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梨花發贈劉師命原文賞析

朝代唐代 詩人韓愈

桃蹊惆悵不能過,紅豔紛紛落地多。
聞道郭西千樹雪,欲將君去醉如何。

寫花 惜花 友情

譯文

譯文
讓人惆悵啊,桃樹下落花成路不能觀賞,很多的紅色花瓣紛紛揚揚地飄落到地上。
聽說城垣西邊千樹萬樹梨花開得像白雪遍地,想與您一同去醉中賞花,意下如何?

註釋
劉師命:名字事蹟未詳。據《劉生詩》,知他少年磊落不羈,長期漫遊樑宋、江淮、吳越等地,投韓愈,為韓門子弟。
桃蹊:桃樹下踩成的路。《史記·李將軍列傳》:“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蹊,小路。惆悵:憂鬱不前。過:相訪。此指前往觀賞。
紅豔:以花色代花瓣。
聞道:聽說。郭:城垣。千樹雪:梨花色潔白似雪。此指梨花盛開貌。
將:偕同。

參考資料:

1、卞孝萱 張清華.韓愈集.南京:鳳凰出版社,2014:4

賞析

  《聞梨花發贈劉師命》這首詩先寫惜花,再寫友情,以惜花托友情。可與韓愈寫於幾乎同時的另一首詩《梨花下贈劉師命》互相參看。

  前兩句“桃蹊惆悵不能過,紅豔紛紛落地多”寫桃花凋落,鋪滿了樹下的路,因此不能觀賞,充滿了遺憾。“惆悵”寫出了因花落滿地而不忍踐踏的憂鬱。後兩句說:“聞道郭西千樹雪,欲將君去醉如何。”聞知城西梨花盛開,欲相偕前往花下同醉。桃落梨開,以第三句梨花盛開,轉出結句,篤情全出。桃花紅梨花白,爭奇鬥豔;朋友遠道而來,千載難逢,不能不一醉方休。詩中梨花是本體,雪是喻體,詩人將梨花比作積雪,寫出梨花盛開時的潔白、繁盛之貌,其目的是形象地表現春天千樹梨花怒放的美麗景象。

  詩中次句“紅豔紛紛落地多”以“紅豔”花色代花瓣,構想奇妙。全詩景美情真,飄逸灑脫,是韓詩短章中的佳制。

參考資料:

1、卞孝萱 張清華.韓愈集.南京:鳳凰出版社,2014:4

創作背景

  根據《劉生》詩“陽山窮邑惟猿猴,手持釣竿遠相投”和《梨花下贈劉師命》詩“今日相逢瘴海頭,共驚爛漫開正月”句推斷,劉師命於唐德宗貞元二十一年(805年)春來到陽山,與韓愈於相聚,此《聞梨花發贈劉師命》詩當作於此時。據方成珪《昌黎先生詩文年譜》,此詩為永貞元年(即貞元二十一年)春在陽山作。   

參考資料:
1、卞孝萱 張清華.韓愈集.南京:鳳凰出版社,2014:4

賞析

  《聞梨花發贈劉師命》這首詩先寫惜花,再寫友情,以惜花托友情。可與韓愈寫於幾乎同時的另一首詩《梨花下贈劉師命》互相參看。

  前兩句“桃蹊惆悵不能過,紅豔紛紛落地多”寫桃花凋落,鋪滿了樹下的路,因此不能觀賞,充滿了遺憾。“惆悵”寫出了因花落滿地而不忍踐踏的憂鬱。後兩句說:“聞道郭西千樹雪,欲將君去醉如何。”聞知城西梨花盛開,欲相偕前往花下同醉。桃落梨開,以第三句梨花盛開,轉出結句,篤情全出。桃花紅梨花白,爭奇鬥豔;朋友遠道而來,千載難逢,不能不一醉方休。詩中梨花是本體,雪是喻體,詩人將梨花比作積雪,寫出梨花盛開時的潔白、繁盛之貌,其目的是形象地表現春天千樹梨花怒放的美麗景象。

  詩中次句“紅豔紛紛落地多”以“紅豔”花色代花瓣,構想奇妙。全詩景美情真,飄逸灑脫,是韓詩短章中的佳制。

參考資料:

1、卞孝萱 張清華.韓愈集.南京:鳳凰出版社,2014:4

創作背景

  根據《劉生》詩“陽山窮邑惟猿猴,手持釣竿遠相投”和《梨花下贈劉師命》詩“今日相逢瘴海頭,共驚爛漫開正月”句推斷,劉師命於唐德宗貞元二十一年(805年)春來到陽山,與韓愈於相聚,此《聞梨花發贈劉師命》詩當作於此時。據方成珪《昌黎先生詩文年譜》,此詩為永貞元年(即貞元二十一年)春在陽山作。   

參考資料:
1、卞孝萱 張清華.韓愈集.南京:鳳凰出版社,2014:4

詩人韓愈
      韓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思想家,河陽(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漢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稱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諡號“文”,又稱韓文公。他與柳宗元同為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主張學習先秦兩漢的散文語言,破駢為散,擴大文言文的表達功能。宋代蘇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並稱“韓柳”,有“文章鉅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裡。韓愈在思想上是中國“道統”觀念的確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