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春郎·玉肌瓊豔新妝飾原文賞析

朝代宋代 詩人柳永

玉肌瓊豔新妝飾。好壯觀歌席,潘妃寶釧,阿嬌金屋,應也消得。
屬和新詞多俊格。敢共我勍敵。恨少年、枉費疏狂,不早與伊相識。

寫人 女子 讚美

譯文

譯文
在一次酒席上遇到一位面板白皙相貌豔麗的歌妓,她的裝扮新穎獨特,來看她的人很多,就像東昏侯對待潘玉兒那樣經常給這位女子服飾、金舛、手鐲,像漢武帝對待阿嬌那樣作一座金屋讓這位歌妓住,這位歌妓消受得起。
要求這位歌妓所作的新詞有俊美之格調,這位歌妓很有才情,在填詞方面和我不相上下。過去的放蕩不羈的名聲用錯地方,只有這位女子才值得,恨不得與她早點相識。

註釋
春郎,詞牌名,調見《花草粹編》柳永詞,因《樂章集》不載,故宮調無考。
瓊豔:白皙而豔麗。瓊,本指美玉,詩詞中常以形容女子細膩的面板。
“潘妃”三句:潘妃為南齊東昏侯妃,名玉兒.以驕奢名干時。阿嬌金屋,阿嬌即漢武帝陳皇后。消得:抵得,配得上。
俊格:格調清俊高雅。
“勍”jìng通“競”,爭竟。
疏狂:這裡是張揚、炫耀之意。

參考資料:

1、王星琦.柳永集 :鳳凰出版社,2007年:71-72 2、柳永.柳永詞選注:吉林文史出版社,2000年:84-85

賞析

  上片寫歌妓的美豔照人。起句“玉肌瓊豔新妝飾”直接從正面描寫她肌膚白嫩嬌美,光潔如玉,而又裝扮一新。“好壯觀歌席”,是說每當她出現在酒宴歌席之上,人們都會覺得眼前一亮,酒宴歌席也會因她的到來而增色不少。這句從側面寫她的美。把“好壯觀歌席”口語化,宜於觀聽,朗朗上口。以下,詞人全用虛筆,以“潘妃寶釧,阿嬌金屋,應也消得”,極贊她的美麗和高貴。

  下片寫這位歌妓格調俊雅。在柳永的筆下,這位歌妓不但容貌姣好,氣質高貴,而且頗有才情。她“屬和新詞多俊格”,竟能與別人以詩詞相唱和,且作品格調高邁過人,“敢共我勍敵”。要知道,詞人向來以“平生自負,風流才俊”(《傳花枝》)自詡,作詩填詞能與他一爭高下,這位歌妓的才情可以想見。所以詞作最後發出了這樣的感嘆:“恨少年、枉費疏狂,不早與伊相識!”

  這首小詞妙處亦在結末:疏狂少年敢與我這個老浪子競爭,恐怕他們還嫩了點,誰叫他們不早與你結識呢 ! 這話是對那“玉肌瓊豔”說的,事實上也是對疏狂少年的不屑,活脫脫一個過了中年.痴心不改,以風流浪子自許的詞客形象。宋代的歌妓地位卑微,受到嚴格管束,常受折磨,柳永此詞雖以歌妓為描寫物件,但絕無絲毫淫靡的情調,柳永筆下的歌妓也絕無一點風塵氣。他把歌妓當作平常人對待,他所欣賞的不僅僅是歌妓的體態和容貌,而更多的是她的才華和品格。

參考資料:

1、顧之京、 姚守梅、 耿小博.柳永詞新釋輯評:中國書店,2005年:102-103

創作背景

  約鹹平五年(公元1002年),柳永遇見五服內的一位族兄。那位族兄引他來到將一名叫紅紅的女子介紹給他,紅紅想讓柳永為她填詞度曲。柳永也想露一手,沉吟了片刻,當即寫了一首《惜春郎》。  

參考資料:
1、葉一青、王光炤.柳永全傳:長春出版社,1998年:17-21

賞析

  上片寫歌妓的美豔照人。起句“玉肌瓊豔新妝飾”直接從正面描寫她肌膚白嫩嬌美,光潔如玉,而又裝扮一新。“好壯觀歌席”,是說每當她出現在酒宴歌席之上,人們都會覺得眼前一亮,酒宴歌席也會因她的到來而增色不少。這句從側面寫她的美。把“好壯觀歌席”口語化,宜於觀聽,朗朗上口。以下,詞人全用虛筆,以“潘妃寶釧,阿嬌金屋,應也消得”,極贊她的美麗和高貴。

  下片寫這位歌妓格調俊雅。在柳永的筆下,這位歌妓不但容貌姣好,氣質高貴,而且頗有才情。她“屬和新詞多俊格”,竟能與別人以詩詞相唱和,且作品格調高邁過人,“敢共我勍敵”。要知道,詞人向來以“平生自負,風流才俊”(《傳花枝》)自詡,作詩填詞能與他一爭高下,這位歌妓的才情可以想見。所以詞作最後發出了這樣的感嘆:“恨少年、枉費疏狂,不早與伊相識!”

  這首小詞妙處亦在結末:疏狂少年敢與我這個老浪子競爭,恐怕他們還嫩了點,誰叫他們不早與你結識呢 ! 這話是對那“玉肌瓊豔”說的,事實上也是對疏狂少年的不屑,活脫脫一個過了中年.痴心不改,以風流浪子自許的詞客形象。宋代的歌妓地位卑微,受到嚴格管束,常受折磨,柳永此詞雖以歌妓為描寫物件,但絕無絲毫淫靡的情調,柳永筆下的歌妓也絕無一點風塵氣。他把歌妓當作平常人對待,他所欣賞的不僅僅是歌妓的體態和容貌,而更多的是她的才華和品格。

參考資料:

1、顧之京、 姚守梅、 耿小博.柳永詞新釋輯評:中國書店,2005年:102-103

創作背景

  約鹹平五年(公元1002年),柳永遇見五服內的一位族兄。那位族兄引他來到將一名叫紅紅的女子介紹給他,紅紅想讓柳永為她填詞度曲。柳永也想露一手,沉吟了片刻,當即寫了一首《惜春郎》。  

參考資料:
1、葉一青、王光炤.柳永全傳:長春出版社,1998年:17-21

詩人柳永
      柳永,(約987年—約1053年)北宋著名詞人,婉約派代表人物。漢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變,字景莊,後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稱柳七。宋仁宗朝進士,官至屯田員外郎,故世稱柳屯田。他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以畢生精力作詞,並以“白衣卿相”自詡。其詞多描繪城市風光和歌妓生活,尤長於抒寫羈旅行役之情,創作慢詞獨多。鋪敘刻畫,情景交融,語言通俗,音律諧婉,在當時流傳極其廣泛,人稱“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婉約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對宋詞的發展有重大影響,代表作 《雨霖鈴》《八聲甘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