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字令·月夜過七裡灘原文賞析

朝代清代 詩人厲鶚

月夜過七裡灘,光景奇絕。歌此調,幾令眾山皆響。

秋光今夜,向桐江,為寫當年高躅。風露皆非人世有,自坐船頭吹竹。萬籟生山,一星在水,鶴夢疑重續。挐音遙去,西巖漁父初宿。
心憶汐社沉埋,清狂不見,使我形容獨。寂寂冷螢三四點,穿破前灣茅屋。林淨藏煙,峰危限月,帆影搖空綠。隨風飄蕩,白雲還臥深谷。

秋夜 懷人 孤獨 寫景

譯文

譯文
在一個月夜渡過七裡灘,見到的風光景色奇異無比。我吟誦此詞,聲音差不多傳遍各山。
今夜秋月的光,正灑向桐江。像專為照耀嚴光高隱的足跡。風景夜露都不是人世所有,我獨坐船頭吹奏竹笛。無數秋聲產生於群山,星月倒映在水中,我懷疑又在駕鶴成仙的夢裡。遠處傳來了船槳划水聲,那是漁翁傍著西巖剛剛歇宿。
心中回憶謝翱被葬在這裡,從那以後再不見狂放不羈的人,使我感到孤獨。流螢靜靜地閃著三四點冷光,穿過了前灣的茅屋。清淨的林中藏著煙霧,山峰高得遮住了月,帆影搖晃在倒映翠峰的綠水裡。我乘船隨著流水飄蕩,遠處的白雲靜臥深谷。

註釋
百字令:詞牌名,又名“念奴嬌”等,雙調,一百字,上下片各四仄韻,一韻到底。
七裡灘:又稱“七裡瀨”、“七裡瀧”,在浙江省桐廬縣嚴陵山西邊,兩岸群峰峭立,綿延七裡而水流湍急。
桐江:也稱“桐廬江”,即錢塘江流經浙江省桐廬縣的一段。
當年高躅(zhú):當年高人嚴光隱居的遺蹤。嚴光,字子陵,東漢會稽餘姚人。躅,足跡。
吹竹:吹竹笛。
萬籟(lài):各種秋聲。
一星在水:星月倒映在水裡。嚴光曾被指為客星夜侵帝座。
鶴夢:駕鶴成仙的夢。
挐(ráo)音:船槳撥水的聲音。挐,通‘‘撓”,船槳。
西巖漁父初宿:化用柳宗元《漁翁》中“漁翁夜傍西巖宿"句。
汐(xī)社沉埋:文天祥被殺後八年(1290年),謝翱與吳思齊、馮柱芳等登西臺大哭遙祭,並把他們詩酒聚會之所稱為“汐社”,取期晚而信之意。謝翱死後,被吳思齊等人葬在釣臺。
清狂:放蕩不羈的意思。
螢:即螢火蟲。
峰危限月:峰高遮月。
白雲遠臥深谷:以白雲象徵隱士的高風。

參考資料:

1、弓保安 著.清詞三百首今譯.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06月第1版:313-315

詩人厲鶚
      厲鶚(1692-1752),字太鴻,又字雄飛,號樊榭、南湖花隱等,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文學家,浙西詞派中堅人物。康熙五十九年舉人,屢試進士不第。家貧,性孤峭。乾隆初舉鴻博,報罷。性耽聞靜,愛山水,尤工詩餘,擅南宋諸家之勝。著有《宋詩紀事》、《樊榭山房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