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後晚晴四山皆青惟東山全白賦最愛東山晴後雪二絕句原文賞析

朝代宋代 詩人楊萬里

只知逐勝忽忘寒,小立春風夕照間。
最愛東山晴後雪,軟紅光裡湧銀山。

群山雪不到新晴,多作泥融少作冰。
最愛東山晴後雪,卻愁宜看不宜登。

寫雪 寫景 喜愛

譯文

譯文
只知道尋覓勝景而忘了天寒,偶立在春風中夕陽晚照之間。
我最喜歡那東山晴後的雪景,軟紅的光芒裡湧來座座銀山。

東山的積雪留不到天放新晴,多成了溼潤的泥土少許成冰。
我最喜歡那東山晴後的雪景,發愁適合觀賞而不適合攀登。

註釋
東山:指作者家鄉的山。
逐勝:尋覓勝景。
銀山:形容雪後東山如銀山。
群山:指東山。新晴:剛放晴的天氣。
泥融:溼潤的泥土。

參考資料:
1、於北山.楊萬里詩文選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93-94

2、 劉永生.宋詩選:天津古籍出版社,1997:311-312

創作背景

  這首詩約作於宋寧宗慶元(1195—1200)年間,當時作者年老退休,隱於家鄉吉水,某個春日東山有晴後雪景,作者賞而作此組詩。

  

參考資料:
1、張鳴.宋詩選:人民文學出版社,2004:419-420

賞析

  這組詩的題目直接言明“最愛”,表達情感取向。第一首詩描寫了東山雪後陽光朗照的美麗景象。這首詩作於早春,天氣乍暖還寒時候。東風輕拂,萬物開始復甦,四山開始掙脫冬日的枯黃,泛出片片青綠。詩人整日都在追逐那一片片青綠,早已忘記了早春還有絲絲寒意。在春風夕照間停留,環顧群山,原來此刻最美的是東山上那一片雪。

  第一句“只知逐勝忽忘寒”,寫自己因為只顧著追逐尋覓勝景而忘記了寒冷,第二句“小立春風夕照間”寫偶爾在春風中站立,在夕陽中放眼賞看美景。這兩句寫詩人不懼寒冷,尋覓美景,立於風中,在夕陽中欣賞美景的形象,把一個因愛美景而不顧寒冷的“痴人”形象展現出來。

  第三句“最愛東山晴後雪”直言自己最喜愛東山天晴之後的雪景,而第四句“軟紅光裡湧銀山”則為全詩最妙的景語。其中“軟”字寫出白雪映照下的夕陽紅光,是那麼的柔和細微,賦予夕陽光芒以形象的觸覺,寫出了夕陽的無限美好。另一個“湧”字則把白雪覆蓋的群山在夕陽之下閃耀光芒,在視覺上產生向自己湧動而來的動態感描繪出來,有化靜為動的奇功。

  第二首詩描寫了陽光照耀下東山積雪消融的景象。隨著時間推移,東山上的雪漸漸消融,多是變成了溼潤的泥土而少許成冰,而這時還沒到新晴之時。這就是前兩句所寫,不僅很好承接上一首點出雪後消融的景象,而且為下面“宜看不宜登”講明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第三句,這句“最愛東山晴後雪”在前首同樣的位置就出現了,而再寫一次就進一步表現了對東山之雪的喜愛,這樣的情感是非常有力的。但略不同於前首,這句話的是帶有些許愁意的。第四句直接點出了愁,作者所愁的是“宜看不宜登”,可以遠觀而不可登攀近賞,對於作者來說卻是十分失望的,而且其中又隱含著對白雪消融掉的可惜。

參考資料:

1、劉永生.宋詩選:天津古籍出版社,1997:311-312 2、張鳴.宋詩選:人民文學出版社,2004:419-420

創作背景

  這首詩約作於宋寧宗慶元(1195—1200)年間,當時作者年老退休,隱於家鄉吉水,某個春日東山有晴後雪景,作者賞而作此組詩。

  

參考資料:
1、張鳴.宋詩選:人民文學出版社,2004:419-420

賞析

  這組詩的題目直接言明“最愛”,表達情感取向。第一首詩描寫了東山雪後陽光朗照的美麗景象。這首詩作於早春,天氣乍暖還寒時候。東風輕拂,萬物開始復甦,四山開始掙脫冬日的枯黃,泛出片片青綠。詩人整日都在追逐那一片片青綠,早已忘記了早春還有絲絲寒意。在春風夕照間停留,環顧群山,原來此刻最美的是東山上那一片雪。

  第一句“只知逐勝忽忘寒”,寫自己因為只顧著追逐尋覓勝景而忘記了寒冷,第二句“小立春風夕照間”寫偶爾在春風中站立,在夕陽中放眼賞看美景。這兩句寫詩人不懼寒冷,尋覓美景,立於風中,在夕陽中欣賞美景的形象,把一個因愛美景而不顧寒冷的“痴人”形象展現出來。

  第三句“最愛東山晴後雪”直言自己最喜愛東山天晴之後的雪景,而第四句“軟紅光裡湧銀山”則為全詩最妙的景語。其中“軟”字寫出白雪映照下的夕陽紅光,是那麼的柔和細微,賦予夕陽光芒以形象的觸覺,寫出了夕陽的無限美好。另一個“湧”字則把白雪覆蓋的群山在夕陽之下閃耀光芒,在視覺上產生向自己湧動而來的動態感描繪出來,有化靜為動的奇功。

  第二首詩描寫了陽光照耀下東山積雪消融的景象。隨著時間推移,東山上的雪漸漸消融,多是變成了溼潤的泥土而少許成冰,而這時還沒到新晴之時。這就是前兩句所寫,不僅很好承接上一首點出雪後消融的景象,而且為下面“宜看不宜登”講明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第三句,這句“最愛東山晴後雪”在前首同樣的位置就出現了,而再寫一次就進一步表現了對東山之雪的喜愛,這樣的情感是非常有力的。但略不同於前首,這句話的是帶有些許愁意的。第四句直接點出了愁,作者所愁的是“宜看不宜登”,可以遠觀而不可登攀近賞,對於作者來說卻是十分失望的,而且其中又隱含著對白雪消融掉的可惜。

參考資料:

1、劉永生.宋詩選:天津古籍出版社,1997:311-312 2、張鳴.宋詩選:人民文學出版社,2004:419-420

創作背景

  這首詩約作於宋寧宗慶元(1195—1200)年間,當時作者年老退休,隱於家鄉吉水,某個春日東山有晴後雪景,作者賞而作此組詩。

  

參考資料:
1、張鳴.宋詩選:人民文學出版社,2004:419-420

賞析

  這組詩的題目直接言明“最愛”,表達情感取向。第一首詩描寫了東山雪後陽光朗照的美麗景象。這首詩作於早春,天氣乍暖還寒時候。東風輕拂,萬物開始復甦,四山開始掙脫冬日的枯黃,泛出片片青綠。詩人整日都在追逐那一片片青綠,早已忘記了早春還有絲絲寒意。在春風夕照間停留,環顧群山,原來此刻最美的是東山上那一片雪。

  第一句“只知逐勝忽忘寒”,寫自己因為只顧著追逐尋覓勝景而忘記了寒冷,第二句“小立春風夕照間”寫偶爾在春風中站立,在夕陽中放眼賞看美景。這兩句寫詩人不懼寒冷,尋覓美景,立於風中,在夕陽中欣賞美景的形象,把一個因愛美景而不顧寒冷的“痴人”形象展現出來。

  第三句“最愛東山晴後雪”直言自己最喜愛東山天晴之後的雪景,而第四句“軟紅光裡湧銀山”則為全詩最妙的景語。其中“軟”字寫出白雪映照下的夕陽紅光,是那麼的柔和細微,賦予夕陽光芒以形象的觸覺,寫出了夕陽的無限美好。另一個“湧”字則把白雪覆蓋的群山在夕陽之下閃耀光芒,在視覺上產生向自己湧動而來的動態感描繪出來,有化靜為動的奇功。

  第二首詩描寫了陽光照耀下東山積雪消融的景象。隨著時間推移,東山上的雪漸漸消融,多是變成了溼潤的泥土而少許成冰,而這時還沒到新晴之時。這就是前兩句所寫,不僅很好承接上一首點出雪後消融的景象,而且為下面“宜看不宜登”講明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第三句,這句“最愛東山晴後雪”在前首同樣的位置就出現了,而再寫一次就進一步表現了對東山之雪的喜愛,這樣的情感是非常有力的。但略不同於前首,這句話的是帶有些許愁意的。第四句直接點出了愁,作者所愁的是“宜看不宜登”,可以遠觀而不可登攀近賞,對於作者來說卻是十分失望的,而且其中又隱含著對白雪消融掉的可惜。

參考資料:

1、劉永生.宋詩選:天津古籍出版社,1997:311-312 2、張鳴.宋詩選:人民文學出版社,2004:419-420

詩人楊萬里
    楊萬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號誠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縣黃橋鎮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詩人、大臣,與陸游、尤袤、范成大並稱為“中興四大詩人”。因宋光宗曾為其親書“誠齋”二字,故學者稱其為“誠齋先生”。楊萬里一生作詩兩萬多首,傳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譽為一代詩宗。他創造了語言淺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誠齋體”。楊萬里的詩歌大多描寫自然景物,且以此見長。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間疾苦、抒發愛國感情的作品。著有《誠齋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