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句四首·其一原文賞析

朝代唐代 詩人杜甫

堂西長筍別開門,塹北行椒卻背村。
梅熟許同朱老吃,鬆高擬對阮生論。

寫景 抒情 淡泊

譯文

譯文
廳堂西邊的竹筍長得茂盛,都擋住了門頭,塹北種的行椒也鬱鬱蔥蔥的,長成一行卻隔開了鄰村。
看到園中將熟的梅子,便想待梅熟時邀朱老一同嘗新;看到堂前的松樹,便想和阮生在松下談古論今。

註釋
行椒:成行的椒樹。
朱老:與下文的“阮生”都是杜甫在成都結識的朋友,喻指普普通通的鄰里朋友。
阮生:後世常與“朱老”連用成“阮生朱老”或“朱老阮生”作為詠知交的典故。

參考資料:
1、江湖夜雨 .千年霜月千家詩 .天津 :天津教育出版社 ,2010 :25 .

2、龔篤清 .杜甫詩精選精注 .桂林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1996 :207

3、韓成武、張志民 .杜甫詩全譯 .石家莊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 :609

賞析

  這首詩先寫草堂,舉其四景:堂西的竹筍,塹北的行椒,園中的梅子,堂前的松樹。詩人處在這遠離鬧市的幽靜環境之中,因看到園中將熟的梅子,便想到待梅熟時邀朱老一同嘗新;因看到堂前的松樹,便希望和阮生在鬆蔭下盡情地談古論今。從中可以看出詩人對草堂的愛賞,以及他對生活的樸素要求。他久經奔波,只要有一個安身之地就已經滿足了。顯然,這首詩雖屬賦體卻兼比興,於平淡的寫景敘事中寓含著詩人的淡泊心情,以作為組詩之綱。當時杜甫因好友嚴武再次鎮蜀而重返草堂,足證嚴武在詩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但這裡他所想到的草堂的座上賓卻不是嚴武,而是普普通通的朱老和阮生,可見詩人當時的心境和志趣。   

參考資料:
1、李炎.情於景的佳作——談杜甫的《絕句四首》.湖南師專學報,1998,04:2-3

2、王新龍 .杜甫文集 .北京 :中國戲劇出版社 ,2009 :150

創作背景

  唐代宗廣德二年(公元764年)春,杜甫因嚴武再次鎮蜀而重返成都草堂,其時,安史之亂已平定,杜甫得知這位故 人的訊息,也跟著回到成都草堂。這時詩人的心情特別好,面對這生氣勃勃的景象,情不自禁,寫下了這一組即景小詩。   

參考資料:
1、李炎.情於景的佳作——談杜甫的《絕句四首》.湖南師專學報,1998,04:2-3

賞析

  這首詩先寫草堂,舉其四景:堂西的竹筍,塹北的行椒,園中的梅子,堂前的松樹。詩人處在這遠離鬧市的幽靜環境之中,因看到園中將熟的梅子,便想到待梅熟時邀朱老一同嘗新;因看到堂前的松樹,便希望和阮生在鬆蔭下盡情地談古論今。從中可以看出詩人對草堂的愛賞,以及他對生活的樸素要求。他久經奔波,只要有一個安身之地就已經滿足了。顯然,這首詩雖屬賦體卻兼比興,於平淡的寫景敘事中寓含著詩人的淡泊心情,以作為組詩之綱。當時杜甫因好友嚴武再次鎮蜀而重返草堂,足證嚴武在詩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但這裡他所想到的草堂的座上賓卻不是嚴武,而是普普通通的朱老和阮生,可見詩人當時的心境和志趣。   

參考資料:
1、李炎.情於景的佳作——談杜甫的《絕句四首》.湖南師專學報,1998,04:2-3

2、王新龍 .杜甫文集 .北京 :中國戲劇出版社 ,2009 :150

創作背景

  唐代宗廣德二年(公元764年)春,杜甫因嚴武再次鎮蜀而重返成都草堂,其時,安史之亂已平定,杜甫得知這位故 人的訊息,也跟著回到成都草堂。這時詩人的心情特別好,面對這生氣勃勃的景象,情不自禁,寫下了這一組即景小詩。   

參考資料:
1、李炎.情於景的佳作——談杜甫的《絕句四首》.湖南師專學報,1998,04:2-3

詩人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聖”,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