜”花開,然後“兩行秋雁”,後更直接說“晚秋風景”、“黃花開”以及“近重陽”,這些都在刻意點染季節。可以說這首詞是通過渲染秋來突出愁,要表達的正是期待落空的愁思。

  除用渲染法表達情感外,詞中還恰如其分地運用了點染法,對“閒”進行了很好的點染。下片三句中人寂寞淒涼,萬事無心,百無聊賴,無盡空虛,尤其是“玉釵敲燭”一句,表現的何等空虛。詞中通過渲染和點染的結合,表現出客觀世界的“秋”以及淺層內心世界的“閒”,從而將深層次的“淒涼”表達出來。

參考資料:

1、宋墨著.此生拼卻紅顏醉 納蘭容若的情與詞.北京:中華工商聯合出版社,2014.05:107-111頁 2、(清)納蘭性德著;田萍註解,納蘭詞全集鑑賞,中國畫報出版社,2013.04,第116頁

創作背景

  這首詞作於康熙年間。詞人在重陽節到來之時,為了抒發對往日情人的思念之情,故作下此詞。   

參考資料:
1、墨著.此生拼卻紅顏醉 納蘭容若的情與詞.北京:中華工商聯合出版社,2014.05:107-111頁

賞析

  從詞的內容來看,這是寫重陽節到來,詩人又深切地懷念起往日的情人來了,他彷徨不安,躊躇難耐,遂賦此以排遣孤寂無聊的幽情。值得注意的是詞全從對方落筆,這就加倍地表現出他那強烈而深摯的懷念之情。

  這首詞上片寫室外秋景及心境:拒霜花開,斜燕南飛,而徵人訊息杳然,無人傳遞,倍感秋色淒涼。此處秋景其實清爽:拒紅霜,晴空碧,雁斜飛,並無黯淡之狀。元代白珽《西湖賦》雲:“秋榮不淡,拒霜已紅。”然而木芙蓉性頗耐寒,且能“千株掃作一番黃,只有芙蓉獨自芳。”(蘇軾《和陳述古拒霜花》),雖時至晚秋而紅豔如故。唐李群玉《九日》詩云:“半嶺殘陽銜樹落,一行斜雁向人來。”黃昏殘陽,斜雁向人,色彩昏暗,氛圍悲涼;而此處則是碧空如洗,天闊氣清,斜雁南飛,氛圍開朗。思婦眼中之秋景乃“有我之境”:或許徵人有約中秋返家團聚,此時拒霜已開,不見人歸,雖花紅而難令伊人心暖;常言鴻雁傳書,如今雁群斜飛未傳徵人訊息,雖天碧亦是傷心碧,只能令伊人心傷。因此,淒涼的並非秋色,實乃思婦心境。

  下片寫室內情形及愁緒:簾幕低垂,因以銀蒜相壓而紋絲不動,伊人寂寞難熬,只能以玉釵敲竹派遣煩愁。敲竹的細節刻畫乃詞人獨創,此處伊人以玉釵敲竹,其聲極不堪,其情更愁慘,確是奇絕之筆。結局寫菊花盛開,時近重陽,徵人歸期乃“信茫茫”,既與首句意象呼應,又啟人聯想:伊人獨守閨房,心境淒涼,愁思如縷,已是“人比黃花瘦”。(李清照《醉花陰·九日》)全詞景情俱到,亦情亦景,交織渾融,讀起來淒涼孤苦,使人惆悵不歡。 

  這首詞在意象使用上主要採用了渲染法,尤其是對“秋”的渲染。不知何時,思念的人在遠方傳來訊息說秋天會回到她的身邊,於是秋就超出本身作為季節的含義,成為了相見的時間,成為期盼的季節。這詞中首先是“拒霜”花開,然後“兩行秋雁”,後更直接說“晚秋風景”、“黃花開”以及“近重陽”,這些都在刻意點染季節。可以說這首詞是通過渲染秋來突出愁,要表達的正是期待落空的愁思。

  除用渲染法表達情感外,詞中還恰如其分地運用了點染法,對“閒”進行了很好的點染。下片三句中人寂寞淒涼,萬事無心,百無聊賴,無盡空虛,尤其是“玉釵敲燭”一句,表現的何等空虛。詞中通過渲染和點染的結合,表現出客觀世界的“秋”以及淺層內心世界的“閒”,從而將深層次的“淒涼”表達出來。

參考資料:

1、宋墨著.此生拼卻紅顏醉 納蘭容若的情與詞.北京:中華工商聯合出版社,2014.05:107-111頁 2、(清)納蘭性德著;田萍註解,納蘭詞全集鑑賞,中國畫報出版社,2013.04,第116頁

創作背景

  這首詞作於康熙年間。詞人在重陽節到來之時,為了抒發對往日情人的思念之情,故作下此詞。   

參考資料:
1、墨著.此生拼卻紅顏醉 納蘭容若的情與詞.北京:中華工商聯合出版社,2014.05:107-111頁

詩人納蘭性德
      納蘭性德(1655-1685),滿洲人,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詞人之一。其詩詞“納蘭詞”在清代以至整個中國詞壇上都享有很高的聲譽,在中國文學史上也佔有光彩奪目的一席。他生活於滿漢融合時期,其貴族家庭興衰具有關聯於王朝國事的典型性。雖侍從帝王,卻嚮往經歷平淡。特殊的生活環境背景,加之個人的超逸才華,使其詩詞創作呈現出獨特的個性和鮮明的藝術風格。流傳至今的《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富於意境,是其眾多代表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