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天樂·會江湖諸友泛湖原文賞析

朝代宋代 詩人吳文英

麴塵猶沁傷心水,歌蟬暗驚春換。露藻清啼,煙夢淡碧,先結湖山秋怨。波簾翠卷。嘆霞薄輕綃,汜人重見。傍柳追涼,暫疏懷袖負紈扇。
南花清鬥素靨,畫船應不載,坡靜詩卷。泛酒芳筩,題名蠹壁,重集湘鴻江燕。平蕪未剪。怕一夕西風,鏡心紅變。望極愁生,暮天菱唱遠。

西湖 友人 飲酒 遊玩 抒情 愁思

譯文

譯文
包著酒麴的紗布中不斷沁出漉酒,岸邊樹上的蟬鳴聲,暗示著春天已不知不覺中過去了。在大自然的湖光水色之中,遠山樹林似煙似夢,近處岸邊草色淡碧。湖面平靜如簾,天上的彩霞薄似輕綃,天涯之人重見此美景。天氣漸熱,在湖上泛舟多時,盪舟至岸邊柳蔭下遮陽,朋友相聚敞懷寬袖,反執團扇去熱。
同舟都是朋友,所談風花雪月,船上就不再備詩詞文集。竹杯中滿溢著芳香的醇酒,詩興大發,棄舟登岸即興在破敗的斷壁上面題詩,是一次“江湖詩派”的隆重聚會。如今草木蔥蘢一派春末夏初的繁茂風光,只怕西風驟起,一夜之間紅葉就會飄滿湖面。夕陽西下,漁家女兒隨船漸行漸遠,滋生出一股無名的愁思。

註釋
江湖:指“江湖詩派”。
麴塵:《古今詞統》卷十四:“麴塵”,指酵母菌。
傷心水:湖水。
歌蟬:鳴蟬。
露藻:灑滿露珠的萍藻。
汜(sì)人:鮫宮神女。
負紈(wán)扇:天氣漸涼。
南花:茉莉,一說指嶺南梅花。
靨(yè):臉面上的酒窩。
芳筩(tǒng):酒杯。
湘鴻江燕:江湖諸友。
平蕪:雜草叢生的平原曠野。
鏡心:湖心。
極:一本作“眼”。
菱唱:即菱歌。採菱時所唱歌曲。

參考資料:

1、陶爾夫,劉敬圻著.《吳夢窗詞傳 吳文英》: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189頁 2、趙慧文,徐育民編著.《吳文英詞新釋輯評 (上冊)》:中國書店,2007年1月:第167頁 3、劉永濟著.《唐五代兩宋詞簡析》:中華書局,2007年10月:第206頁

賞析

  在詞的上片,“麴塵”兩句言詞人與諸友泛舟西湖,飲酒作樂,包著酒麴的紗布中不斷“沁”出漉酒來,岸邊樹上的蟬鳴聲,暗示著春天已在不知不覺中過去了。“露藻”三句中,此言詞人沐浴在大自然的湖光水色之中,遠山樹林似煙似夢,近處岸邊草色淡碧,酒中無樂即以清唱助興。然而眼中山水雖美,天時迴圈,總會到秋盡冬至的蕭瑟季節,故眼前美景亦轉為秋怨,詞人不可能無殘老之悲。“波簾”三句,“汜人”,指浪跡天涯之人,詞人自稱也。此言湖面平靜如簾,山色倒映其中像被湖水攝進去的綠色畫卷,天上的彩霞薄似輕綃,詞人感嘆:這種美景終於又被我見到了。“傍柳”兩句,言時近夏日,天氣漸熱,他們在湖上泛舟多時,這時就盪舟至岸邊柳蔭下遮陽。朋友相聚毫無顧忌,所以都敞懷寬袖,反執團扇去熱。

  下片,“南花”三句,言同舟都是詩文朋友,所談無非風花雪月,船上就不再備詩詞文集了。“泛酒”三句,言竹杯中滿溢著芳香的醇酒(即漉酒),大家喝得酒酣耳熱,遂詩興大發,棄舟登岸即興在破敗的斷壁上面題詩。這真又是一次“江湖詩派”的隆重聚會啊。“平蕪”三句,言如今一眼望去草木蔥蘢一派春末夏初的繁茂風光,但只怕西風驟起,一夜之間紅葉就會飄滿湖面。這三句與上片“暗驚春換”等句相呼應,但尚在春末卻愁起秋風簫瑟之時,詞人憂鬱悽苦之心於此可見。“望極”兩句,復歸眼前景作結。言己極目遠眺湖面景色盡收眼底。夕陽西下,漁家女兒唱著《採菱曲》等民歌隨船漸行漸遠,而詞人的心中隨著歌聲的漸消,又滋生出一股無名的愁思。

  全詞緊扣“與友泛湖”,將描述湖光山水,與友飲酒賦詩及遊湖感觸盡融於一詞之中。

參考資料:

1、劉永濟.《微睇室說詞》: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05月第1版:第74頁

創作背景

  吳文英在臨安(今浙江杭州)的一個夏天,與江湖詩派的友人泛舟西湖,飲酒賦詩同時表達聚遊不易之愁情,具體寫於何時,還尚待考證。   

參考資料:
1、劉永濟著.《唐五代兩宋詞簡析》:中華書局,2007年10月:第206頁

賞析

  在詞的上片,“麴塵”兩句言詞人與諸友泛舟西湖,飲酒作樂,包著酒麴的紗布中不斷“沁”出漉酒來,岸邊樹上的蟬鳴聲,暗示著春天已在不知不覺中過去了。“露藻”三句中,此言詞人沐浴在大自然的湖光水色之中,遠山樹林似煙似夢,近處岸邊草色淡碧,酒中無樂即以清唱助興。然而眼中山水雖美,天時迴圈,總會到秋盡冬至的蕭瑟季節,故眼前美景亦轉為秋怨,詞人不可能無殘老之悲。“波簾”三句,“汜人”,指浪跡天涯之人,詞人自稱也。此言湖面平靜如簾,山色倒映其中像被湖水攝進去的綠色畫卷,天上的彩霞薄似輕綃,詞人感嘆:這種美景終於又被我見到了。“傍柳”兩句,言時近夏日,天氣漸熱,他們在湖上泛舟多時,這時就盪舟至岸邊柳蔭下遮陽。朋友相聚毫無顧忌,所以都敞懷寬袖,反執團扇去熱。

  下片,“南花”三句,言同舟都是詩文朋友,所談無非風花雪月,船上就不再備詩詞文集了。“泛酒”三句,言竹杯中滿溢著芳香的醇酒(即漉酒),大家喝得酒酣耳熱,遂詩興大發,棄舟登岸即興在破敗的斷壁上面題詩。這真又是一次“江湖詩派”的隆重聚會啊。“平蕪”三句,言如今一眼望去草木蔥蘢一派春末夏初的繁茂風光,但只怕西風驟起,一夜之間紅葉就會飄滿湖面。這三句與上片“暗驚春換”等句相呼應,但尚在春末卻愁起秋風簫瑟之時,詞人憂鬱悽苦之心於此可見。“望極”兩句,復歸眼前景作結。言己極目遠眺湖面景色盡收眼底。夕陽西下,漁家女兒唱著《採菱曲》等民歌隨船漸行漸遠,而詞人的心中隨著歌聲的漸消,又滋生出一股無名的愁思。

  全詞緊扣“與友泛湖”,將描述湖光山水,與友飲酒賦詩及遊湖感觸盡融於一詞之中。

參考資料:

1、劉永濟.《微睇室說詞》: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05月第1版:第74頁

創作背景

  吳文英在臨安(今浙江杭州)的一個夏天,與江湖詩派的友人泛舟西湖,飲酒賦詩同時表達聚遊不易之愁情,具體寫於何時,還尚待考證。   

參考資料:
1、劉永濟著.《唐五代兩宋詞簡析》:中華書局,2007年10月:第206頁

詩人吳文英
      吳文英(約1200~1260),字君特,號夢窗,晚年又號覺翁,四明(今浙江寧波)人。原出翁姓,後出嗣吳氏。與賈似道友善。有《夢窗詞集》一部,存詞三百四十餘首,分四卷本與一卷本。其詞作數量豐沃,風格雅緻,多酬答、傷時與憶悼之作,號“詞中李商隱”。而後世品評卻甚有爭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