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梅三首·其一原文賞析

朝代宋代 詩人蘇軾

怕愁貪睡獨開遲,自恐冰容不入時。
故作小紅桃杏色,尚餘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隨春態,酒暈無端上玉肌。
詩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綠葉與青枝。

詠物 梅花

譯文

譯文
梅花害怕憂愁而貪戀睡覺,所以才遲遲獨自開放;它擔心自己冰潔的面容會不合時宜而受到世人猜忌。
所以故意妝扮出淺粉般的桃杏顏色,但梅枝還是細瘦的樣子,呈現出經受霜雪考驗後仍然勁挺的姿態。
梅花的內心是適應寒冷的,不願意隨著春天的到來而展示自己的美態。它的顏色好似美人酒後無端泛起的紅暈。
老詩人不懂得梅花的品格所在;怎麼只從外表有無綠葉與青枝來分辮梅花和桃杏呢?

註釋
冰容:冰一樣晶瑩的面容。
不入時:不合時宜,不合世俗的時尚。
故:故意。作,做作,這裡當妝扮講。
小紅”:即淺紅。
尚餘,“尚“,還是。餘,剩餘,這裡作顯示,顯露,保持之意。
孤瘦:形容梅花朵稀疏俊逸,梅枝因無葉子而顯得孤獨細瘦的樣子。
霜雪姿:經受霜雪考驗後勁挺的姿態。形容梅花格調孤傲不群的特性。
酒暈:飲酒後臉上泛起的紅暈。這裡指梅花的紅色。
無端:無來由。 玉肌:玉容。
詩老:老詩人,指宋初詩人石曼卿。
梅格:梅花的品格。
在:所在。
更:豈能。

本節內容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免費釋出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賞析

  這首詩託物言志,以紅梅傲然挺立的品格,抒發了自己達觀超脫的襟懷和不願隨波逐流的傲骨。

  首聯用擬人化的手法描寫紅梅遲開的原因。詩人抓住紅梅不畏嚴寒,在百花過後的冬季才開放這一特點,把紅梅比擬為一位內心世界感情十分豐富細膩的美人,它遲遲開放的原因,是因為”怕愁貪睡”,它為什麼而怕愁貪睡呢?是因為擔心自己象冰一樣晶瑩美麗的容貌,會不合世俗的時尚,因而以致於而怕愁貪睡;因此它想用貪睡來擺脫憂愁,所以才不與其它百花一樣同時開放,而是”獨開遲”。因為害怕憂愁而貪戀睡覺,所以才遲遲地獨自開放,這都是因為擔心自己玉潔冰清的美麗容貌會不合時宜的緣故啊。

  頷聯則是說在詩人心中,梅一般是玉潔冰清的白色,偶然出現淺淺的象桃杏般的紅色,這是紅梅因 “怕”、“恐”,而故意妝扮出的一種從眾的姿態。所以,一個“故”字,表明紅梅之所以如此,是有一種被迫的意味在內,是為了和諧入俗的緣故。然而紅梅不畏霜雪的本質是不會因此改變的。梅花畢竟是梅花,依然儲存其特有的品格:“尚餘”二字用得絕妙,既無心顯露,又無可掩飾。在詩人心中,梅就是梅,無論妝成何色,與“桃杏”截然不同。頷聯兩句將遲起美人與梅融為一體,可見詩人詠物本領之高妙。雖然故意妝扮出了一點淺淺粉紅般的桃杏顏色,但是紅梅的枝條還是保持了經受霜雪考驗後孤獨而細瘦勁挺的姿態。

  頸聯對紅梅的內心世界作了進一步的深入探究。意思是梅花外表上雖然呈現出了粉紅的桃杏色,但那不過是它剛喝過酒,是“酒暈”浮上了“玉肌”的緣故。因為梅花的內心是喜寒的,它的本質是高潔的。“未肯”,二字表示出了梅的孤傲品格。己經適應了寒冷的心,不願意隨著春天的到來而展示自己的美態;顯露出來的一點點淺紅的桃杏色,那隻不過是酒後泛起的紅暈無來由表露在美人玉脂般的面容上罷了。

  尾聯中“綠葉與青枝”:蘇軾《志林》卷十說:若石曼卿《紅梅》詩云:“認桃無綠葉,辨杏有青枝”,此至陋語,蓋村學究體也。”蘇軾的意思是批評石曼卿的《紅梅》詩,只從“無綠葉”和“有青枝”這一點上來,分辨紅梅與桃,杏的區別,確實太簡單、太乏味了。這是專求形似,而沒有抓住紅梅的神韻所在,所以蘇軾譏之為“至陋”的“村學究體”。尾聯是詩人對前人寫梅花的誤區發議論。認為認識梅花須從梅花獨有的“梅格”,即喜寒凌霜的內在品格或內在精神,來品評。老詩人不懂得梅花的品格所在;怎麼能夠只從外表有無綠葉與青枝來分辮梅花和桃杏呢?

本節內容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免費釋出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創作背景

  這首組詩是作者貶謫黃州期間,因讀北宋詩人石延年《紅梅》一詩有感而作,具體創作時間不詳。本詩是第一首。這首詞緊扣紅梅既豔如桃杏又冷若冰霜、傲然挺立的獨特品格,抒發了自己達觀超脫的襟懷和不願隨波逐流的傲骨。   

參考資料:


賞析

  這首詩託物言志,以紅梅傲然挺立的品格,抒發了自己達觀超脫的襟懷和不願隨波逐流的傲骨。

  首聯用擬人化的手法描寫紅梅遲開的原因。詩人抓住紅梅不畏嚴寒,在百花過後的冬季才開放這一特點,把紅梅比擬為一位內心世界感情十分豐富細膩的美人,它遲遲開放的原因,是因為”怕愁貪睡”,它為什麼而怕愁貪睡呢?是因為擔心自己象冰一樣晶瑩美麗的容貌,會不合世俗的時尚,因而以致於而怕愁貪睡;因此它想用貪睡來擺脫憂愁,所以才不與其它百花一樣同時開放,而是”獨開遲”。因為害怕憂愁而貪戀睡覺,所以才遲遲地獨自開放,這都是因為擔心自己玉潔冰清的美麗容貌會不合時宜的緣故啊。

  頷聯則是說在詩人心中,梅一般是玉潔冰清的白色,偶然出現淺淺的象桃杏般的紅色,這是紅梅因 “怕”、“恐”,而故意妝扮出的一種從眾的姿態。所以,一個“故”字,表明紅梅之所以如此,是有一種被迫的意味在內,是為了和諧入俗的緣故。然而紅梅不畏霜雪的本質是不會因此改變的。梅花畢竟是梅花,依然儲存其特有的品格:“尚餘”二字用得絕妙,既無心顯露,又無可掩飾。在詩人心中,梅就是梅,無論妝成何色,與“桃杏”截然不同。頷聯兩句將遲起美人與梅融為一體,可見詩人詠物本領之高妙。雖然故意妝扮出了一點淺淺粉紅般的桃杏顏色,但是紅梅的枝條還是保持了經受霜雪考驗後孤獨而細瘦勁挺的姿態。

  頸聯對紅梅的內心世界作了進一步的深入探究。意思是梅花外表上雖然呈現出了粉紅的桃杏色,但那不過是它剛喝過酒,是“酒暈”浮上了“玉肌”的緣故。因為梅花的內心是喜寒的,它的本質是高潔的。“未肯”,二字表示出了梅的孤傲品格。己經適應了寒冷的心,不願意隨著春天的到來而展示自己的美態;顯露出來的一點點淺紅的桃杏色,那隻不過是酒後泛起的紅暈無來由表露在美人玉脂般的面容上罷了。

  尾聯中“綠葉與青枝”:蘇軾《志林》卷十說:若石曼卿《紅梅》詩云:“認桃無綠葉,辨杏有青枝”,此至陋語,蓋村學究體也。”蘇軾的意思是批評石曼卿的《紅梅》詩,只從“無綠葉”和“有青枝”這一點上來,分辨紅梅與桃,杏的區別,確實太簡單、太乏味了。這是專求形似,而沒有抓住紅梅的神韻所在,所以蘇軾譏之為“至陋”的“村學究體”。尾聯是詩人對前人寫梅花的誤區發議論。認為認識梅花須從梅花獨有的“梅格”,即喜寒凌霜的內在品格或內在精神,來品評。老詩人不懂得梅花的品格所在;怎麼能夠只從外表有無綠葉與青枝來分辮梅花和桃杏呢?

本節內容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免費釋出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創作背景

  這首組詩是作者貶謫黃州期間,因讀北宋詩人石延年《紅梅》一詩有感而作,具體創作時間不詳。本詩是第一首。這首詞緊扣紅梅既豔如桃杏又冷若冰霜、傲然挺立的獨特品格,抒發了自己達觀超脫的襟懷和不願隨波逐流的傲骨。   

參考資料:


詩人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於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後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並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