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張龍圖赴益州原文賞析

朝代宋代 詩人強至

天子首除全蜀尹,近班親問治才長。
輔臣皆曰明公可,出守當令遠俗康。
擁節兩川曾不擾,剖符千里定為良。
圖書溢目延丹禁,印綬垂腰制一方。
紫誥忽來雙雨露,錦城重去五星霜。
望塵騎走兒童竹,夾道壺傾父老漿。
坐嘯樓臺萬山碧,行春車馬百花香。
西南每往臨藩屏,前後多歸入廟堂。
那比小侯論歲月,即陪元宰燮陰陽。
無勞青史誇京兆,今代成都有趙張。

詩人強至

      強至(1022年~1076年),字幾聖,杭州(今屬浙江)人。仁宗慶曆六年(1046年)進士,充泗州司理參軍,歷官浦江、東陽、元城令。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韓琦聘為主管機宜文字,後在韓幕府六年。熙寧五年(1072年),召判戶部勾院、群牧判官。熙寧九年(1076年),遷祠部郎中、三司戶部判官。不久卒。其子強浚明收集其遺文,編《祠部集》四十卷,曾鞏為之序,已佚。清代強汝詢《求益齋文集》卷八《祠部公家傳》有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