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口懷古二首·其二原文賞析

朝代宋代 詩人釋仲殊

一昨丹陽王氣銷,盡將豪侈謝塵囂。
衣冠不復宗唐代,父老猶能道晉朝。
萬歲樓邊誰唱月,千秋橋上自吹簫。
青山不與興亡事,只共垂楊伴海潮。

懷古 感慨 歷史

譯文

譯文
丹陽郡的王氣黯然消沉,以往的豪華奢侈,興盛之地,如今都已凋謝化為塵。
當地的衣冠服飾已經不再是唐朝的式樣,然而父老鄉親,依然可以津津樂道東晉時期的典故事蹟。
歷盡滄桑的萬歲樓邊誰在伴月吟唱,千秋橋上有人自在的吹簫。
世間興衰,桑海桑田,唯一不變的是,青山依然巍峨聳立,垂楊花開葉落,江水潮起潮落。

註釋
京口:是江蘇鎮江的古稱,是一座具有悠久歷史的文化古城,是吳文化的發源地之一。
一昨:前些日子。
丹陽:指江蘇鎮江,唐代京口為丹陽郡。
萬歲樓:相傳秦始皇在月華山(鎮江三山五嶺八大寺中的三山之一)下開鑿過放生池,叫綠水潭。晉刺史王恭在山上建了一座萬歲樓。此樓很出名,引來無數騷人墨客,成為感懷時事、去國還鄉的極佳去處。
千秋橋:東晉平北將軍王恭鎮守京口,在城樓上建造萬歲樓,下有千秋橋,寓意“千秋萬歲”,並建有樓閣式石牌坊,石拱橋橫跨漕河之上。

參考資料:

1、喜馬拉雅.京口懷古二首·其二

詩人釋仲殊
    釋仲殊,字師利,安州(今湖北安陸)人。俗姓張,名揮,仲殊其法號。嘗應進士試,不中,棄家為僧,曾住蘇州承天寺、杭州寶月寺。崇寧間自縊,事蹟見《吳郡志》卷四二、《吳中人物誌》卷一二、《棲真志》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