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風波·重陽原文賞析

朝代宋代 詩人蘇軾

與客攜壺上翠微,江涵秋影雁初飛,塵世難逢開口笑,年少,菊花須插滿頭歸。
酩酊但酬佳節了,雲嶠,登臨不用怨斜暉。古往今來誰不老,多少,牛山何必更沾衣。

節日 重陽節 登高 飲酒 抒懷

譯文

譯文
同客人帶酒登山,長江水倒映著秋天景物的影子,大雁剛剛從這裡飛過。人活在世上難遇一次開心歡笑的時候,趁年輕時頭插滿菊花玩個痛快回來。
以大醉來酬謝重陽節日之景,朝著高聳入雲的山登高,用不著去怨太陽快落山了。古往今來有誰不老死,數不清啊,沒有必要像齊景公登牛山觸景生情而哭泣。

註釋
定風波:詞牌名,唐教坊曲名,後用作詞牌,為雙調小令。一作《定風波令》,又名《卷春空》、《醉瓊枝》。格律以六十二字,上片五句三平韻,二仄韻,下片六句四仄韻,二平韻,即歐陽炯所做格律為正體,另有七種變體。
重陽:即重陽節。
攜壺:帶酒。翠微:青翠掩映的山腰幽深處。
涵:容納,倒映。
初:第一次,剛剛。
塵世:人間。
酩酊(mǐng dǐng):沉醉,大醉。但:只是。酬:酬謝。
雲嶠(qiáo):聳入雲霄的高山。
登臨:登山臨水。
斜暉:夕陽。
多少:數不清。
牛山:在今山東省淄博市。

參考資料:

1、劉石.宋詞鑑賞大辭典.北京:中華書局,2011年8月1日:225 2、朱靖華、饒學剛、王文龍、饒曉明.蘇軾詞新釋輯評.北京:中國書店出版社,2007年1月:620-622

賞析

  上片,以景入情,描敘登高賞菊,飲酒言歡的情景。“與客攜壺上翠微,江涵秋影雁初飛”,開頭兩句點明“上翠微”的行蹤,描繪“江涵秋影”與“雁初飛”的兩幅畫面。觸景生情,便迅速推出“塵世難逢開口笑,年少,菊花須插滿頭歸”的三句人生箴言。趁著這大好的年華、大好的秋光大笑,插黃花。上片即花生情,也為過渡到下片暗示了一筆。

  下片,由即花生情進入到寫以酒助興。飲酒抒情,是中國古代文人的傳統文化,稱之為“酒文化現象”,蘇軾也不例外。“酩酊但酬佳節了,雲嶠,登臨不用怨斜暉”。寫把酒臨風,喝個痛快是為了酬謝佳節。登山臨水,同樣也是為了酬謝佳節。即使夕陽快落山了,也用不著愁怨。夕陽是自然界中“無限好”的景緻,自然人生“夕陽”也應是一道美麗的風景線。“古往今來誰不老,多少,牛山何必更沾衣”,直言人的衰老死亡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自然規律。杜牧含蓄地說人生“只如此”,而蘇軾則直言不諱人生“誰不老”。尤其詞的最後引齊景公泣牛山的故事,傳情達意,精煉入微,可謂妙筆。

  全詞,以景入情,即景生情。蘇軾雖然感嘆世事多艱,但是不消沉,不傷感,充分顯示了蘇軾對世事、人生短暫的恬淡達觀的胸襟。

參考資料:

1、朱靖華、饒學剛、王文龍、饒曉明.蘇軾詞新釋輯評.北京:中國書店出版社,2007年1月:620-622

創作背景

  宋神宗元豐四年(1081年)九月,重陽節到來,蘇軾與徐君猷等客人登高賞菊,飲酒賦詩。蘇軾有感於杜牧《九日齊安登高》詩,心境一致,作該詞以表達蘇軾唯物的生死觀。   

參考資料:
1、朱靖華、饒學剛、王文龍、饒曉明.蘇軾詞新釋輯評.北京:中國書店出版社,2007年1月:620-622

詩人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於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後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並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