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顧亭林先生遺書一百韻原文賞析

朝代清代 詩人周龍藻

經術治之本,與世共隆替。故明中葉餘,詞林少根柢。

區區雕蟲流,敦槃奉渠帥。得華而喪實,有作徒瑣碎。

卮言互剽裂,繁文紛組織。持以備世用,千百無一二。

若非醇儒生,何由豁氛曀。峨峨亭林公,猶幸靈光巋。

幼負穎異姿,萬卷一覽識。孳孳老不倦,精力窮六藝。

惟漢有專門,家法代相繼。抵排起後來,厥學日蕪穢。

拾瀋象數亡,射覆《春秋》廢。脫簡及徒詩,掛漏孰補綴。

《儀禮》束高閣,更新驚掃地。咄哉教化湮,公然用儒戲。

舉士習民風,轉眼趨彫敝。俯仰三百年,墜緒隻身寄。

平生富學涉,妙在擇其粹。儒先遺訓存,煌煌乂安系。

旨要胸中藏,觸事具源委。樸斫資丹雘,垣墉待塗塈。

片語切生民,動求長久利。列史廿一家,俱傳以經義。

銓選倡停年,魁柄諉胥吏。賦重用不節,公私力並悴。

人才荒遊談,言行半骳骫。營務耗虛名,冊伍罕精銳。

蒼茫河渠書,南北迭奔潰。人心首不平,洚水安得治。

居嘗扼腕多,籌畫寓深意。長短尺度明,輕重權衡備。

斟酌今古間,緩急期有濟。儻能挾之出,太平其立致。

餘波討聲韻,往往造超詣。周沈尚拘牽,劉黃極乖剌。

溯洄《三百篇》,理準先河祭。以此正唐音,悉珠聯玉比。

再變而至道,閫奧信獨契。詩文最矜重,予奪慎所自。

山斗指韓公,辭詫諛墓費。水火同救民,洞澈天人際。

上者扶名教,下者伸清議。物性析莠苗,支派辨涇渭。

每當治亂防,反覆無畏避。能於寸管端,斗極回元氣。

所爭國命關,豈供佔畢計。羽翼六藝傳,歷歷聽鼓吹。

下邑有愚夫,章句素自愧。一朝睹遺書,篝鐙讀再四。

剿說與雷同,頓啟重重蔽。寒芒五曜曜,堪掃眾星嘒。

因言以論人,益覺頑懦礪。自飛翟泉鵝,乾坤忽鼎沸。

草澤饒英雄,一障惜未試。白日墮虞淵,干戈遽內奰。

時無伐荻人,辜負報韓氏。釋甲來兩京,痛定餘殘淚。

愁絕《孝陵圖》,感極《昌平記》。荊凡孰亡存,回首迷濠泗。

矧乎喪亂頻,邪正嗟倒植。頭角自支撐,奸豪反睥睨。

岸獄拜軒臺,家國憂敢置。飄零兕虎途,轍跡方迢遞。

東海望波濤,西陲覽形勢。世運苟可回,未缺囊底智。

嘆息火井沈,衰焰噓難熾。自擬不其山,禮堂寫文字。

志仁死則已,曉駕將安稅。晞髮靈均遊,裾恥侯門曳。

獨於羈旅中,不妄諮利弊。殷勤胞與懷,絕少優遊歲。

嬌識迄龍蛇,一老天不遺。結願漢儒林,竟與閱川逝。

嗚呼撥亂艱,數窮大道閉。那無扶搖風,縱此垂天翅。

仲淹沒隋代,貴與遘宋季。《元經》該且要,《通考》詳且邃。

即今《日知》編,一經復一緯。學《易》在庸言,無為虛渺滯。

考傳在實事,無為傳鑿恣。《喪服》補《顧命》,襲吉可無詈。

樂章訂《雅》《南》,誨淫可無累。至於三《禮》修,口誦必躬肄。

民物遍整頓,何謝廊廟器。土歸鄉舉良,官須久任畀。

賦田九式平,簡閱四郊萃。導川各有宜,同文別以類。

經術快大行,風俗振古配。安知公緒言,不遲身後慰。

吾孱失學久,與公生並世。道路萬里長,未獲函丈侍。

顧未一得愚,頗慕窮經貴。昔賢統系垂,私淑乃成例。

入室仗桓譚,盡發雲亭祕。嵩華自雲高,著腳庶漸企。

身心肅齋祓,黃籍嚴輿衛。欲求

詩人周龍藻
    江蘇吳江人,字漢荀,號恆齋。歲貢生。高才實學。有《恆齋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