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告八從軍原文賞析

朝代唐代 詩人孟浩然

男兒一片氣,何必五車書。
好勇方過我,多才便起予。
運籌將入幕,養拙就閒居。
正待功名遂,從君繼兩疏。

抒懷 感慨 壯志未酬

譯文

譯文
男子漢只要有一股勇氣,又何必像我讀許多書本。
尚勇武你的確超過了我,多才藝你對我啟發很深。
你將去軍隊中施展才幹,我無事在家裡隱居待聘。
等你我成就了功名之後,我跟你學兩疏迴歸山林。

註釋
告八:名字事蹟不詳。告當為姓,與郜同。告八,排行第八。
一片氣:一股勇氣。
五車書:是說書讀得很多。
好勇方過我:用《論語》典故,讚揚告八勇力過人。
多才便起予(yú):用《論語》典故,誇獎告八有才而且能對自己有所啟發。起予:啟發我。
運籌(chóu):指謀劃。
幕(mù):指軍中帳幕。這句是說告八將入軍幕中參預機密。
養拙(zhuō):即守拙,指退隱不佳。此句是講孟浩然自己。
遂:成功。
兩疏(shū):指漢代疏廣、疏受叔侄二人。

參考資料:

1、張學文.唐代送別詩名篇譯賞:重慶出版社,1988年11月第1版:38-40 2、[唐]王維,孟浩然著.王維孟浩然詩精選精注: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6.3:171-172

賞析

  孟浩然“為學三十載,閉門江漢陰”,讀了許多書,以求仕途顯達,有益於社會。可是“欲濟無舟楫”,仕途上屢受挫折,使他陷入了出世和入世的矛盾痛苦中。

  第一聯“男兒一片氣,何必五車書”,以開門見山的方式,描繪出一幅男兒要有英雄氣、不必天天在家讀書的景緻,在武與文的對照中,明確揭示出全篇主旨,把詩人“儒冠誤身”的不平之鳴,像江河開閘那樣突然迸發出來,給人以強烈的震撼,表現了詩人才大難為用的憤慨心情。這種思想,是由於唐代社會積蘊著濃郁的“英雄”氣氛,投筆從戎顯然不是詩人的一時激奮之舉,而是邊塞詩人英雄意識和功名情結長期孕育而產生的結果。

  第二聯借用《論語》典故,運用概括描寫,以曠達的情懷稱頌晚輩好勇多才,筆調輕鬆,感情真摯而又得體。從所用典故來看,告八當為詩人的晚輩。詩人用此詩勉勵年輕人從軍報國,極具壯逸之氣,謳歌建功立業的英雄理想,具有極強的震撼力量。詩人筆下的主人公,心中充盈著豪蕩俠情和肝膽意氣。有志男兒憑此足以立功邊陲。詩人對豪勇意氣的讚美之情,正是盛唐人心緒的真實流露。

  第三聯承接前面的才氣對照,再寫兩人的不同遭遇。一個“運籌將入幕”,一個“養拙就閒居”,在鮮明的對照中,表達出對告八的鼓勵和羨慕,流露出自己不得不隱居的苦情。這對當時人們在儒術之外,還重俠尚武的社會思潮作出了很好的揭示。

  末聯寫詩人借用漢代疏廣、疏受叔侄二人的典故,以功成身退互勉,在消積申蘊含著積極和奮發,在隱逸中充滿了幻想和期望,又告誡告八必須像漢代疏廣、疏受叔侄一樣,知進知退,切莫貪戀祿位。功成名就之後又雙雙歸臥田園的典故,以抒發詩人對告八必能恃才建功且會功德圓滿的信心。這種熱切期盼和信心,同樣從一個側面輝映出典型的盛唐面影。

  此詩憂而不傷,哀而不怨,雖失意但無苦語,送友人而不見別緒,風格俊爽,頗有韻致。此詩奇句寫告八,偶句寫自己,句句對照,寫得頗有特色。詩中處處閃現著男兒的豪情志節,充溢著一股不同於多婉約情調之宋詞的陽剛之氣。一方面寫告八從軍,鼓勵他上進;一方面寫自己,想求功名後身退。詩中處處照顧到兩者的相互關係。最後,以功成身退的“兩疏”互勉。寫得既真摯而又得體。詩人借送別告八從軍,抒發了自己“魏闕心常在修,希求立功成名”的思想,發出了書多無用,功成便退的感慨。

參考資料:

1、張學文.唐代送別詩名篇譯賞:重慶出版社,1988年11月第1版:38-40 2、[唐]王維,孟浩然著.王維孟浩然詩精選精注: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6.3:171-172 3、劉逸生.孟浩然韋應物詩選:廣東人民出版社,1985年04月第1版:66-67

賞析

  孟浩然“為學三十載,閉門江漢陰”,讀了許多書,以求仕途顯達,有益於社會。可是“欲濟無舟楫”,仕途上屢受挫折,使他陷入了出世和入世的矛盾痛苦中。

  第一聯“男兒一片氣,何必五車書”,以開門見山的方式,描繪出一幅男兒要有英雄氣、不必天天在家讀書的景緻,在武與文的對照中,明確揭示出全篇主旨,把詩人“儒冠誤身”的不平之鳴,像江河開閘那樣突然迸發出來,給人以強烈的震撼,表現了詩人才大難為用的憤慨心情。這種思想,是由於唐代社會積蘊著濃郁的“英雄”氣氛,投筆從戎顯然不是詩人的一時激奮之舉,而是邊塞詩人英雄意識和功名情結長期孕育而產生的結果。

  第二聯借用《論語》典故,運用概括描寫,以曠達的情懷稱頌晚輩好勇多才,筆調輕鬆,感情真摯而又得體。從所用典故來看,告八當為詩人的晚輩。詩人用此詩勉勵年輕人從軍報國,極具壯逸之氣,謳歌建功立業的英雄理想,具有極強的震撼力量。詩人筆下的主人公,心中充盈著豪蕩俠情和肝膽意氣。有志男兒憑此足以立功邊陲。詩人對豪勇意氣的讚美之情,正是盛唐人心緒的真實流露。

  第三聯承接前面的才氣對照,再寫兩人的不同遭遇。一個“運籌將入幕”,一個“養拙就閒居”,在鮮明的對照中,表達出對告八的鼓勵和羨慕,流露出自己不得不隱居的苦情。這對當時人們在儒術之外,還重俠尚武的社會思潮作出了很好的揭示。

  末聯寫詩人借用漢代疏廣、疏受叔侄二人的典故,以功成身退互勉,在消積申蘊含著積極和奮發,在隱逸中充滿了幻想和期望,又告誡告八必須像漢代疏廣、疏受叔侄一樣,知進知退,切莫貪戀祿位。功成名就之後又雙雙歸臥田園的典故,以抒發詩人對告八必能恃才建功且會功德圓滿的信心。這種熱切期盼和信心,同樣從一個側面輝映出典型的盛唐面影。

  此詩憂而不傷,哀而不怨,雖失意但無苦語,送友人而不見別緒,風格俊爽,頗有韻致。此詩奇句寫告八,偶句寫自己,句句對照,寫得頗有特色。詩中處處閃現著男兒的豪情志節,充溢著一股不同於多婉約情調之宋詞的陽剛之氣。一方面寫告八從軍,鼓勵他上進;一方面寫自己,想求功名後身退。詩中處處照顧到兩者的相互關係。最後,以功成身退的“兩疏”互勉。寫得既真摯而又得體。詩人借送別告八從軍,抒發了自己“魏闕心常在修,希求立功成名”的思想,發出了書多無用,功成便退的感慨。

參考資料:

1、張學文.唐代送別詩名篇譯賞:重慶出版社,1988年11月第1版:38-40 2、[唐]王維,孟浩然著.王維孟浩然詩精選精注: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6.3:171-172 3、劉逸生.孟浩然韋應物詩選:廣東人民出版社,1985年04月第1版:66-67

詩人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漢族,唐代詩人。本名不詳(一說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世稱“孟襄陽”。浩然,少好節義,喜濟人患難,工於詩。年四十遊京師,唐玄宗詔詠其詩,至“不才明主棄”之語,玄宗謂:“卿自不求仕,朕未嘗棄卿,奈何誣我?”因放還未仕,後隱居鹿門山,著詩二百餘首。孟浩然與另一位山水田園詩人王維合稱為“王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