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過謝潭三首·其一原文賞析

朝代宋代 詩人楊萬里

風頭才北忽成南,轉眼黃田到謝潭。
彷彿一峰船外影,褰幃急看紫巉巖。

寫景 抒情

譯文

譯文
風頭突變,剛剛向北忽地又向南,風順船快,轉眼便由黃田過謝潭。
依稀之間,船外似見朦朧一山影,掀簾急看,紫色險峰已撲到眼前。

註釋
黃田、謝潭:當是贛江上游的兩處地名。
褰(qiān)幃(wéi):撩起簾幕。
巉(chán)巖:指突兀險峻的山巒。

參考資料:
1、朱德才,楊燕譯註.古代文史名著選譯叢書 范成大楊萬里詩詞選譯:鳳凰出版社,2011.05:第243-246頁

2、霍松林著.霍松林選集 第十卷 歷代好詩詮評: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總社有限公司,2010.10:第533頁

賞析

  寫在疾駛的舟中所見。詩人這次赴廣州,是溯贛江而上,越大庾嶺入今廣東境,再沿湞水至真陽、廣州。開頭兩句,寫風向由向北忽而轉成向南,順風行駛,舟行迅疾,轉眼間已經由黃田到了謝潭。兩句中“才”、“忽”、“轉眼”等詞語迭見,表現出客觀物象的瞬息變化以及它們間的相互關係,生動地顯示出船行的迅疾與舟中人意外的喜悅及輕快感。接下來兩句,寫在疾駛的舟中忽然瞥見山峰的情景——“彷彿一峰船外影,褰幃急看紫境巖。”舟行中忽然彷彿瞥見船外有一座山峰的影子,掀簾急看,那突兀險峻的紫色峰巒已經撲到了眼前。這裡突出表現的仍是船行的迅疾。上句還是彷彿若有所見的縹緲峰影,下句卻已是埃巖突兀在目,從彷彿瞥見到“褰幃急看”,不過瞬息間而已。這裡利用同一物象在短時間內所引起的不同視覺感受,既透露出船行之快,也表現出旅人的突兀新奇感。

參考資料:

1、繆鉞,霍松林,周振甫,吳調公,曾棗莊,葛曉音,陳伯海,趙昌平,莫礪鋒,劉永翔等撰寫.宋詩鑑賞辭典 新1版:上海辭書出版社,2015.07:第1159頁

創作背景

  孝宗淳熙七年(1180年),詩人從家鄉吉州(今江西吉水縣)赴提舉廣東常平茶鹽任,在溯贛江途中經謝潭。詩人嘆其江山畫卷,天賜風光,故作《舟過謝潭》組詩。   

參考資料:
1、樂雲主編.唐宋詩鑑賞全典:崇文書局,2011.11:第1086頁

賞析

  寫在疾駛的舟中所見。詩人這次赴廣州,是溯贛江而上,越大庾嶺入今廣東境,再沿湞水至真陽、廣州。開頭兩句,寫風向由向北忽而轉成向南,順風行駛,舟行迅疾,轉眼間已經由黃田到了謝潭。兩句中“才”、“忽”、“轉眼”等詞語迭見,表現出客觀物象的瞬息變化以及它們間的相互關係,生動地顯示出船行的迅疾與舟中人意外的喜悅及輕快感。接下來兩句,寫在疾駛的舟中忽然瞥見山峰的情景——“彷彿一峰船外影,褰幃急看紫境巖。”舟行中忽然彷彿瞥見船外有一座山峰的影子,掀簾急看,那突兀險峻的紫色峰巒已經撲到了眼前。這裡突出表現的仍是船行的迅疾。上句還是彷彿若有所見的縹緲峰影,下句卻已是埃巖突兀在目,從彷彿瞥見到“褰幃急看”,不過瞬息間而已。這裡利用同一物象在短時間內所引起的不同視覺感受,既透露出船行之快,也表現出旅人的突兀新奇感。

參考資料:

1、繆鉞,霍松林,周振甫,吳調公,曾棗莊,葛曉音,陳伯海,趙昌平,莫礪鋒,劉永翔等撰寫.宋詩鑑賞辭典 新1版:上海辭書出版社,2015.07:第1159頁

創作背景

  孝宗淳熙七年(1180年),詩人從家鄉吉州(今江西吉水縣)赴提舉廣東常平茶鹽任,在溯贛江途中經謝潭。詩人嘆其江山畫卷,天賜風光,故作《舟過謝潭》組詩。   

參考資料:
1、樂雲主編.唐宋詩鑑賞全典:崇文書局,2011.11:第1086頁

詩人楊萬里
    楊萬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號誠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縣黃橋鎮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詩人、大臣,與陸游、尤袤、范成大並稱為“中興四大詩人”。因宋光宗曾為其親書“誠齋”二字,故學者稱其為“誠齋先生”。楊萬里一生作詩兩萬多首,傳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譽為一代詩宗。他創造了語言淺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誠齋體”。楊萬里的詩歌大多描寫自然景物,且以此見長。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間疾苦、抒發愛國感情的作品。著有《誠齋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