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字木蘭花·冬至原文賞析

朝代宋代 詩人阮閱

曉雲舒瑞。寒影初回長日至。羅襪新成。更有何人繼後塵。
綺窗寒淺。盡道朝來添一線。秉燭須遊。已減銅壺昨夜籌。

節日 冬至 習俗

譯文

譯文
早晨雲霧散去,在寒冷的陽光照耀下,周圍事物長長的影子又映照在地上,從此以後,白天漸長。也望這日給長輩“拜冬”,進獻履襪的習俗代代相傳。
冬至以後,天氣轉暖,寒意少。影長漸短,量日影的紅線也慢慢變短。從今天開始,夜間秉燭賞遊時所攜帶的記時銅漏壺也將減少籌碼。

註釋
寒影初回:從冬至日起,太陽從南迴歸線北移,日影漸短,故稱“初回”。
長日至:指白天開始漸長。
羅襪新成:冬至日晚輩要給長輩“拜冬”,進獻履襪。稱“履長之賀”。
添一線:新增量日影的線長。
秉燭:拿著點著的蠟燭(用來照明)。

參考資料:

1、於石編著《中國傳統節日詩詞三百首》,廣東人民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第236頁

賞析

  “曉雲舒瑞,寒影初回長日至”兩句,描寫早晨雲霧散去,寒冷的陽光照耀下,周圍事物長長的影子又映照在地上,這一天是一年當中影子最長,白天最短的一天。冬至,為二十四節氣之一。我國傳統的陰陽觀以陰陽來解釋冬至,冬至又稱“長至節”,冬至日白天最短,夜晚最長,此後開始逐漸變為晝長夜短的物候變化特徵。“羅襪新成,更有何人繼後塵”兩句主要描寫冬至的習俗。“羅襪新成”,三國魏曹植有《冬至獻襪履表》開頭便是“伏見舊儀,國家冬至獻履貢襪。” 南朝宋沈約《宋書》亦記:“冬至朝賀,皆如元旦之儀,又進履襪。”後魏崔浩《女儀》載:“近古婦人,常以冬至進履於舅姑。”冬至日,從日照角度看,自是從此以後,白天漸長,光照漸多。然從實際感受言,則冬至之後進入數九寒天,這是因為大地萬物皆已冷透,雖日照漸長,此時依然最冷,正如夜間涼在半夜後,午間熱在正午後的道理一樣。冬至對長輩進履襪,保暖祈福,是節日祝福又有實際用處。

  下片進一步寫冬至日前後的天氣變化。“綺意寒淺”,冬至以後,天氣漸漸轉暖,寒意漸漸減少。“盡道朝來添一線”,據《歲時記》載:“魏晉宮中,以紅線量日影,冬至後日添長一線”,按氣候變化規律,冬至後影長漸短,量日影的紅線也應該慢慢變短才恰當。“秉燭須遊,已減銅壺昨夜籌”,從今天開始,黑夜變短,夜間秉燭賞遊時所攜帶的記時銅漏壺也將減少籌碼,表現出作者對白日漸長的欣喜,對冬日寒意漸去的雀躍。

  這首詞雖然是變現節氣時令規律變化的作品,語言平實而不平淡。“曉”、“瑞”、“綺”等形容詞以及“回”、“淺”、“添”、“減”等字眼有效消減了寒日的凜冽之氣,給人以溫暖的感覺。此外,全詞語言典雅得體,表現手法嫻熟老道,善於借用文章典故,充分表現了作者的語言技巧。

參考資料:

1、於石編著《中國傳統節日詩詞三百首》,廣東人民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第236頁

賞析

  “曉雲舒瑞,寒影初回長日至”兩句,描寫早晨雲霧散去,寒冷的陽光照耀下,周圍事物長長的影子又映照在地上,這一天是一年當中影子最長,白天最短的一天。冬至,為二十四節氣之一。我國傳統的陰陽觀以陰陽來解釋冬至,冬至又稱“長至節”,冬至日白天最短,夜晚最長,此後開始逐漸變為晝長夜短的物候變化特徵。“羅襪新成,更有何人繼後塵”兩句主要描寫冬至的習俗。“羅襪新成”,三國魏曹植有《冬至獻襪履表》開頭便是“伏見舊儀,國家冬至獻履貢襪。” 南朝宋沈約《宋書》亦記:“冬至朝賀,皆如元旦之儀,又進履襪。”後魏崔浩《女儀》載:“近古婦人,常以冬至進履於舅姑。”冬至日,從日照角度看,自是從此以後,白天漸長,光照漸多。然從實際感受言,則冬至之後進入數九寒天,這是因為大地萬物皆已冷透,雖日照漸長,此時依然最冷,正如夜間涼在半夜後,午間熱在正午後的道理一樣。冬至對長輩進履襪,保暖祈福,是節日祝福又有實際用處。

  下片進一步寫冬至日前後的天氣變化。“綺意寒淺”,冬至以後,天氣漸漸轉暖,寒意漸漸減少。“盡道朝來添一線”,據《歲時記》載:“魏晉宮中,以紅線量日影,冬至後日添長一線”,按氣候變化規律,冬至後影長漸短,量日影的紅線也應該慢慢變短才恰當。“秉燭須遊,已減銅壺昨夜籌”,從今天開始,黑夜變短,夜間秉燭賞遊時所攜帶的記時銅漏壺也將減少籌碼,表現出作者對白日漸長的欣喜,對冬日寒意漸去的雀躍。

  這首詞雖然是變現節氣時令規律變化的作品,語言平實而不平淡。“曉”、“瑞”、“綺”等形容詞以及“回”、“淺”、“添”、“減”等字眼有效消減了寒日的凜冽之氣,給人以溫暖的感覺。此外,全詞語言典雅得體,表現手法嫻熟老道,善於借用文章典故,充分表現了作者的語言技巧。

參考資料:

1、於石編著《中國傳統節日詩詞三百首》,廣東人民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第236頁

詩人阮閱

      阮閱(約公元1126年前後在世)字閎休,自號散翁亦稱鬆菊道人,舒城(今屬安徽)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北宋末前後在世。宋神宗元豐八年(1085)進士(榜名美成),做過錢塘幕官,自戶部郎官責知巢縣,宋徽宗宣和中任郴州知州。南宋建炎初,(公元1127年)以中奉大夫知袁州。致仕後定居宜春。初至,訟牒頗繁,乃大書“依本分”三字,印榜四城牆壁。郡民化之,謗四廳為無訟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