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前瞻馬耳九仙山原文賞析

朝代宋代 詩人蘇軾

前瞻馬耳九仙山。碧連天。晚雲間。城上高臺,真個是超然。莫使匆匆雲雨散,今夜裡,月嬋娟。
小溪鷗鷺靜聯拳。去翩翩。點輕煙。人事淒涼,回首便他年。莫忘使君歌笑處,垂柳下,矮槐前。

寫景 山水 喜愛 讚美

譯文

譯文
極目遠眺,馬耳山跟九仙山巍峨雄壯、連綿起伏。腳下河流碧波盪漾彷彿與長天連成一線,高山聳立直入雲間。站在長城高臺眺望,頓覺心曠神怡,猶已超然物外。大雨忽至又很快停歇,清風拂來,不多時已是明月高照。
小溪中的鷗鷺安靜的聚在一起。離去時身姿翩翩,仿似升起的縷縷輕煙。仕途多坎坷磨難,回首往事彷彿已隔千年。再難忘記這讓人流連忘返的山水美景,楊柳依依,槐樹蔥鬱,讓人生憐。

註釋
馬耳:山名,在今山東諸城市西南六十里。後魏·酈道元《水經注》卷二六“濰水”條:“馬耳山,山高百丈,上有二石並舉,望其馬耳,故世取名焉。”
九仙山:在諸城市南九十里。
超然:即超然臺,舊稱北臺。聯拳:群聚的樣子。小溪中的鷗鷺安靜的聚在一起。
他年:往年;以前。

參考資料:

1、古詩文網經典傳承志願小組.白馬非馬譯註,作者郵箱:[email protected]

賞析

  這首《江城子》詞中抒發了作者對密州的一片深情。詞中景與情、虛與實交替著筆。上下片都是先寫實景,再抒情,後寫虛擬之景。

  上片開頭“前瞻”三句是實有之景;中間“城上”二句是由景所生之情,亦起點題作用;最後“莫使”三句是虛擬之景,借寫超然臺晝夜美景和登臨之際的超然之感,以表達對密州的留戀之情。

  下片為詞作主體。換頭“小溪”三句同樣是實有之景,惟鷗鷺翩然而去又暗喻自己之離去;末尾“莫忘”三句同樣是虛擬之景,惟虛擬之景中添入囑託之語,希望故友不忘舊人;中間“人事”二句則是作者感慨的直接表白。寓居密州的時光,以至於既往半生的時光,盡於此二句中囊括之,盡於吟誦此二句時浮現之。同時又自然寓有今日登臺,追憶往昔,今日亦將轉瞬成為往昔之意,所謂“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豈不痛哉!”(王羲之《蘭亭集序》)

  清黃子云《野鴻詩的》說:“詩不外乎情事景物,情事景物要不離乎真實無偽。一日有一日之情,有一日之景,作詩者若能隨境興懷,因題著句,則固景無不真,情無不誠矣。”“景無不真,情無不誠”八字,似為此詞而發。

參考資料:

1、劉石 評註.蘇軾詞選.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5:72-73

創作背景

  這首詞當作於北宋熙寧九年(1076年)冬天。當時蘇軾在密州已生活了兩年,當他離官別任時,已對密州的山山水水充滿了眷戀之情,因作此詞。《東坡紀年錄》謂丙辰十二月“東武道中作”。《蘇文忠公詩編注整合總案》卷十四:十月晚登超然臺望月作《江神子》詞。   

參考資料:
1、劉石 評註.蘇軾詞選.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5:72-73

2、吳熊和.唐宋詞彙評·兩宋卷(一).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518

賞析

  這首《江城子》詞中抒發了作者對密州的一片深情。詞中景與情、虛與實交替著筆。上下片都是先寫實景,再抒情,後寫虛擬之景。

  上片開頭“前瞻”三句是實有之景;中間“城上”二句是由景所生之情,亦起點題作用;最後“莫使”三句是虛擬之景,借寫超然臺晝夜美景和登臨之際的超然之感,以表達對密州的留戀之情。

  下片為詞作主體。換頭“小溪”三句同樣是實有之景,惟鷗鷺翩然而去又暗喻自己之離去;末尾“莫忘”三句同樣是虛擬之景,惟虛擬之景中添入囑託之語,希望故友不忘舊人;中間“人事”二句則是作者感慨的直接表白。寓居密州的時光,以至於既往半生的時光,盡於此二句中囊括之,盡於吟誦此二句時浮現之。同時又自然寓有今日登臺,追憶往昔,今日亦將轉瞬成為往昔之意,所謂“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豈不痛哉!”(王羲之《蘭亭集序》)

  清黃子云《野鴻詩的》說:“詩不外乎情事景物,情事景物要不離乎真實無偽。一日有一日之情,有一日之景,作詩者若能隨境興懷,因題著句,則固景無不真,情無不誠矣。”“景無不真,情無不誠”八字,似為此詞而發。

參考資料:

1、劉石 評註.蘇軾詞選.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5:72-73

創作背景

  這首詞當作於北宋熙寧九年(1076年)冬天。當時蘇軾在密州已生活了兩年,當他離官別任時,已對密州的山山水水充滿了眷戀之情,因作此詞。《東坡紀年錄》謂丙辰十二月“東武道中作”。《蘇文忠公詩編注整合總案》卷十四:十月晚登超然臺望月作《江神子》詞。   

參考資料:
1、劉石 評註.蘇軾詞選.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5:72-73

2、吳熊和.唐宋詞彙評·兩宋卷(一).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518

詩人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於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後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並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