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留人不住原文賞析

朝代宋代 詩人晏幾道

留人不住,醉解蘭舟去。一棹碧濤春水路,過盡曉鶯啼處。
渡頭楊柳青青,枝枝葉葉離情。此後錦書休寄,畫樓雲雨無憑。

宋詞三百首 離別 離情 柳樹 分手

譯文

譯文
苦苦留人不住,他酒醉後登上畫船,揚帆而去。小舟撥開輕卷的碧波,行駛在在漫漫的春水路上,所過之處盡是黃鶯啼曉之聲。
渡口楊柳郁郁青青,枝枝葉葉都滿含著別意離情。從此後休要寄錦書再訴衷情,畫樓裡的歡娛不過是一場春夢,那山盟海誓畢竟空口無憑。

註釋
留人不住:鄭文寶《柳枝詞》:“亭亭畫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不管煙波與風雨,載將離恨過江南。”此處翻用其意。
蘭舟:木蘭舟,以木蘭樹所造之船。此處泛指船隻。
錦書:書信的美稱。前秦蘇若蘭織錦為字成迴文詩,寄給丈夫竇滔。後世泛稱情書為錦書。
雲雨:隱喻男女交合之歡。
無憑:靠不住。

參考資料:

1、閆國猛 注.宋詞三百首:中國工人出版社,2015:54 2、思履.宋詞三百首圖解詳析: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4:135 3、劉青文.中國古代詩歌散文鑑賞:北京教育出版社,2013:129-130 4、北京師聯教育科學研究所.宋詞觀止(上冊):人民武警出版社,2002:67-68 5、沙靈娜.宋詞三百首全譯:貴州人民出版社,1992:110

創作背景

  這是一首送別詞,可能是代妓立言,亦可能是借娼妓之口訴說離別的愁怨,具體創作時間不詳。父親晏殊的去世,門祚的式微,晏幾道的境況也起了很大的變化。他的詞雖不離傷春悲秋、別怨離愁、相思情苦的內容,但是於情文之間繚繞著一股鬱勃而深摯的情思,可以激動人心。這首詞便是其中著名的一首。  

參考資料:
1、鍾振振.唐宋詞鑑賞辭典:安徽文藝出版社,2006:327-329

2、劉卉宇.宋詞菁華典評:太白文藝出版社,2009:76

3、王雙啟.晏幾道詞新釋輯評:中國書店,2007:106-108

點評

  本詞寫一女子挽留不住情人的怨恨,如一特寫鏡頭,刻畫出一位女子多情善感的美好形象。這首詞在技巧上運用了很多對比方法:一個苦苦挽留,一個“醉解蘭舟”;一個“一棹碧濤”、曉鶯輕啼,一個獨立津渡,滿懷離情;一個意淺,一個情深。讓人一目瞭然。在結構上,亦是先含情脈脈,後決絕斷念。結尾二句雖似負氣怨恨,但正因為愛得執著,才會有如此煩惱,所以更能反襯出詞人的一片痴情。寫一位妓女與情人的依依惜別之情。詞用白描手法寫出二人有春晨渡口分手時的種種情態。結尾處決絕之語,更道出了她心中的幽怨和不忍割捨之意。此後錦書體寄,畫樓雲雨無憑。“此後”二句抒發怨愛交集的負氣之言:“錦書休寄”拒其信,“雲雨無憑”“斷其情,講提似乎很決絕,其實從前面的“留人”、“鶯啼”、“離情”已處處點染出她的眷戀難捨,而講此話是故作負氣的一種解脫的反語暗示:“休寄”,“無憑”的潛臺詞正是別忘畫樓歡愛。此詞刻畫細膩,惟妙惟肖地表現出一個女子痴中含怨的微妙心理。詞人對女性怨愛交集的 盾心理揣摩得極為細膩。

本節內容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免費釋出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賞析

  此詞是一首離情詞。當是託為妓女送別情之作。送者有意,而別者無情,從送者的角度來寫,寫盡其痴人痴情。

  “留人不住”四個字將送者、行者雙方不同的情態描繪了出來:一個是再三挽留,一個是去意已決,毫無留戀之情。“醉解蘭舟去”,戀人喝醉了,一解開船纜就決絕地走了。“留”而“不住”,又為末兩句的怨語做了鋪墊。

  “一棹碧濤春水路,過盡曉鶯啼處”二句緊承“醉解蘭舟去”,寫的是春晨江景,也是女子揣想情人一路上所經的風光。江中是碧綠的春水,江上有婉轉的鶯歌,是那樣的宜人。當然,景色的美好只是女子的想象,或許更是她的期望,即使他決然地離開了她,她也仍舊希望自己的情人在路上有美景相伴,可見痴情至深。“過盡”兩個字,暗示女子與戀人天各一方的事實,含蓄透露出她的憂傷。

  “渡頭楊柳青青,枝枝葉葉離情”。情人已經走了很久,不見蹤影,但女子依舊站在那裡。堤邊楊柳青青,枝葉茂盛繁多,千絲萬縷,依依有情,它們與女子一起佇立於渡口,安靜凝望遠方。古人有折柳枝送別的習俗,所以“枝枝葉葉”含有離情的意思,此處即借楊柳的枝葉來暗示女子黯然的離情。

  “此後錦書休寄,畫樓雲雨無憑”,所表達的感情非常激烈。女子負氣道:“以後你不必給我寄信了,反正我們之間那猶如一場春夢的歡會沒有留下任何憑證,你的心裡也沒有我的位置。” “畫樓雲雨”四個字道出了女子與男子曾經的美好過往,只可惜男子決然絕情。相守的期盼落空之後,她只有懷著無限的怨恨選擇放棄,從特意提及“錦書”可知,女子內心並不想如此決絕,只是無可奈何罷了。

  這首詞在技巧上運用了很多對比方法:一個苦苦挽留,一個“醉解蘭舟”;一個“一棹碧濤”、曉鶯輕啼,一個獨立津渡、滿懷離情;一個意淺,一個情深,讓人一目瞭然。在結構上,亦是先含情脈脈,後決絕斷念。結尾二句雖似負氣怨恨,但正因為愛得執著,才會有如此煩惱,所以更能反襯出詞人的一片痴情。總之,此詞刻畫細膩,惟妙惟肖地表現出一個女子痴中含怨的微妙心理。

參考資料:

1、楊永勝,何紅英.唐代宋詞元曲大鑒賞:外文出版社,2012.05:第190頁 2、(清)朱孝臧編選;思履主編.宋詞三百首彩圖全解詳註 超值白金版:中國華僑出版社,2012.05:第135頁 3、(宋)王禹偁.宋詞三百首鑑賞大全集 超值金版:新世界出版社,2011.03:第102頁 4、劉默,陳思思,黃桂月.宋詞鑑賞大全集 上:中國華僑出版社,2012.09:第105頁 5、程帆.唐詩宋詞鑑賞辭典 學生版:湖南教育出版社,2011.06:第381頁

創作背景

  這是一首送別詞,可能是代妓立言,亦可能是借娼妓之口訴說離別的愁怨,具體創作時間不詳。父親晏殊的去世,門祚的式微,晏幾道的境況也起了很大的變化。他的詞雖不離傷春悲秋、別怨離愁、相思情苦的內容,但是於情文之間繚繞著一股鬱勃而深摯的情思,可以激動人心。這首詞便是其中著名的一首。  

參考資料:
1、鍾振振.唐宋詞鑑賞辭典:安徽文藝出版社,2006:327-329

2、劉卉宇.宋詞菁華典評:太白文藝出版社,2009:76

3、王雙啟.晏幾道詞新釋輯評:中國書店,2007:106-108

點評

  本詞寫一女子挽留不住情人的怨恨,如一特寫鏡頭,刻畫出一位女子多情善感的美好形象。這首詞在技巧上運用了很多對比方法:一個苦苦挽留,一個“醉解蘭舟”;一個“一棹碧濤”、曉鶯輕啼,一個獨立津渡,滿懷離情;一個意淺,一個情深。讓人一目瞭然。在結構上,亦是先含情脈脈,後決絕斷念。結尾二句雖似負氣怨恨,但正因為愛得執著,才會有如此煩惱,所以更能反襯出詞人的一片痴情。寫一位妓女與情人的依依惜別之情。詞用白描手法寫出二人有春晨渡口分手時的種種情態。結尾處決絕之語,更道出了她心中的幽怨和不忍割捨之意。此後錦書體寄,畫樓雲雨無憑。“此後”二句抒發怨愛交集的負氣之言:“錦書休寄”拒其信,“雲雨無憑”“斷其情,講提似乎很決絕,其實從前面的“留人”、“鶯啼”、“離情”已處處點染出她的眷戀難捨,而講此話是故作負氣的一種解脫的反語暗示:“休寄”,“無憑”的潛臺詞正是別忘畫樓歡愛。此詞刻畫細膩,惟妙惟肖地表現出一個女子痴中含怨的微妙心理。詞人對女性怨愛交集的 盾心理揣摩得極為細膩。

本節內容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免費釋出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賞析

  此詞是一首離情詞。當是託為妓女送別情之作。送者有意,而別者無情,從送者的角度來寫,寫盡其痴人痴情。

  “留人不住”四個字將送者、行者雙方不同的情態描繪了出來:一個是再三挽留,一個是去意已決,毫無留戀之情。“醉解蘭舟去”,戀人喝醉了,一解開船纜就決絕地走了。“留”而“不住”,又為末兩句的怨語做了鋪墊。

  “一棹碧濤春水路,過盡曉鶯啼處”二句緊承“醉解蘭舟去”,寫的是春晨江景,也是女子揣想情人一路上所經的風光。江中是碧綠的春水,江上有婉轉的鶯歌,是那樣的宜人。當然,景色的美好只是女子的想象,或許更是她的期望,即使他決然地離開了她,她也仍舊希望自己的情人在路上有美景相伴,可見痴情至深。“過盡”兩個字,暗示女子與戀人天各一方的事實,含蓄透露出她的憂傷。

  “渡頭楊柳青青,枝枝葉葉離情”。情人已經走了很久,不見蹤影,但女子依舊站在那裡。堤邊楊柳青青,枝葉茂盛繁多,千絲萬縷,依依有情,它們與女子一起佇立於渡口,安靜凝望遠方。古人有折柳枝送別的習俗,所以“枝枝葉葉”含有離情的意思,此處即借楊柳的枝葉來暗示女子黯然的離情。

  “此後錦書休寄,畫樓雲雨無憑”,所表達的感情非常激烈。女子負氣道:“以後你不必給我寄信了,反正我們之間那猶如一場春夢的歡會沒有留下任何憑證,你的心裡也沒有我的位置。” “畫樓雲雨”四個字道出了女子與男子曾經的美好過往,只可惜男子決然絕情。相守的期盼落空之後,她只有懷著無限的怨恨選擇放棄,從特意提及“錦書”可知,女子內心並不想如此決絕,只是無可奈何罷了。

  這首詞在技巧上運用了很多對比方法:一個苦苦挽留,一個“醉解蘭舟”;一個“一棹碧濤”、曉鶯輕啼,一個獨立津渡、滿懷離情;一個意淺,一個情深,讓人一目瞭然。在結構上,亦是先含情脈脈,後決絕斷念。結尾二句雖似負氣怨恨,但正因為愛得執著,才會有如此煩惱,所以更能反襯出詞人的一片痴情。總之,此詞刻畫細膩,惟妙惟肖地表現出一個女子痴中含怨的微妙心理。

參考資料:

1、楊永勝,何紅英.唐代宋詞元曲大鑒賞:外文出版社,2012.05:第190頁 2、(清)朱孝臧編選;思履主編.宋詞三百首彩圖全解詳註 超值白金版:中國華僑出版社,2012.05:第135頁 3、(宋)王禹偁.宋詞三百首鑑賞大全集 超值金版:新世界出版社,2011.03:第102頁 4、劉默,陳思思,黃桂月.宋詞鑑賞大全集 上:中國華僑出版社,2012.09:第105頁 5、程帆.唐詩宋詞鑑賞辭典 學生版:湖南教育出版社,2011.06:第381頁

詩人晏幾道
    晏幾道(1038年5月29日—1110年),北宋著名詞人。字叔原,號小山,撫州臨川文港沙河(今屬江西省南昌市進賢縣)人。晏殊第七子。 歷任潁昌府許田鎮監、乾寧軍通判、開封府判官等。性孤傲,中年家境中落。與其父晏殊合稱“二晏”。詞風似父而造詣過之。工於言情,其小令語言清麗,感情深摯,尤負盛名。表達情感直率。多寫愛情生活,是婉約派的重要作家。有《小山詞》留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