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芍藥·人生百歲原文賞析

朝代宋代 詩人王觀

人生百歲,七十稀少。更除十年孩童小。又十年昏老。都來五十載,一半被、睡魔分了。那二十五載之中,寧無些個煩惱。
仔細思量,好追歡及早。遇酒追朋笑傲。任玉山摧倒。沈醉且沈醉,人生似、露垂芳草。幸新來、有酒如澠,結千秋歌笑。

感慨 人生 時間 抒懷

譯文

譯文
人生百年,能夠活到七十者少有。十年孩童期、十年昏老期,那中間的五十年又被睡眠(應包含病閒)佔去了一半。在清醒著的二十五年中又有諸多煩惱。
仔細想想人生確實時光無多,應該要追歡及早,及時行樂。平日與志氣相投的好友們聚在一起飲酒,意氣風發,不去計較喝醉了以後的事情。沉醉了就沉醉了吧,人生就好似那芳草上低垂的露珠一樣生命短暫。幸虧近來,有像澠河一樣無盡的美酒,能夠讓我度過時光像吟歌千秋一樣愜意。

註釋
玉山摧倒:形容喝醉了酒搖搖欲倒。
有酒如澠:語出《左傳·昭公十二年》:“有酒如澠,有肉如陵。”意思是有酒如澠水長流,有肉如堆成的小山岡。

參考資料:

1、百度知道.落魄悲生

賞析

  顯而易見,這首詞以剖析短暫人生為由,藉此抒發放蕩不羈,憤世嫉俗,以酒消愁的心情。

  王觀,字通叟,宗仁宗景祐二年(1035)生於如皋,卒於宋哲宗元符三年(1100)。16歲時跋涉千里赴開封國子監拜胡瑗為師。22歲時考中進士,官至翰林學士,大理寺丞。在內朝起草詔旨,並從事詩詞創作。王觀落筆成章,詞名最著的秦觀稱讚王觀“高才力學,無與比者。”王觀所作詞賦,清新典雅,可與柳永、黃庭堅相媲美。曾因進賦《揚州賦》獲賜“緋衣銀章”。後因奉詔作《清平樂》惹惱太后,王觀觸黴頭了,“翌日罷職”,貶為江都知縣。《紅芍藥》這首詞無疑是在遭貶謫自號“逐客”後所作的。

  無獨有偶。王觀《紅芍藥》這首詞的基調恰恰與范仲淹所寫的《剔銀燈·與歐陽公席上分題》一詞大同小異。范仲淹的這首詞是這樣寫的:

  “昨夜因看蜀志,笑曹操孫權劉備。用盡機關,徒勞心力,只得三分天地。屈指細尋思,爭如共,劉伶一醉?

  人世都無百歲。少痴騃、老成尪悴。只有中間,些子少年,忍把浮名牽繫!一品與千金,問白髮,如何迴避?”

  讀王觀的《紅芍藥》一詞,深感王觀受范仲淹《剔銀燈》一詞的影響,而王觀、范仲淹的兩首詞所共同表達的思想感情又與《古詩十九首》中“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飈塵”(《之四·〈今日良宴會〉》),“為樂當及時,何能待未茲”(《之十五·〈生年不滿百〉》)、“浩浩陰陽移,年命如朝露”、“不如飲美酒,被服紈與素”(《之十三·〈驅車上東門〉》)的意境何其相似!筆者偶讀《元曲》中阿里西瑛所著《涼亭樂·嘆世》和陳草菴所著《山坡羊·嘆世》兩首詞曲,前者詞中雲:“你試看凌煙閣上,功名不在我。則不如對酒當歌,對酒當歌且快活。無憂愁,安樂窩。”後者詞中寫“路遙遙,水迢迢,功名盡在長安道,今日少年明日老。山,依舊好;人,憔悴了!”這兩首意味深長,發人深思的佳作,也可以算是感嘆人生苦短,摒棄浮名,及時行樂思想的歷史延續吧!

  范仲淹詞中的“屈指細尋思,爭如共、劉伶一醉?”也好,王觀詞中的“沉醉且沉醉,人生似、露垂芳草”也罷,還有劉伶的“惟酒是務,焉知其惟酒是務,焉知其餘”、蘇東坡的“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等等,等等,他們所抒發(亦可謂之洩發)的真實思想感情與其時的親身遭遇、心態,或對客觀事物的認知是密不可分的。對此,筆者以為,由此而論王觀的《紅芍藥》這首詞消極而不可取,是值得商榷的。

  在《剔銀燈》詞中,范仲淹將人的一生分成少年、中年和老年三個階段。在《紅芍藥》一詞中,王觀將古稀之年作了具體的剖析:十年孩童期、十年昏老期,那中間的五十年又被睡眠(應包含病閒)佔去了一半。在封建社會,人的平均壽命僅有三十歲左右(唐代為28歲),范仲淹66歲逝世,王觀65歲病故,他二人在北宋時期皆為高壽。故而范仲淹在詞中寫下:“人世都無百歲”,王觀在詞中斷言:“人生百歲,七十稀少。”范仲淹和王觀這二位名賢所言,皆合乎歷史事實。確實如此,翻遍史書,追溯千年之前,華夏能有幾位百歲壽翁!

本節內容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免費釋出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賞析

  顯而易見,這首詞以剖析短暫人生為由,藉此抒發放蕩不羈,憤世嫉俗,以酒消愁的心情。

  王觀,字通叟,宗仁宗景祐二年(1035)生於如皋,卒於宋哲宗元符三年(1100)。16歲時跋涉千里赴開封國子監拜胡瑗為師。22歲時考中進士,官至翰林學士,大理寺丞。在內朝起草詔旨,並從事詩詞創作。王觀落筆成章,詞名最著的秦觀稱讚王觀“高才力學,無與比者。”王觀所作詞賦,清新典雅,可與柳永、黃庭堅相媲美。曾因進賦《揚州賦》獲賜“緋衣銀章”。後因奉詔作《清平樂》惹惱太后,王觀觸黴頭了,“翌日罷職”,貶為江都知縣。《紅芍藥》這首詞無疑是在遭貶謫自號“逐客”後所作的。

  無獨有偶。王觀《紅芍藥》這首詞的基調恰恰與范仲淹所寫的《剔銀燈·與歐陽公席上分題》一詞大同小異。范仲淹的這首詞是這樣寫的:

  “昨夜因看蜀志,笑曹操孫權劉備。用盡機關,徒勞心力,只得三分天地。屈指細尋思,爭如共,劉伶一醉?

  人世都無百歲。少痴騃、老成尪悴。只有中間,些子少年,忍把浮名牽繫!一品與千金,問白髮,如何迴避?”

  讀王觀的《紅芍藥》一詞,深感王觀受范仲淹《剔銀燈》一詞的影響,而王觀、范仲淹的兩首詞所共同表達的思想感情又與《古詩十九首》中“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飈塵”(《之四·〈今日良宴會〉》),“為樂當及時,何能待未茲”(《之十五·〈生年不滿百〉》)、“浩浩陰陽移,年命如朝露”、“不如飲美酒,被服紈與素”(《之十三·〈驅車上東門〉》)的意境何其相似!筆者偶讀《元曲》中阿里西瑛所著《涼亭樂·嘆世》和陳草菴所著《山坡羊·嘆世》兩首詞曲,前者詞中雲:“你試看凌煙閣上,功名不在我。則不如對酒當歌,對酒當歌且快活。無憂愁,安樂窩。”後者詞中寫“路遙遙,水迢迢,功名盡在長安道,今日少年明日老。山,依舊好;人,憔悴了!”這兩首意味深長,發人深思的佳作,也可以算是感嘆人生苦短,摒棄浮名,及時行樂思想的歷史延續吧!

  范仲淹詞中的“屈指細尋思,爭如共、劉伶一醉?”也好,王觀詞中的“沉醉且沉醉,人生似、露垂芳草”也罷,還有劉伶的“惟酒是務,焉知其惟酒是務,焉知其餘”、蘇東坡的“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等等,等等,他們所抒發(亦可謂之洩發)的真實思想感情與其時的親身遭遇、心態,或對客觀事物的認知是密不可分的。對此,筆者以為,由此而論王觀的《紅芍藥》這首詞消極而不可取,是值得商榷的。

  在《剔銀燈》詞中,范仲淹將人的一生分成少年、中年和老年三個階段。在《紅芍藥》一詞中,王觀將古稀之年作了具體的剖析:十年孩童期、十年昏老期,那中間的五十年又被睡眠(應包含病閒)佔去了一半。在封建社會,人的平均壽命僅有三十歲左右(唐代為28歲),范仲淹66歲逝世,王觀65歲病故,他二人在北宋時期皆為高壽。故而范仲淹在詞中寫下:“人世都無百歲”,王觀在詞中斷言:“人生百歲,七十稀少。”范仲淹和王觀這二位名賢所言,皆合乎歷史事實。確實如此,翻遍史書,追溯千年之前,華夏能有幾位百歲壽翁!

本節內容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免費釋出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詩人王觀
      王觀(1035--1100),字通叟,生於如皋(今江蘇如皋),北宋著名詞人。王安石為開封府試官時,他得中科舉及第。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考中進士。其後,歷任大理寺丞、江都知縣等職,在任時作《揚州賦》,宋神宗閱後大喜,大加褒賞;又撰《揚州芍藥譜》一卷,遂被重用為翰林學士淨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