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九譯禪友還裡葬母兼訂重來之約原文賞析

朝代清代 詩人成鷲

年過三十不聞道,少壯蹉跎忽復老。善哉之子正當時,出世不遲還不早。

生來十八解破家,自笑平生白鼻騧。儒門澹薄收不起,章逢換取僧袈裟。

昨日潘生今九譯,梵語華言明歷歷。翻成一藏盌脫丘,此土西天渾不識。

東林老僧老古錐,被他喚作阿闍黎。相逢有口但掛壁,喃喃作白稱毗尼。

毗尼不入丹霞耳,未能免俗聊爾爾。等閒拈出衣中珠,貧兒暴富還鄉里。

還鄉生計當何如,杯棬有恨徒區區。荊棘叢中問封樹,煙霞堆裡待安居。

安居乃在夏三月,春寒過眼成炎熱。中閒冷煖誰得知,待子重來為子說。

詩人成鷲
      成鷲(1637-1722),清朝初年廣東肇慶鼎湖山慶雲寺僧。又名光鷲,字跡刪,號東樵山人。俗姓方,名覬愷,字麟趾,番禺(今屬廣東省)人。出身書香仕宦世家。其為人豪放倜儻,詩文亦卓厲痛快,盡去雕飾,頗有似莊子處。沈德潛譽為詩僧第一。作品有《楞嚴直說》十卷、《鼎湖山志》八卷、《鹹陟堂集》四十三卷、《金剛直說》一卷、《老子直說》二卷、《莊子內篇注》一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