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瀼西荊扉且移居東屯茅屋四首原文賞析

朝代唐代 詩人杜甫

白鹽危嶠北,赤甲古城東。平地一川穩,高山四面同。
煙霜悽野日,粳稻熟天風。人事傷蓬轉,吾將守桂叢。
東屯復瀼西,一種住青溪。來往皆茅屋,淹留為稻畦。
市喧宜近利,林僻此無蹊。若訪衰翁語,須令剩客迷。
道北馮都使,高齋見一川。子能渠細石,吾亦沼清泉。
枕帶還相似,柴荊即有焉。斫畬應費日,解纜不知年。
牢落西江外,參差北戶間。久遊巴子國,臥病楚人山。
幽獨移佳境,清深隔遠關。寒空見鴛鷺,回首憶朝班。

詩人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聖”,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