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原文賞析

朝代唐代 詩人杜甫

摧折不自守,秋風吹若何。
暫時花戴雪,幾處葉沉波。
體弱春風早,叢長夜露多。
江湖後搖落,亦恐歲蹉跎。

感慨 時間 歲月

譯文

譯文
蒹葭面對摧殘不能夠保全自我,又被瑟瑟秋風吹著該怎麼辦。
只是在極短的時間裡盛開花朵,很快葉子就會沉入水中。
在形體柔弱的時候春風拂過都嫌來得早,在生長成密叢時夜裡的寒露又多了。
即使衰敗後花葉搖落,還擔心歲月虛度。

註釋
蒹葭:植物名,即蘆荻,蘆葦。蒹,沒有長穗的蘆葦。葭,初生的蘆葦。一般生長於沼澤、河沿、海灘等溼地。
摧折:摧殘折斷。
自守:保衛自己,堅守自我。
若何:怎麼辦。《新唐書》有“詔不許,若何?”
花戴雪:暗指花開。蘆葦花為灰白之色,花開如同頂著白雪。
蹉跎:失意,虛度光陰。
江湖後搖落:此處江湖引申為退隱。賈島《過唐校書書齋》詩“江湖心自切,未可掛頭巾。”

參考資料:

1、古詩文網經典傳承志願小組.方相氏譯註,作者郵箱:[email protected]

詩人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聖”,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