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出真州泛大江作原文賞析

朝代宋代 詩人歐陽修

孤舟日日去無窮,行色蒼茫杳靄中。
山浦轉帆迷向背,夜江看鬥辨西東。
滮田漸下雲間鴈,霜日初丹水上楓。
蓴菜鱸魚方有味,遠來猶喜及秋風。

抒情 憤懣

譯文

譯文
一葉孤舟每天在大江中不停地駛著,蒼茫的雲氣將其籠罩。
我行到靠水的山腳,將船帆調轉,在夜空中看北斗星來判斷東西。
雲間的大雁漸漸飛下水田,楓葉將霜中的太陽映得火紅。
家鄉的蓴菜和鱸魚味道正鮮美,遠方歸來的我更喜歡秋天的涼風。

註釋
真州:宋代州名,即今江蘇儀徵。
大江:長江。
杳靄(yǎo ǎi):遠處的雲氣。
鬥:北斗星。
滮(biāo)田:充滿水的田地。滮,水流的樣子。
蓴(chún)菜鱸魚:這是用晉人張翰因為秋風起而思念家鄉美食的典故。
猶:還。

參考資料:

1、《晉書·張翰傳》:翰因見秋風起,乃思吳中菰菜、蓴羹、鱸魚膾,曰:“人生貴得適志,何能羈宦數千裡以要名爵乎?”遂命駕而歸。 2、劉揚忠.歐陽修詩詞集.北京:中華書局,2014:16-17

創作背景

  這首七律是仁宗景祐三年(1036)七月歐陽修貶官夷陵的路途中,乘船航行在真州江面的時候所作。這一年五月間,被貶官出京。他離開汴京後,從水路出發,七月中旬到達真州,住了十多天,然後乘船沿著大江西上。   

參考資料:
1、劉揚忠.歐陽修詩詞集.北京:中華書局,2014:16-17

賞析

  這首詩作於詩人初次前往真州的船上。詩人著意描寫長江江面上的秋天景色,目的是為了排遣自己貶謫路途中的失落感與孤獨感。

  在首聯和頷聯中,作者寫了“落日”、“霧靄”、“山峰”、“北斗星”等景象,體現了路途的幽遠與孤寂。作者融情入景,看到如此空曠的場景,內心產生了幽寂、蒼茫的情感,用寫旅途的迷茫來反映出自己內心的迷茫和孤獨,同時流露出自己對貶官的不滿之情。在頸聯與尾聯中,作者筆鋒一變,雄壯激揚起來。他通過寫水田上飛的大雁、落日中的紅楓這些樂景,寫出自己已經擺脫了貶謫的孤獨與憂傷,尋找到了精神的慰藉。這些美麗的場景都是在暗示著作者的心情已經逐漸開朗。尾聯作者將“秋風蓴鱸”的典故化用,更是表明詩人已經找到了精神的慰藉。

  整詩寫得平易流暢,紆徐不迫,風格與作者的文章相似。

  詩人被貶夷陵,從汴京赴夷陵,可走水陸兩道。詩人走的是水路。漫漫旅途,一路風波,詩人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在忍受著一種從未有過的困頓和茫然,這種經歷和感受,使詩人體悟到了人生的某種真諦。這種變化在本詩的前後兩部分割槽分的很明顯。

參考資料:

1、劉揚忠.歐陽修詩詞集.北京:中華書局,2014:16-17

詩人歐陽修
      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漢族,吉州永豐(今江西省永豐縣)人,因吉州原屬廬陵郡,以“廬陵歐陽修”自居。諡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與韓愈、柳宗元、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後人又將其與韓愈、柳宗元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