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題三首原文賞析

朝代宋代 詩人朱熹

門外青山翠紫堆,幅巾終日面崔嵬。
只看雲斷成飛雨,不道雲從底處來。

擘開蒼峽吼奔雷,萬斛飛泉湧出來。
斷梗枯槎無泊處,一川寒碧自縈迴。

步隨流水覓溪源,行到源頭卻惘然。
始信真源行不到,倚筇隨處弄潺湲。

閒適 生活 做人 道理

譯文

譯文
門外的青山上草木一團團的綠紫相間,高聳的山峰終日雲遮霧繞像戴著頭巾。
人們只知道雨是從雲的縫隙裡落下,不知道雲哪裡來的。

衝破峽谷若雷霆在滾動,無數的瀑布噴湧而出。
斷枝枯草沒有可以停泊的地方,只好隨著寒冷的碧水獨自流浪。

隨著流水想找到溪流的源頭,到了溪流的出水處卻迷惑了。
才相信真的源頭是找不到的,還是柱著手杖欣賞隨遇的潺潺美泉吧。

註釋
幅巾:古代文士用絹一幅束髮,成為幅巾,為一種表示儒雅的裝束。崔嵬(wéi):山高大不平,這裡指山。
不道:猶不知。底處:何處。
擘開:衝開。
斷梗枯槎:殘枝枯葉。
縈迴:徘徊盪漾。
筇(qióng):竹名,宜制杖,故又用指手杖。

參考資料:

1、百度百科.偶題三首

賞析

  朱熹的《偶題三首》約作於乾道(1165~1173)、淳熙(1174~1189)年間。朱熹的詩歌,往往從偶然閒適的生活中悟出做人治學的道理。

  

參考資料:
1、百度百科.偶題三首

創作背景

  此詩大約作於乾道、淳熙年間。朱熹的詩歌,往往從閒適的生活中悟出做人治學的道理。《偶題三首》正是此類的詩篇。   

參考資料:
1、百度百科.偶題三首

詩人朱熹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號晦庵,晚稱晦翁,又稱紫陽先生、考亭先生、滄州病叟、雲谷老人、逆翁。諡文,又稱朱文公。漢族,祖籍南宋江南東路徽州府婺源縣(今江西省婺源),出生於南劍州尤溪(今屬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閩學派的代表人物,世稱朱子,是孔子、孟子以來最傑出的弘揚儒學的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