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夜書所見原文賞析

朝代清代 詩人查慎行

月黑見漁燈,孤光一點螢。
微微風簇浪,散作滿河星。

古詩三百首 寫景

譯文

譯文
漆黑之夜不見月亮,只見那漁船上的燈光,孤獨的燈光在茫茫的夜色中,像螢火蟲一樣發出一點微亮。
微風陣陣,河水泛起層層波浪,漁燈微光在水面上散開,河面好像灑落無數的星星。

註釋
孤光:孤零零的燈光。
簇:擁起。

參考資料:
1、田國鈺等編著.中學生古詩文助讀: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1987.12:第47頁

2、薛瑞萍,徐冬梅,邱鳳蓮叢書主編;邱鳳蓮本冊主編.親近母語 日有所誦 小學三年級 第3版:長春出版社,2011.06:第75頁

創作背景

  本首詩的具體創作時間不詳。是詩人在船上過夜時,寫下的所見到的景物,所以題目叫做“舟夜書所見”。

  

參考資料:
1、李作芳,段宗平主編.經典誦讀讀本: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1.02:第54頁

賞析

  這首詩好似一幅速寫,作者抓住了那倒映在水中的漁火化作滿天星星的片刻,幾筆勾勒,立即捕捉住了這轉瞬即逝的景物。這首詩又好似一幅木刻,在漆黑的背景之上,亮出一點漁火,黑白對比,反差特別鮮明。

  前兩句是靜態描寫,把暗色和亮色聯絡在一起,顯得形象鮮明。

  第一句“月黑見漁燈”中“月黑”指的是月亮沒有出來,天特別黑,不是說月亮是黑的。見(讀xiàn),顯現。孤光,孤單的亮光。螢,螢火蟲,光亮微弱。意思說:一個沒有月亮的晚上,天是那樣黑。只有漁船上一盞圍燈,孤零零閃著螢火蟲一樣微弱的光。第一句用“月黑”突出“漁燈”。

  第二句“孤光一點螢”,寫如豆燈光像江岸邊一點螢火,是意中之象,描寫漁燈的形象。河面幽黑,只有孤零零的一點燈光閃爍著,彷彿是一隻螢火蟲在原野裡發出微弱的光。“孤”表現了環境的寂寞、單調,寄寓著一定的感情色彩。一種茫然無奈的情感襲上詩人的心頭。

  後兩句為動態描寫。不難想象,當詩人見到微風騰起細浪,燈影由一點散作千萬這動人一幕的時候,心情是何等地興奮。

  第三句“微微風簇浪”簇,擁簇,簇動。風兒微微吹來,水面擁起細細的波紋,再看那倒映在水中的“孤光”,四下散亂開了,頓時化作滿河的星星,閃爍不定,令人眼花繚亂。這兩句由靜入動,描繪出一個十分生動神奇的畫面。風簇細浪,浪散燈光,燈光化星,層層展開,引人入勝。“簇”字用得準確形象,既寫出了風微,又刻劃了浪動。

  第四句“散作滿河星”猶如天外奇峰,劈空而來。那如螢的孤光,剎那間似乎變成萬船燈火,點綴河中,又如風吹雲散,滿天明星,倒映水中,使這靜謐的黑夜,單調的河面出現了意想不到的壯觀。風吹浪起,簇起的每朵浪花,都把那如螢般的燈光攝進水中,有多少浪花,就有多少燈光。同時此句的描寫為詩詞增添了畫面感,使枯燥無趣的文字能幻化出美麗浪漫帶有一絲絲的安逸寧靜的景象,使詩人流連其中。

  詩人細膩的觀察是由上到下,由靜到動的,寫來又是那樣井然有序,明暗互襯,靜動相間,用字傳神,聯想奇特,構成一幅獨特而又令人神往的舟夜漁火圖,使讀者得到一種精神上的愉悅和滿足。

參考資料:

1、鬱賢皓主編.中學古詩文鑑賞辭典:江蘇古籍出版社,1988.07:第101頁 2、徐元主編.新編中小學古詩助讀:浙江大學出版社,2011.02:第434頁 3、 周嘯天主編.元明清詩歌鑑賞辭典:商務印書館國際有限公司,2011.06:第1173頁 4、魏耕原著.古詩精華賞析: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10:第290頁

創作背景

  本首詩的具體創作時間不詳。是詩人在船上過夜時,寫下的所見到的景物,所以題目叫做“舟夜書所見”。

  

參考資料:
1、李作芳,段宗平主編.經典誦讀讀本: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1.02:第54頁

賞析

  這首詩好似一幅速寫,作者抓住了那倒映在水中的漁火化作滿天星星的片刻,幾筆勾勒,立即捕捉住了這轉瞬即逝的景物。這首詩又好似一幅木刻,在漆黑的背景之上,亮出一點漁火,黑白對比,反差特別鮮明。

  前兩句是靜態描寫,把暗色和亮色聯絡在一起,顯得形象鮮明。

  第一句“月黑見漁燈”中“月黑”指的是月亮沒有出來,天特別黑,不是說月亮是黑的。見(讀xiàn),顯現。孤光,孤單的亮光。螢,螢火蟲,光亮微弱。意思說:一個沒有月亮的晚上,天是那樣黑。只有漁船上一盞圍燈,孤零零閃著螢火蟲一樣微弱的光。第一句用“月黑”突出“漁燈”。

  第二句“孤光一點螢”,寫如豆燈光像江岸邊一點螢火,是意中之象,描寫漁燈的形象。河面幽黑,只有孤零零的一點燈光閃爍著,彷彿是一隻螢火蟲在原野裡發出微弱的光。“孤”表現了環境的寂寞、單調,寄寓著一定的感情色彩。一種茫然無奈的情感襲上詩人的心頭。

  後兩句為動態描寫。不難想象,當詩人見到微風騰起細浪,燈影由一點散作千萬這動人一幕的時候,心情是何等地興奮。

  第三句“微微風簇浪”簇,擁簇,簇動。風兒微微吹來,水面擁起細細的波紋,再看那倒映在水中的“孤光”,四下散亂開了,頓時化作滿河的星星,閃爍不定,令人眼花繚亂。這兩句由靜入動,描繪出一個十分生動神奇的畫面。風簇細浪,浪散燈光,燈光化星,層層展開,引人入勝。“簇”字用得準確形象,既寫出了風微,又刻劃了浪動。

  第四句“散作滿河星”猶如天外奇峰,劈空而來。那如螢的孤光,剎那間似乎變成萬船燈火,點綴河中,又如風吹雲散,滿天明星,倒映水中,使這靜謐的黑夜,單調的河面出現了意想不到的壯觀。風吹浪起,簇起的每朵浪花,都把那如螢般的燈光攝進水中,有多少浪花,就有多少燈光。同時此句的描寫為詩詞增添了畫面感,使枯燥無趣的文字能幻化出美麗浪漫帶有一絲絲的安逸寧靜的景象,使詩人流連其中。

  詩人細膩的觀察是由上到下,由靜到動的,寫來又是那樣井然有序,明暗互襯,靜動相間,用字傳神,聯想奇特,構成一幅獨特而又令人神往的舟夜漁火圖,使讀者得到一種精神上的愉悅和滿足。

參考資料:

1、鬱賢皓主編.中學古詩文鑑賞辭典:江蘇古籍出版社,1988.07:第101頁 2、徐元主編.新編中小學古詩助讀:浙江大學出版社,2011.02:第434頁 3、 周嘯天主編.元明清詩歌鑑賞辭典:商務印書館國際有限公司,2011.06:第1173頁 4、魏耕原著.古詩精華賞析: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10:第290頁

詩人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詩人,當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璉,字夏重,號查田;後改名慎行,字悔餘,號他山,賜號煙波釣徒,晚年居於初白庵,所以又稱查初白。海寧袁花(今屬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進士;特授翰林院編修,入直內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歸裡,家居10餘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訕謗案,以家長失教獲罪,被逮入京,次年放歸,不久去世。查慎行詩學東坡、放翁,嘗注蘇詩。自朱彝尊去世後,為東南詩壇領袖。著有《他山詩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