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感舊原文賞析

朝代宋代 詩人蘇軾

蜀客到江南,長憶吳山好。吳蜀風流自古同,歸去應須早。
還與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細看,應是容顏老。

歲月 懷念

譯文

譯文
蜀地的人去過江南後,就會常常想起江南的美好。自古以來蜀地和江南風光景緻都同樣被人稱讚,要遊覽就要及早去。
還是與去年的友人一起又來到了西湖邊上,一同坐在西湖邊的草地上。盡情飲酒行樂,仔細端詳,發現只有我們變老了。

註釋
蜀客:詞人自稱,蜀,四川的簡稱。蘇軾是四川眉山人,客居江南。
吳山:在杭州。吳,在此泛指今江浙一帶。
風流:此指風光景緻美妙。同:此指同樣被人稱道。
藉(jiè):坐臥其上。
莫惜尊前:指盡情飲酒行樂。尊前:在酒樽之前。指酒筵上。

參考資料:
1、王水照 朱剛.蘇軾詩詞文選評: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44

2、水照 王宜璦.蘇軾詩詞選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225

3、葉嘉瑩.蘇軾詞新釋輯評:中國書店,2007:194-196

創作背景

  公元1074年(宋神宗熙寧七年)三月,蘇軾在從京口(今江蘇鎮江)返回錢塘的途中,創作了此詞,寄給在杭州的同僚和詩友陳襄。   

參考資料:
1、王水照 王宜璦.蘇軾詩詞選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225

賞析

  這首詞的上片寫對杭州的懷念,下片想象歸後同遊共飲的情景。全詞表現了作者對時光飛逝,今是昨非的一種感嘆。

  詞的上片寫對杭州的懷念。

  開端從自身宦遊的行蹤說起,並傾注了對杭州的懷念之情:“蜀客到江南,長憶吳山好。”“蜀客”,表明了客籍的身份。“江南”、“吳山”,借指杭州,前者從地理位置說,後者則從山水美景說。“長憶”,是就行役在外而言,一個“好”字則概括了對杭州的總體印象。

  事實上,詞人從熙寧四年(1071年)十一月到杭州通判任開始,就與杭州結下了不解之緣。他讚美“餘杭自是山水窟”(《將之湖州戲贈莘老》),甚至說“故鄉無此好湖山”(《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五首》之五),他拿起多彩多姿的詩筆,盡情地歌頌和描繪美麗的西湖風光,留下了《飲湖上初晴後雨二首》之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五首》之一、《有美堂暴雨》等精美的詩篇。因此,詞人說他“長憶吳山好”,完全是出於真誠,雖然年近不惑,而不失其赤子之心。他又把吳、蜀作了比較,表達了早歸的願望:“吳蜀風流自古同,歸去應須早。”所說的“歸去”是指歸杭州或是歸故鄉(蜀地),敘“自京口還錢塘道中”一語說得很清楚,當然是指眼前要去的目的地。既然“吳蜀風流自古同”,那麼歸吳(杭州)也就形同歸蜀,與上文懷念杭州之意相承。

  下片想象歸後同遊共飲的情景。

  過片承上“歸去”句,展開了與陳襄同遊西湖的想象:“還與去年人,共藉西湖草。”兩人坐在西湖邊碧綠的草地上,共賞大自然美景,這是富有詩意的賞心樂事。妙在詞人不作平平敘寫,而是將溫馨的回憶與對未來的想象“迭印”在一起,這就平添了詩的意蘊。兩句既表達了友情,又扣住杭州美景來寫,與上文“吳山好”、“吳蜀風流”相照應。篇末兩句進而想象共飲的情景,要友人在宴會上仔細看一下,怕是自己容顏變得衰老了。這兩句扣合著自身行役在外、數月未歸的經歷,流露出歲月流逝、羈旅勞苦的感慨。出語坦率而略帶詼諧,這是真摯的友情一種自然的表露。

參考資料:

1、王水照 朱剛.蘇軾詩詞文選評: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44 2、王水照 王宜璦.蘇軾詩詞選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225

創作背景

  公元1074年(宋神宗熙寧七年)三月,蘇軾在從京口(今江蘇鎮江)返回錢塘的途中,創作了此詞,寄給在杭州的同僚和詩友陳襄。   

參考資料:
1、王水照 王宜璦.蘇軾詩詞選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225

賞析

  這首詞的上片寫對杭州的懷念,下片想象歸後同遊共飲的情景。全詞表現了作者對時光飛逝,今是昨非的一種感嘆。

  詞的上片寫對杭州的懷念。

  開端從自身宦遊的行蹤說起,並傾注了對杭州的懷念之情:“蜀客到江南,長憶吳山好。”“蜀客”,表明了客籍的身份。“江南”、“吳山”,借指杭州,前者從地理位置說,後者則從山水美景說。“長憶”,是就行役在外而言,一個“好”字則概括了對杭州的總體印象。

  事實上,詞人從熙寧四年(1071年)十一月到杭州通判任開始,就與杭州結下了不解之緣。他讚美“餘杭自是山水窟”(《將之湖州戲贈莘老》),甚至說“故鄉無此好湖山”(《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五首》之五),他拿起多彩多姿的詩筆,盡情地歌頌和描繪美麗的西湖風光,留下了《飲湖上初晴後雨二首》之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五首》之一、《有美堂暴雨》等精美的詩篇。因此,詞人說他“長憶吳山好”,完全是出於真誠,雖然年近不惑,而不失其赤子之心。他又把吳、蜀作了比較,表達了早歸的願望:“吳蜀風流自古同,歸去應須早。”所說的“歸去”是指歸杭州或是歸故鄉(蜀地),敘“自京口還錢塘道中”一語說得很清楚,當然是指眼前要去的目的地。既然“吳蜀風流自古同”,那麼歸吳(杭州)也就形同歸蜀,與上文懷念杭州之意相承。

  下片想象歸後同遊共飲的情景。

  過片承上“歸去”句,展開了與陳襄同遊西湖的想象:“還與去年人,共藉西湖草。”兩人坐在西湖邊碧綠的草地上,共賞大自然美景,這是富有詩意的賞心樂事。妙在詞人不作平平敘寫,而是將溫馨的回憶與對未來的想象“迭印”在一起,這就平添了詩的意蘊。兩句既表達了友情,又扣住杭州美景來寫,與上文“吳山好”、“吳蜀風流”相照應。篇末兩句進而想象共飲的情景,要友人在宴會上仔細看一下,怕是自己容顏變得衰老了。這兩句扣合著自身行役在外、數月未歸的經歷,流露出歲月流逝、羈旅勞苦的感慨。出語坦率而略帶詼諧,這是真摯的友情一種自然的表露。

參考資料:

1、王水照 朱剛.蘇軾詩詞文選評: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44 2、王水照 王宜璦.蘇軾詩詞選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225

詩人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於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後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並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