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遊·算來好景只如斯原文賞析

朝代清代 詩人納蘭性德

算來好景只如斯,惟許有情知。尋常風月,等閒談笑,稱意即相宜。
十年青鳥音塵斷,往事不勝思。一鉤殘照,半簾飛絮,總是惱人時。

思念 亡妻

譯文

譯文
只求你知道,只要懂得,因為有你,才是好景,才能稱意,哪怕十年音塵絕,回想起來也只有彼時是美好的,否則就算一樣月鉤精巧、柳絮輕盈,也只是憔悴人看憔悴景,一發悽清。

註釋
這首詞的詞牌名得名於宋晏殊《珠玉詞》中的“長似少年時”一句,別名《小闌干》、《玉臘梅枝》等。該詞牌有多種體格,但都是雙調。本首為其中一首,上下闋各五句,共十五句。上闋的一、二、五句和下闋的二、五句押平聲韻。
斯:代詞,意為“這”,表示語境中所指的事物。
尋常:普通,一般。風月:本指清風明月,後代指男女情愛。
稱意:合乎心意。相宜:合適,符合。
青鳥:神話傳說中為西王母取食傳信的神鳥。
殘照:指月亮的餘暉。

參考資料:

1、馬大勇.納蘭性德:中華書局出版社,2010.03:第182頁

鑑賞

  這首詞寫的是愛情失敗後的痛苦。

  上闋以議論和敘述為主,描寫熱戀時的甜蜜幸福。起首兩句寫只要“有情”,便無處不是“好景”。“算來好景只如斯,惟許有情知。”世上最美好的景緻,莫過於有情人相知相守。在相愛的人眼中,縱然是平常的風光月色和平常的言談笑語,都會使人感到稱心如意,美妙無比,這就是所謂的“稱意即相宜”。論及“相宜”,陸游曾吟《梨花》,“開向春殘不恨遲,綠楊率地最相宜”。無論是在人生的春秋還是晴雨,遇到她,孤單消弭,一切未知便立刻有了答案——那不是參考,而是確定,是唯一。她隨風而過,不似斯佳麗那般瘋狂固執的愛卻如一杯陳年女兒紅,令人沉溺於往事中久久不願醒轉。

  而下闋筆鋒陡然一轉,從熱戀的甜蜜轉為離別的苦楚。好景不長,這是千百年流傳的古訓。由墨菲定理可知,越害怕的事情便越會發生。越渴望,越難求;越珍惜,便越易失去。相知相伴,最是難求。“十年青鳥音塵斷”,此處“十年”雖非實指,但也足以說明詞人與所愛之人已經分離多年,且送信的青鳥不見,杳無音訊。那些陳年往事日日溫習,愈思量愈清晰,愈清晰愈徒增煩惱。本是“花有清香月有陰”之時,本應與愛人盡享“春宵一刻值千金”,那千古同月落下的清輝在人間劃出一道銅牆鐵壁,一邊“琴瑟在御,莫不靜好”,另一邊只剩“一鉤殘照,半簾飛絮”。所謂“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不過沒有到傷情的地方。那一份執著的念想,和盧氏一起生活的時候,盧氏的一顰一笑,納蘭的一言一語,打碎了,攪勻了,和一團泥。看著彎月餘暉灑照在沾滿柳絮的簾子上,詞人回首往事,相思之情溢湧而出。“一鉤殘照,半簾飛絮”,接下來的這兩句進一步烘托相思之情難耐,相伴的那些日子雖無大喜,回憶起來卻總是沁著丁香一般若有若無的甘甜。即使人再合適、再稱意、再相宜,若不屬於自己,到最後也只有“不勝思”的“往事”。最後一句“總是惱人時”方點醒題旨,表達對亡妻的思念之情。

  上下兩闕一喜一悲,對比鮮明,簡淡清新,自然道來,直中間曲,質而能婉。

參考資料:

1、《經典讀庫》編委會 .《經典讀庫 人間最美納蘭詞精選》:江蘇美術出版社,2013 :第82-83頁 2、(清)納蘭性德著.《納蘭詞 前碎一地的殘香與嘆息》:萬卷出版公司,2012 :第364頁 3、 聶小晴編著.《中華經典藏書 納蘭詞》:中國華僑出版社 ,2013 :第4頁

創作背景

  康熙十三年,詞人與兩廣總督盧興祖之女盧氏成婚,兩人情感甚篤,婚後三年盧氏難產不幸亡故,詞人因思念其妻故寫下了這首詞。   

參考資料:


鑑賞

  這首詞寫的是愛情失敗後的痛苦。

  上闋以議論和敘述為主,描寫熱戀時的甜蜜幸福。起首兩句寫只要“有情”,便無處不是“好景”。“算來好景只如斯,惟許有情知。”世上最美好的景緻,莫過於有情人相知相守。在相愛的人眼中,縱然是平常的風光月色和平常的言談笑語,都會使人感到稱心如意,美妙無比,這就是所謂的“稱意即相宜”。論及“相宜”,陸游曾吟《梨花》,“開向春殘不恨遲,綠楊率地最相宜”。無論是在人生的春秋還是晴雨,遇到她,孤單消弭,一切未知便立刻有了答案——那不是參考,而是確定,是唯一。她隨風而過,不似斯佳麗那般瘋狂固執的愛卻如一杯陳年女兒紅,令人沉溺於往事中久久不願醒轉。

  而下闋筆鋒陡然一轉,從熱戀的甜蜜轉為離別的苦楚。好景不長,這是千百年流傳的古訓。由墨菲定理可知,越害怕的事情便越會發生。越渴望,越難求;越珍惜,便越易失去。相知相伴,最是難求。“十年青鳥音塵斷”,此處“十年”雖非實指,但也足以說明詞人與所愛之人已經分離多年,且送信的青鳥不見,杳無音訊。那些陳年往事日日溫習,愈思量愈清晰,愈清晰愈徒增煩惱。本是“花有清香月有陰”之時,本應與愛人盡享“春宵一刻值千金”,那千古同月落下的清輝在人間劃出一道銅牆鐵壁,一邊“琴瑟在御,莫不靜好”,另一邊只剩“一鉤殘照,半簾飛絮”。所謂“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不過沒有到傷情的地方。那一份執著的念想,和盧氏一起生活的時候,盧氏的一顰一笑,納蘭的一言一語,打碎了,攪勻了,和一團泥。看著彎月餘暉灑照在沾滿柳絮的簾子上,詞人回首往事,相思之情溢湧而出。“一鉤殘照,半簾飛絮”,接下來的這兩句進一步烘托相思之情難耐,相伴的那些日子雖無大喜,回憶起來卻總是沁著丁香一般若有若無的甘甜。即使人再合適、再稱意、再相宜,若不屬於自己,到最後也只有“不勝思”的“往事”。最後一句“總是惱人時”方點醒題旨,表達對亡妻的思念之情。

  上下兩闕一喜一悲,對比鮮明,簡淡清新,自然道來,直中間曲,質而能婉。

參考資料:

1、《經典讀庫》編委會 .《經典讀庫 人間最美納蘭詞精選》:江蘇美術出版社,2013 :第82-83頁 2、(清)納蘭性德著.《納蘭詞 前碎一地的殘香與嘆息》:萬卷出版公司,2012 :第364頁 3、 聶小晴編著.《中華經典藏書 納蘭詞》:中國華僑出版社 ,2013 :第4頁

創作背景

  康熙十三年,詞人與兩廣總督盧興祖之女盧氏成婚,兩人情感甚篤,婚後三年盧氏難產不幸亡故,詞人因思念其妻故寫下了這首詞。   

參考資料:


詩人納蘭性德
      納蘭性德(1655-1685),滿洲人,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詞人之一。其詩詞“納蘭詞”在清代以至整個中國詞壇上都享有很高的聲譽,在中國文學史上也佔有光彩奪目的一席。他生活於滿漢融合時期,其貴族家庭興衰具有關聯於王朝國事的典型性。雖侍從帝王,卻嚮往經歷平淡。特殊的生活環境背景,加之個人的超逸才華,使其詩詞創作呈現出獨特的個性和鮮明的藝術風格。流傳至今的《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富於意境,是其眾多代表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