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漢原文賞析

朝代唐代 詩人杜甫

江漢思歸客,乾坤一腐儒。
片雲天共遠,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猶壯,秋風病欲疏。(病欲 一作:蘇)
古來存老馬,不必取長途。

思歸 壯志 自勉

譯文

譯文
我漂泊在江漢一帶,思念故土卻不能歸,在茫茫天地之間,我只是一個迂腐的老儒。
看著遠浮天邊的片雲和孤懸暗夜的明月,我彷彿與雲共遠、與月同孤。
我雖已年老體衰,時日無多,但一展抱負的雄心壯志依然存在;面對颯颯秋風,我覺得病情漸有好轉。
自古以來養老馬是因為其智可用,而不是為了取其體力,因此,我雖年老多病,但還是能有所作為的。

註釋
江漢:該詩在湖北江陵公安一帶所寫,因這裡處在長江和漢水之間,所以詩稱“江漢”。
腐儒:本指迂腐而不知變通的讀書人,這裡是詩人的自稱,含有自嘲之意。是說自己雖是滿腹經綸的飽學之士,卻仍然沒有擺脫貧窮的下場;也有自負的意味,指乾坤中,如同自己一樣的心憂黎民之人已經不多了。
“片雲”兩句:這句為倒裝句,應是“共片雲在遠天,與孤月同長夜”。
落日:比喻自己已是垂暮之年。
病欲蘇:病都要好了。蘇:康復。
存:留養。老馬:詩人自比。典出《韓非子·說林上》中“老馬識途”的故事:齊桓公討伐孤竹後,返回時迷路了,他接受管仲的“老馬之智可用”的建議,放老馬而隨之,果然找到了正確的路。

參考資料:

1、雅瑟.唐詩三百首鑑賞大全集:新世界出版社,2011:178-179

評解

本節內容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免費釋出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題解

  詞之開篇氣象巨集大,作者借狂風驟雨、江面迷離之勢烘托友人此去風雨兼程的堅定以及送別之際惺惺相惜的依依離情。“怪雨盲風”,不僅是對送別場面的具體描寫,也是影射當時動盪、晦暗的政治環境。

  “煩問訊、冥鴻高士,釣鰲詞客”言明臨行前詞人對友人的信任與囑託。友人與詞人志存高遠、不肯趨炎附勢,自然廣為結交高潔之士,所要拜訪問訊的也是那些不為世俗所容的奇才高士。“千百年傳吾輩語,二三子系斯文脈”,作者化用孔子困於匡時“天之未喪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之語,進一步讚頌友人的高才雄略,並指明其任重而道遠的濟世使命。

  上片末兩句重述離別的現實場景。詞人極言王實之所奏的簫聲蕩氣迴腸,與首句風雨之聲相呼應,營建起肅殺中見意氣飛揚的沉雄壯闊之境。惜別情感,無須淚水點染、反以悽動金石的簫聲烘托,詞人與友人的報國之心已然躍然紙上。

  “晞髮處,怡山碧;垂釣處,滄溟白。”詞人回憶與友人貶謫賦閒期間醉心山水、睥睨天下的逍遙樂事。在青山碧水間濯洗頭髮,在白浪蒼茫間靜心垂釣,詞人與友人在山水間求得內心的平和與寧靜,對把持朝政的拙官愚吏不過是置之一哂而已。引屈原《九歌·少司命》中“日希女發合陽之阿,更顯詞人與友人不與世俗同流合汙的剛正不阿。

  “笑而今拙宦,他年遺直”上承詞人回憶、下啟勸勉之辭。詞人在此著一“笑”字,頗有睥睨天下、超然物外之意。功名只如糞土,何妨化外逍遙,詞人堅信那些庸庸碌碌的“拙宦”必將在歷史長河的淘洗中被遺忘,而像自己和友人這樣忠心為國、德才兼備的賢良終將名垂青史。

  臨行在即,詞人終於道出心中的期許與擔憂,全詞也由此步入高潮。“只願常留相見面,未宜輕屈平生膝。有狂談欲吐且休休,驚鄰壁。”詞人一方面期望友人保持氣節,不輕易摧眉折腰、一味迎合世俗趣味;另一方面又擔心友人的豪言壯語招致小人忌恨惹來殺身之禍。如此矛盾的心情,正是詞人對險惡世道的絕望、南宋江山的精忠以及對友人的深厚情誼這三重情感的交織,讓讀者真切感受到在風雨飄搖的南宋王朝,一群有才情、有抱負的文人壯志難酬、滿腹辛酸的曲折心事。

  全詞內容飽滿,不僅有對送別場面的描寫,也有對往事的追憶,更有對友人的臨行贈言。詞中成功地塑造了詞人與兩位友人的鮮明形象,傳達出南宋豪放派文人的一腔憂憤。

參考資料:

1、劉默,陳思思,黃桂月.宋詞鑑賞大全集 下:中國華僑出版社,2012年09月:第612頁

創作背景

  這首詩是杜甫五十七歲時所作。大曆三年(768)正月,杜甫離開夔州,輾轉於湖北江陵、公安等地。此時的杜甫歷經磨難,北歸已經無望,且生活日益困窘。長期漂泊無定的狀況讓杜甫感慨萬千,於是他寫下此詩。

  

參考資料:
1、雅瑟.唐詩三百首鑑賞大全集:新世界出版社,2011:178-179

句解

  江漢思歸客,乾坤一腐儒.
  漂泊江漢,我這思歸故鄉的天涯遊子,在茫茫天地之間,只是一個迂腐的老儒."江漢",長江、漢水之間.首聯表達出詩人客滯江漢的窘境,有自嘲意."思歸客"是杜甫自謂,因為身在江漢,時刻思歸故鄉,但思歸而不得,飽含天涯淪落的無限辛酸."乾坤",即天地."腐儒",迂腐的讀書人,這裡實際是詩人自指不會迎合世俗.如果說前一句還只是強調詩人飄泊在外的思鄉之心,後一句則將自己在天地間的渺小孤獨感吐露無遺.詩人原來的抱負是要經天緯地的,然而越到人生的最後階段,他越是痛感自己的渺小無力.其中的痛楚和無奈該有多深!
  片雲天共遠,永夜月同孤.
  像飄蕩在遠天的片雲一樣遠客異鄉;與明月一起,孤獨地面對漫漫長夜.頷聯為工對."天共遠",承江漢客;"月同孤",承一腐儒.詩人表面上是在寫片雲孤月,實際是在寫自己.他把自己的感情和身外的景物融為一片,慨嘆自己飄泊無依.不過,在明月的皎潔和孤清中,我們又體會到了詩人的孤高自許,他的心,仍然是光明的."永夜",長夜.
  落日心猶壯,秋風病欲疏.
  我雖已到暮年,就像日將落西山,但一展抱負的雄心壯志依然存在;面對颯颯秋風,我不僅沒有悲秋之感,反而覺得病逐漸好轉.頸聯為借對,"落日"比喻暮年,而非寫實."秋風"句是寫實.詩的意境闊大而深沉,形象地表達出詩人積極用世、身處逆境而壯心不已的精神,"疏",復甦.
  古來存老馬,不必取長途.
  自古以來存養老馬是因為其智可用,而不必取其體力,跋涉長途.尾聯用老馬識途的典故,比喻自己身雖年老多病,但智慧猶可用,還能有所作為.《韓非子·說林上》裡講,春秋時管仲隨齊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失道路.管仲提議用老馬領路,於是找到了歸途."老馬"是詩人自比.

本節內容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免費釋出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賞析二

  首聯用自嘲的方式寫出詩人滯留江漢的困境。此詩以首句頭兩字“江漢”為題,正是漂泊流徒的標誌。“思歸客”是說詩人想回鄉而不能回,只得四處漂泊,浪跡天涯。詩人思歸而不能歸,成為天涯淪落人,其中包含著詩人的無限辛酸。“乾坤”句包含“自鄙而兼自負”這樣兩層意思,妙在“一腐儒”上冠以“乾坤”二字。

  頷聯二句緊扣首句,對仗十分工整。通過對眼前自然景物的描寫,詩人把他“思歸”之情表現得很深沉。他由遠浮天邊的片雲,孤懸明月的永夜,聯想到了自己客中情事,彷彿自己就與雲、月共遠同孤一樣。這樣就把自己的感情和身外的景物融為一片。字面上寫的是詩人所看到的片雲孤月,實際上是用它們暗喻詩人自己。詩人把內在的感情融入外在的景物當中,感慨自己雖然四處飄零,但對國家的忠心卻依然像孤月般皎潔。昔人認為這兩句“情景相融,不能區別”。

  頸聯直承次句,生動形象地表現出詩人積極用世的精神,運用借喻手法寫出了詩人雖然身處逆境但依然壯心不已的精神狀態。就律詩格式說,此聯用的是借對法。“落日”與“秋風”相對。前者是虛寫,比喻“暮年”,上聯明明寫了永夜、孤月,本聯的落日,就決不是寫實景,而是用作比喻。黃生指出:“落日乃借喻暮齒”,是詠懷而非寫景。否則一首律詩中,既見孤月,又見落日,是自相矛盾的。而後者是實寫。身處江漢,面對瑟瑟秋風,詩人不僅沒有了往日的感傷情懷,反倒產生了“病欲蘇”的感覺。這種變化是詩人壯心不已的心態和積極用世的精神的反映。這恰好說明,次句的“腐儒”,並非純是詩人對自己的鄙薄。這與李白“我覺秋興逸,誰雲秋興悲”的思想境界,頗為相似,表現出詩人身處逆境而壯心不已的精神狀態。

  尾聯借用了老馬識途的典故,再一次表現了詩人老當益壯的情懷。“老馬”是詩人自比,“長途”代指驅馳之力。詩人指出,古人存養老馬,不是取它的力,而是用他的智。詩人雖是一個“腐儒”,但心猶壯,病欲蘇,同老馬一樣,意在表明自己雖然年老多病,但他還有智慧可以用,仍能有所作為。另外,詩句中也自然流露了言外之意:“莫非我真是一個毫無可取的腐儒,連一匹老馬都不如麼?”表達了怨憤之情。

全詩使用委婉含蓄的手法,充分表現了詩人老而彌堅、壯心不已的心理狀態。詩人雖已五十六歲,北歸無望,生計日蹙。儘管如此,卻孤忠仍存,壯心猶在。此詩集中地表現了到老不衰、頑強不息的精神,十分感人。

參考資料:

1、雅瑟.唐詩三百首鑑賞大全集:新世界出版社,2011:178-179 2、 蕭滌非 等.唐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533-534

賞析

  “江漢”句,表現出詩人客滯江漢的窘境。“思歸客”三字飽含無限的辛酸,因為詩人思歸而不能歸,成為天涯淪落人。“乾坤”代指天地。“乾坤”句包含“自鄙而兼自負”這樣兩層意思,妙在“一腐儒”上冠以“乾坤”二字。“身在草野,心憂社稷,乾坤之內,此腐儒能有幾人?”(《杜詩說》)黃生對這句詩的理解,是深得詩人用心的。

  “片雲”二句緊扣首句,對仗十分工整。通過眼前自然景物的描寫,詩人把他“思歸”之情表現得很深沉。他由遠浮天邊的片雲,孤懸明月的永夜,聯想到了自己客中情事,彷彿自己就與雲、月共遠同孤一樣。這樣就把自己的感情和身外的景物融為一片。詩人表面上是在寫片雲孤月,實際是在寫自己:雖然遠在天外,他的一片忠心卻像孤月一樣的皎潔。昔人認為這兩句“情景相融,不能區別”,是很能說明它的特點的。

  “落日”二句直承次句,生動形象地表現出詩人積極用世的精神。《周易》雲:“君子以自強不息。”這恰好說明:次句的腐儒,並非純是詩人對自己的鄙薄。上聯明明寫了永夜、孤月,本聯的落日,就決不是寫實景,而是用作比喻。黃生指出:“落日乃借喻暮齒”,是詠懷而非寫景。否則一首律詩中,既見孤月,又見落日,是自相矛盾的。他的話很有道理。落日相當於“日薄西山”的意思。“落日”句的本意,就是“暮年心猶壯”。它和曹操“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步出夏門行·龜雖壽》)的詩意,是一致的。就律詩格式說,此聯用的是借對法。“落日”與“秋風”相對,但“落日”實際上是比喻“暮年”。“秋風”句是寫實。“蘇”有康復意。詩人飄流江漢,而對颯颯秋風,不僅沒有悲秋之感,反而覺得“病欲蘇”。這與李白“我覺秋興逸,誰雲秋興悲”的思想境界,頗為相似,表現出詩人身處逆境而壯心不已的精神狀態。胡應麟《詩藪·內篇》卷四讚揚此詩的二、三聯“含闊大於沉深”,是十分精當的。

  “古來”二句,再一次表現了詩人老當益壯的情懷。“老馬”用了《韓非子·說林上》“老馬識途”的故事:齊桓公伐孤竹返,迷惑失道。他接受管仲“老馬之智可用”的建議,放老馬而隨之,果然“得道”。“老馬”是詩人自比,“長途”代指驅馳之力。詩人指出,古人存養老馬,不是取它的力,而是用他的智。我雖是一個“腐儒”,但心猶壯,病欲蘇,同老馬一樣,並不是沒有一點用處的。詩人在這裡顯然含有怨憤之意:莫非我真是一個毫無可取的腐儒,連一匹老馬都不如麼?這是詩人言外之意,是從詩句中自然流露出來的。

本節內容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免費釋出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評解

本節內容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免費釋出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題解

  詞之開篇氣象巨集大,作者借狂風驟雨、江面迷離之勢烘托友人此去風雨兼程的堅定以及送別之際惺惺相惜的依依離情。“怪雨盲風”,不僅是對送別場面的具體描寫,也是影射當時動盪、晦暗的政治環境。

  “煩問訊、冥鴻高士,釣鰲詞客”言明臨行前詞人對友人的信任與囑託。友人與詞人志存高遠、不肯趨炎附勢,自然廣為結交高潔之士,所要拜訪問訊的也是那些不為世俗所容的奇才高士。“千百年傳吾輩語,二三子系斯文脈”,作者化用孔子困於匡時“天之未喪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之語,進一步讚頌友人的高才雄略,並指明其任重而道遠的濟世使命。

  上片末兩句重述離別的現實場景。詞人極言王實之所奏的簫聲蕩氣迴腸,與首句風雨之聲相呼應,營建起肅殺中見意氣飛揚的沉雄壯闊之境。惜別情感,無須淚水點染、反以悽動金石的簫聲烘托,詞人與友人的報國之心已然躍然紙上。

  “晞髮處,怡山碧;垂釣處,滄溟白。”詞人回憶與友人貶謫賦閒期間醉心山水、睥睨天下的逍遙樂事。在青山碧水間濯洗頭髮,在白浪蒼茫間靜心垂釣,詞人與友人在山水間求得內心的平和與寧靜,對把持朝政的拙官愚吏不過是置之一哂而已。引屈原《九歌·少司命》中“日希女發合陽之阿,更顯詞人與友人不與世俗同流合汙的剛正不阿。

  “笑而今拙宦,他年遺直”上承詞人回憶、下啟勸勉之辭。詞人在此著一“笑”字,頗有睥睨天下、超然物外之意。功名只如糞土,何妨化外逍遙,詞人堅信那些庸庸碌碌的“拙宦”必將在歷史長河的淘洗中被遺忘,而像自己和友人這樣忠心為國、德才兼備的賢良終將名垂青史。

  臨行在即,詞人終於道出心中的期許與擔憂,全詞也由此步入高潮。“只願常留相見面,未宜輕屈平生膝。有狂談欲吐且休休,驚鄰壁。”詞人一方面期望友人保持氣節,不輕易摧眉折腰、一味迎合世俗趣味;另一方面又擔心友人的豪言壯語招致小人忌恨惹來殺身之禍。如此矛盾的心情,正是詞人對險惡世道的絕望、南宋江山的精忠以及對友人的深厚情誼這三重情感的交織,讓讀者真切感受到在風雨飄搖的南宋王朝,一群有才情、有抱負的文人壯志難酬、滿腹辛酸的曲折心事。

  全詞內容飽滿,不僅有對送別場面的描寫,也有對往事的追憶,更有對友人的臨行贈言。詞中成功地塑造了詞人與兩位友人的鮮明形象,傳達出南宋豪放派文人的一腔憂憤。

參考資料:

1、劉默,陳思思,黃桂月.宋詞鑑賞大全集 下:中國華僑出版社,2012年09月:第612頁

創作背景

  這首詩是杜甫五十七歲時所作。大曆三年(768)正月,杜甫離開夔州,輾轉於湖北江陵、公安等地。此時的杜甫歷經磨難,北歸已經無望,且生活日益困窘。長期漂泊無定的狀況讓杜甫感慨萬千,於是他寫下此詩。

  

參考資料:
1、雅瑟.唐詩三百首鑑賞大全集:新世界出版社,2011:178-179

句解

  江漢思歸客,乾坤一腐儒.
  漂泊江漢,我這思歸故鄉的天涯遊子,在茫茫天地之間,只是一個迂腐的老儒."江漢",長江、漢水之間.首聯表達出詩人客滯江漢的窘境,有自嘲意."思歸客"是杜甫自謂,因為身在江漢,時刻思歸故鄉,但思歸而不得,飽含天涯淪落的無限辛酸."乾坤",即天地."腐儒",迂腐的讀書人,這裡實際是詩人自指不會迎合世俗.如果說前一句還只是強調詩人飄泊在外的思鄉之心,後一句則將自己在天地間的渺小孤獨感吐露無遺.詩人原來的抱負是要經天緯地的,然而越到人生的最後階段,他越是痛感自己的渺小無力.其中的痛楚和無奈該有多深!
  片雲天共遠,永夜月同孤.
  像飄蕩在遠天的片雲一樣遠客異鄉;與明月一起,孤獨地面對漫漫長夜.頷聯為工對."天共遠",承江漢客;"月同孤",承一腐儒.詩人表面上是在寫片雲孤月,實際是在寫自己.他把自己的感情和身外的景物融為一片,慨嘆自己飄泊無依.不過,在明月的皎潔和孤清中,我們又體會到了詩人的孤高自許,他的心,仍然是光明的."永夜",長夜.
  落日心猶壯,秋風病欲疏.
  我雖已到暮年,就像日將落西山,但一展抱負的雄心壯志依然存在;面對颯颯秋風,我不僅沒有悲秋之感,反而覺得病逐漸好轉.頸聯為借對,"落日"比喻暮年,而非寫實."秋風"句是寫實.詩的意境闊大而深沉,形象地表達出詩人積極用世、身處逆境而壯心不已的精神,"疏",復甦.
  古來存老馬,不必取長途.
  自古以來存養老馬是因為其智可用,而不必取其體力,跋涉長途.尾聯用老馬識途的典故,比喻自己身雖年老多病,但智慧猶可用,還能有所作為.《韓非子·說林上》裡講,春秋時管仲隨齊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失道路.管仲提議用老馬領路,於是找到了歸途."老馬"是詩人自比.

本節內容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免費釋出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賞析二

  首聯用自嘲的方式寫出詩人滯留江漢的困境。此詩以首句頭兩字“江漢”為題,正是漂泊流徒的標誌。“思歸客”是說詩人想回鄉而不能回,只得四處漂泊,浪跡天涯。詩人思歸而不能歸,成為天涯淪落人,其中包含著詩人的無限辛酸。“乾坤”句包含“自鄙而兼自負”這樣兩層意思,妙在“一腐儒”上冠以“乾坤”二字。

  頷聯二句緊扣首句,對仗十分工整。通過對眼前自然景物的描寫,詩人把他“思歸”之情表現得很深沉。他由遠浮天邊的片雲,孤懸明月的永夜,聯想到了自己客中情事,彷彿自己就與雲、月共遠同孤一樣。這樣就把自己的感情和身外的景物融為一片。字面上寫的是詩人所看到的片雲孤月,實際上是用它們暗喻詩人自己。詩人把內在的感情融入外在的景物當中,感慨自己雖然四處飄零,但對國家的忠心卻依然像孤月般皎潔。昔人認為這兩句“情景相融,不能區別”。

  頸聯直承次句,生動形象地表現出詩人積極用世的精神,運用借喻手法寫出了詩人雖然身處逆境但依然壯心不已的精神狀態。就律詩格式說,此聯用的是借對法。“落日”與“秋風”相對。前者是虛寫,比喻“暮年”,上聯明明寫了永夜、孤月,本聯的落日,就決不是寫實景,而是用作比喻。黃生指出:“落日乃借喻暮齒”,是詠懷而非寫景。否則一首律詩中,既見孤月,又見落日,是自相矛盾的。而後者是實寫。身處江漢,面對瑟瑟秋風,詩人不僅沒有了往日的感傷情懷,反倒產生了“病欲蘇”的感覺。這種變化是詩人壯心不已的心態和積極用世的精神的反映。這恰好說明,次句的“腐儒”,並非純是詩人對自己的鄙薄。這與李白“我覺秋興逸,誰雲秋興悲”的思想境界,頗為相似,表現出詩人身處逆境而壯心不已的精神狀態。

  尾聯借用了老馬識途的典故,再一次表現了詩人老當益壯的情懷。“老馬”是詩人自比,“長途”代指驅馳之力。詩人指出,古人存養老馬,不是取它的力,而是用他的智。詩人雖是一個“腐儒”,但心猶壯,病欲蘇,同老馬一樣,意在表明自己雖然年老多病,但他還有智慧可以用,仍能有所作為。另外,詩句中也自然流露了言外之意:“莫非我真是一個毫無可取的腐儒,連一匹老馬都不如麼?”表達了怨憤之情。

全詩使用委婉含蓄的手法,充分表現了詩人老而彌堅、壯心不已的心理狀態。詩人雖已五十六歲,北歸無望,生計日蹙。儘管如此,卻孤忠仍存,壯心猶在。此詩集中地表現了到老不衰、頑強不息的精神,十分感人。

參考資料:

1、雅瑟.唐詩三百首鑑賞大全集:新世界出版社,2011:178-179 2、 蕭滌非 等.唐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533-534

賞析

  “江漢”句,表現出詩人客滯江漢的窘境。“思歸客”三字飽含無限的辛酸,因為詩人思歸而不能歸,成為天涯淪落人。“乾坤”代指天地。“乾坤”句包含“自鄙而兼自負”這樣兩層意思,妙在“一腐儒”上冠以“乾坤”二字。“身在草野,心憂社稷,乾坤之內,此腐儒能有幾人?”(《杜詩說》)黃生對這句詩的理解,是深得詩人用心的。

  “片雲”二句緊扣首句,對仗十分工整。通過眼前自然景物的描寫,詩人把他“思歸”之情表現得很深沉。他由遠浮天邊的片雲,孤懸明月的永夜,聯想到了自己客中情事,彷彿自己就與雲、月共遠同孤一樣。這樣就把自己的感情和身外的景物融為一片。詩人表面上是在寫片雲孤月,實際是在寫自己:雖然遠在天外,他的一片忠心卻像孤月一樣的皎潔。昔人認為這兩句“情景相融,不能區別”,是很能說明它的特點的。

  “落日”二句直承次句,生動形象地表現出詩人積極用世的精神。《周易》雲:“君子以自強不息。”這恰好說明:次句的腐儒,並非純是詩人對自己的鄙薄。上聯明明寫了永夜、孤月,本聯的落日,就決不是寫實景,而是用作比喻。黃生指出:“落日乃借喻暮齒”,是詠懷而非寫景。否則一首律詩中,既見孤月,又見落日,是自相矛盾的。他的話很有道理。落日相當於“日薄西山”的意思。“落日”句的本意,就是“暮年心猶壯”。它和曹操“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步出夏門行·龜雖壽》)的詩意,是一致的。就律詩格式說,此聯用的是借對法。“落日”與“秋風”相對,但“落日”實際上是比喻“暮年”。“秋風”句是寫實。“蘇”有康復意。詩人飄流江漢,而對颯颯秋風,不僅沒有悲秋之感,反而覺得“病欲蘇”。這與李白“我覺秋興逸,誰雲秋興悲”的思想境界,頗為相似,表現出詩人身處逆境而壯心不已的精神狀態。胡應麟《詩藪·內篇》卷四讚揚此詩的二、三聯“含闊大於沉深”,是十分精當的。

  “古來”二句,再一次表現了詩人老當益壯的情懷。“老馬”用了《韓非子·說林上》“老馬識途”的故事:齊桓公伐孤竹返,迷惑失道。他接受管仲“老馬之智可用”的建議,放老馬而隨之,果然“得道”。“老馬”是詩人自比,“長途”代指驅馳之力。詩人指出,古人存養老馬,不是取它的力,而是用他的智。我雖是一個“腐儒”,但心猶壯,病欲蘇,同老馬一樣,並不是沒有一點用處的。詩人在這裡顯然含有怨憤之意:莫非我真是一個毫無可取的腐儒,連一匹老馬都不如麼?這是詩人言外之意,是從詩句中自然流露出來的。

本節內容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免費釋出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詩人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聖”,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