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題·血沃中原肥勁草原文賞析

朝代近現代 詩人魯迅

血沃中原肥勁草,寒凝大地發春華。
英雄多故謀夫病,淚灑崇陵噪暮鴉。

抒懷 理想

譯文

譯文
前驅者的血浸透了中原大地,養育著新一代戰士挺拔崛起;
嚴寒封鎖了整個中國,冰雪中卻見明麗的春花綻蕾。
好一個南京政府正在演戲,官僚政客裝病軍閥頭子下野。
群鴉的晤噪更添悽風苦雨,有人跑到中山陵前偷偷哭泣。

註釋
沃:灌溉。中原:黃河流域中部一帶古稱中原。此處泛指中國本土。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江西中央蘇區、鄂豫皖、洪湖、川陝、閩浙贛等革命根據地均在黃河和長江中下游。蔣介石實行反革命軍事“圍剿”,血染中原大地,故有此句。肥:澆灌滋養。勁草:迎著疾風,堅韌挺立的野草,此喻在蔣介石統治集團反革命摧殘下經得住考驗的革命戰士。
春華:即春花。
英雄:此為反語,用以諷刺國民政府各派軍閥頭子。多故:多變故。謀夫,指反動政客,國民政府第四次代表大會前夕,蔣、閻、馮大戰剛罷,粵系勢力又逼迫蔣介石下野;其四屆一中全會召開之時,胡漢民因與蔣不合,稱病拒不出席:及至孫科上任,汪精衛又處處拆臺,稱病不去南京,暗中卻與蔣勾結,要趕走孫科。這裡充分揭露了國民政府內部矛盾尖銳,分崩離析。
崇陵:指南京紫金山下的中山陵。暮鴉:黃昏時節的群鴉。孫科登上南京國民黨政府的寶座後,四分五裂的局面不可收拾,蔣汪勾結,又在逼他下臺,弄得他手腳無措,狼狽不堪。於是,跑到中山陵去哭靈,而國民政府各派的爭吵日益加劇,蕭索混亂,有如黃昏時節聒噪的群鴉。
參考資料:

1、劉揚烈 劉健芬.魯迅詩歌簡論:重慶出版社,1983年:241-242頁

賞析

  這首詩內容讚揚了共產黨領導的革命運動,展示了軍閥必趨滅亡的下場。

  “血沃中原肥勁草”,是說軍閥殺害人民的鮮血灌溉了祖國大地,先烈們壯烈犧牲的精神培育了廣大人民,使他們成長為勁草般的堅強戰士。“血沃中原”,揭露了軍閥屠殺政策的殘酷程度,使共產黨人,革命人民的鮮血灑遍了中國原野。當時,在國民政府“寧可錯殺一千,不可放走一個"的反共政策下,僅雨花臺一處被害的革命者就有二十萬左右。“肥勁草’’,比喻革命力量在鮮血灌溉的土地上成長壯大。一個“肥”字突出了革命力量壯大的聲勢。這一句點出了革命力量是剿不盡、殺不絕的,軍閥的屠殺、“圍剿”只能激起人民更大的反抗,促進革命事業的發展,加速他們的滅亡。

  “寒凝大地發春華”,是說大地雖然一片冰寒,但只要春天一到,烈士播下的種子就會怒放出復仇的春花。“寒凝大地”,主要是寫國民政府在國統區的反革命文化“圍剿’’:“一面禁止書報,封閉書店,頒佈惡出版法,通緝著作家,一面用最末的手段,將左翼作家逮捕,拘禁,祕密處以死刑”,使中國籠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中,象嚴寒禁錮著大地,沒有一點生氣。“發春華”,不僅是對當時英勇作戰的革命文藝戰士的高度讚揚,也是魯迅堅信革命必勝的共產主義世界觀的真實寫照。一個“發”字,描寫出革命文藝不可阻擋的發展形勢,正如魯迅在《中國無產階級革命文學和前驅的血》中指出的:“……無產階級革命文學卻仍然滋長,因為這是屬於革命的廣大勞苦群眾的,大眾存在一日,壯大一日,無產階級革命文學也就滋長一日”。這一句是詩人的預言,反映了中國無產階級革命文藝運動的光輝前景。

  “英雄多故謀夫病”,直接寫國民政府內部的勾心鬥角。他們多方藉故,稱病離職,醜態百出。在日寇壓境的局勢下,國民政府頑固堅持不抵抗政策,整天忙於派系爭鬥。他們或因失勢,或因分贓不勻,忽而出現在幕前,忽而退居於幕後,這一句是國民政府政治集團內部爾虞我詐、分崩離析的真實寫照,既寫出了他們內部鬥爭的醜象,又反映了他們在抗日前籠絡人心的拙劣表演。

  “淚灑崇陵噪暮鴉”,承接上句,這幫“英雄”、“謀夫”們並不想“合作”、“抗日”,他們貌合神離,暗鬥不休。“噪暮鴉”點出了國民政府內部吵吵嚷嚷,恰似黃昏時分一群亂叫的烏鴉,暗示國民政府統治日暮途窮的境地。這一句揭露了國民政府色厲內荏的紙老虎本質,揭示了國民政府政權搖搖欲墜的必然趨勢。

  此詩熱情地讚揚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者堅韌不拔的對敵鬥爭精神,憤怒地控訴了國民政府消極抗日反革命“圍剿”的罪行,揭露了國民政府的虛弱本質與相互傾軋的醜惡現象,展示了革命勢力的錦繡前程,指出了他們統治的崩潰局勢。

參考資料:

1、內蒙古師範學院中文系.魯迅詩歌散文選讀: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77年:25-29頁

創作背景

  這首詩是作者魯迅感於世事贈與日本友人的一首詩。高良夫人,即高良富子,日本東京女子大學教授,從事基督教婦女和平運動。1932年初到上海,經內山完造介紹,與魯迅見面。《魯迅日記》1932年1月12日記:“夜同廣平往內山君寓晚飯,同座又有高良富子夫人。”   

參考資料:
1、吳中傑.吳中傑評點魯迅詩歌散文.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6年:85頁

賞析

  這首詩內容讚揚了共產黨領導的革命運動,展示了軍閥必趨滅亡的下場。

  “血沃中原肥勁草”,是說軍閥殺害人民的鮮血灌溉了祖國大地,先烈們壯烈犧牲的精神培育了廣大人民,使他們成長為勁草般的堅強戰士。“血沃中原”,揭露了軍閥屠殺政策的殘酷程度,使共產黨人,革命人民的鮮血灑遍了中國原野。當時,在國民政府“寧可錯殺一千,不可放走一個"的反共政策下,僅雨花臺一處被害的革命者就有二十萬左右。“肥勁草’’,比喻革命力量在鮮血灌溉的土地上成長壯大。一個“肥”字突出了革命力量壯大的聲勢。這一句點出了革命力量是剿不盡、殺不絕的,軍閥的屠殺、“圍剿”只能激起人民更大的反抗,促進革命事業的發展,加速他們的滅亡。

  “寒凝大地發春華”,是說大地雖然一片冰寒,但只要春天一到,烈士播下的種子就會怒放出復仇的春花。“寒凝大地”,主要是寫國民政府在國統區的反革命文化“圍剿’’:“一面禁止書報,封閉書店,頒佈惡出版法,通緝著作家,一面用最末的手段,將左翼作家逮捕,拘禁,祕密處以死刑”,使中國籠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中,象嚴寒禁錮著大地,沒有一點生氣。“發春華”,不僅是對當時英勇作戰的革命文藝戰士的高度讚揚,也是魯迅堅信革命必勝的共產主義世界觀的真實寫照。一個“發”字,描寫出革命文藝不可阻擋的發展形勢,正如魯迅在《中國無產階級革命文學和前驅的血》中指出的:“……無產階級革命文學卻仍然滋長,因為這是屬於革命的廣大勞苦群眾的,大眾存在一日,壯大一日,無產階級革命文學也就滋長一日”。這一句是詩人的預言,反映了中國無產階級革命文藝運動的光輝前景。

  “英雄多故謀夫病”,直接寫國民政府內部的勾心鬥角。他們多方藉故,稱病離職,醜態百出。在日寇壓境的局勢下,國民政府頑固堅持不抵抗政策,整天忙於派系爭鬥。他們或因失勢,或因分贓不勻,忽而出現在幕前,忽而退居於幕後,這一句是國民政府政治集團內部爾虞我詐、分崩離析的真實寫照,既寫出了他們內部鬥爭的醜象,又反映了他們在抗日前籠絡人心的拙劣表演。

  “淚灑崇陵噪暮鴉”,承接上句,這幫“英雄”、“謀夫”們並不想“合作”、“抗日”,他們貌合神離,暗鬥不休。“噪暮鴉”點出了國民政府內部吵吵嚷嚷,恰似黃昏時分一群亂叫的烏鴉,暗示國民政府統治日暮途窮的境地。這一句揭露了國民政府色厲內荏的紙老虎本質,揭示了國民政府政權搖搖欲墜的必然趨勢。

  此詩熱情地讚揚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者堅韌不拔的對敵鬥爭精神,憤怒地控訴了國民政府消極抗日反革命“圍剿”的罪行,揭露了國民政府的虛弱本質與相互傾軋的醜惡現象,展示了革命勢力的錦繡前程,指出了他們統治的崩潰局勢。

參考資料:

1、內蒙古師範學院中文系.魯迅詩歌散文選讀: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77年:25-29頁

創作背景

  這首詩是作者魯迅感於世事贈與日本友人的一首詩。高良夫人,即高良富子,日本東京女子大學教授,從事基督教婦女和平運動。1932年初到上海,經內山完造介紹,與魯迅見面。《魯迅日記》1932年1月12日記:“夜同廣平往內山君寓晚飯,同座又有高良富子夫人。”   

參考資料:
1、吳中傑.吳中傑評點魯迅詩歌散文.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6年:85頁

詩人魯迅

      魯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字豫山,後改豫才浙江紹興人。著名文學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魯迅一生在文學創作、文學批評、思想研究、文學史研究、翻譯、美術理論引進、基礎科學介紹和古籍校勘與研究等多個領域具有重大貢獻。他對於五四運動以後的中國社會思想文化發展具有重大影響,蜚聲世界文壇,尤其在韓國、日本思想文化領域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和影響,被譽為“二十世紀東亞文化地圖上佔最大領土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