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季主論卜原文賞析

朝代明代 詩人劉基

  東陵侯既廢,過司馬季主而卜焉。季主曰:“君侯何卜也?”東陵侯曰:“久臥者思起,久蟄者思啟,久懣者思嚏。吾聞之蓄極則洩,閟極則達。熱極則風,壅極則通。一冬一春,靡屈不伸,一起一伏,無往不復。僕竊有疑,願受教焉。”季主曰:“若是,則君侯已喻之矣,又何卜為?”東陵侯曰:“僕未究其奧也,願先生卒教之。”季主乃言曰:“嗚呼!天道何親?惟德之親;鬼神何靈?因人而靈。夫蓍,枯草也;龜,枯骨也,物也。人,靈於物者也,何不自聽而聽於物乎?且君侯何不思昔者也?有昔者必有今日,是故碎瓦頹垣,昔日之歌樓舞館也;荒榛斷梗,昔日之瓊蕤玉樹也;露蛬風蟬,昔日之鳳笙龍笛也;鬼燐螢火,昔日之金釭華燭也;秋荼春薺,昔日之象白駝峰也;丹楓白荻,昔日之蜀錦齊紈也。昔日之所無,今日有之不為過;昔日之所有,今日無之不為不足。是故一晝一夜,華開者謝;一秋一春,物故者新。激湍之下,必有深潭;高丘之下,必有浚谷。君侯亦知之矣,何以卜為?”

古文觀止 寓理 對話

譯文

譯文
  東陵侯被廢棄以後,往司馬季主那兒去占卜。
  季主說:“您要占卜什麼事呢?”東陵侯說:“躺臥時間長了就想起來,閉門獨居久了就想出去,胸中積悶久了就想打噴嚏。我聽說:積聚過多就要宣洩,煩鬱之極就要開暢,悶熱太甚就會起風,堵塞過分就會流通。有一冬就有一春,沒有隻屈而不伸的;有一起就有一伏,沒有隻去不來的。我私下有所懷疑,希望得到你的指教。”季主說:“既然這樣,那麼您已經明白了,又何必要占卜呢?”東陵侯說:“我未能深入理解其中的高深微妙,希望先生能指點究竟。”
  季主於是說道:“唉!天道和什麼人親?只和有德的人親。鬼神怎麼會靈?靠著人相信才靈。蓍草不過是枯草,龜甲不過是枯骨,都是物。人比物靈敏聰明,為什麼不聽從自己,卻聽命於物呢?而且,您為什麼不想一下過去呢?有過去就必然有今天。所以,現在的碎瓦壞牆,就是過去的歌樓舞館;現在的荒棘斷梗,就是過去的瓊花玉樹;現在在風露中哀鳴的蟋蟀和蟬,就是過去的鳳笙龍笛;現在的鬼火螢光,就是過去的金燈華燭;現在秋天的苦菜,春天的薺菜,就是過去的象脂駝峰;現在紅的楓葉,白的荻草,就是過去的蜀產美錦,齊制細絹。過去沒有的現在有了,不算過分;過去有過的現在沒有了,也不能算不足。所以從白晝到黑夜,盛開的花朵凋謝了;從秋天到春天,凋萎的植物又發出新芽。激流旋湍下面,必定有深潭;高峻的山丘下面,必定有深谷。這些道理您也已經知道了,何必還要占卜呢?”

註釋
東陵侯:指召平。秦朝時為東陵侯,秦朝滅亡後,為布衣,在長安城東種瓜,瓜的味道很美,稱為東陵瓜。見《史記·蕭相國世家》。廢:指秦亡後失侯爵。
閟(bì):閉塞。
卒:盡力。
天道何親,惟德之親:《尚書·蔡仲之命》:“皇天無親,惟德是輔。”
蓍(shī):多年生草本植物,古人用其莖來占卜。
龜:古代取龜的腹甲用來占卜。
昔者:指為官之日。下句“今日”指被廢之日。
荒榛:指灌木叢生。斷梗:草木的斷枝。
瓊蕤(ruí)玉樹:指美好的花草樹木。瓊:美玉。蕤:草木的花下垂的樣子。
蛬(qióng):同“蛩”,蟋蟀。
釭:燈。
象白駝峰:大象的脂肪和駱駝背上的肉峰,都是名貴食品。
齊紈:山東出產的白色細絹。
華:花。
浚谷:深谷。

本節內容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免費釋出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賞析

  這是一篇王顧左右而言他的文章,是講“升沉應已定,不必問君平”(唐詩),實際講的是元代末年的種種腐敗都是從前胡作非為惡性發展的結果。

  全文純系對話,一氣呵成,可分三層。第一層是東陵侯就司馬季主問卜,並述問卜之由。第二層是司馬季主回答不必問卜,只要問自己就行了。第三層講“昔”與“今”是因果相承的關係。

  東陵侯在秦亡後淪為布衣,種瓜為生,東陵瓜聞名遐邇。可是這位老人也不甘寂寞,“久臥思起”,對自己的處境——終老牖下是否妥貼表示懷疑了。司馬季主這位神卜先生,卻不吹噓自己的卜術何等靈驗,首先來一通自我否定:鬼神因人而靈;蓍是枯草,龜是枯骨,人,才是靈於物的。強調“德”的作用,尤其是強調人的作用,在當時來講是比較先進的思想,暗示了鬼神、天命、君上、卜筮皆不足信,不足恃,即“自斷此生休問天”之意,這是劉基的進步思想,但這也是和儒家的人定勝天、民貴君輕等思想一脈相承的。

  對話多用比喻,警闢生動,頗具樸素的唯物主義思想光彩。如:“蓄極則洩,閟極則達,熱極則風,壅極則通。”含有物極必反之意。又如:“天道何親?唯德之親;鬼神何靈?因人而靈。”

  “人靈於物者也。”肯定人為萬物之靈。又如“激湍之下,必有深潭;高丘之下,必有浚谷。”反映了事物的對立面。這些格言式的、精采的比喻,如珠玉生輝,接踵而至。一經拈出,就和“金玉其外,敗絮其中”一樣,成為人民的習用成語,流傳至今。

  在現代看來,這篇對話也是對當時統治者的一聲警鐘。一個國家,如果領導者不能居安思危,見微知著,轉眼之間,歌樓舞館必將變成碎瓦頹垣,瓊蕤玉樹,必將變成荒榛斷梗,一切美好的東西,必將迅速腐敗,不可收拾。到那時求神拜佛,求籤問卜,都無濟於事了。

本節內容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免費釋出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詩人劉基
      劉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溫,諡曰文成,元末明初傑出的軍事謀略家、政治家、文學家和思想家,明朝開國元勳,漢族,浙江文成南田(原屬青田)人,故時人稱他劉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誠意伯,人們又稱他劉誠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贈太師,諡號文成,後人又稱他劉文成、文成公。他以神機妙算、運籌帷幄著稱於世。劉伯溫是中國古代的一位傳奇人物,至今在中國大陸、港澳臺乃至東南亞、日韓等地仍有廣泛深厚的民間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