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丁君原文賞析

朝代近現代 詩人魯迅

如磐夜氣壓重樓,剪柳春風道九秋。
瑤瑟凝塵清怨絕,可憐無女耀高丘。

國家 寫人 懷念

譯文

譯文
黑夜像磐石一樣壓著層層高樓,吹拂柳枝的春風卻引來肅殺的秋天。
琴上積塵而清麗幽怨的曲調斷絕了,可惜不再有女作家來光耀文壇。

註釋
丁君:即丁玲(1904-1986),原姓蔣,名煒,字冰之,筆名丁玲,湖南臨澧人,著名現當代女作家。
如磐(pán):磐,大石頭。如磐,沉重的樣。重(chóng)樓:重,重疊,層疊。重樓,層樓,高樓。
導:引導。九秋:指秋季九十天,意為肅殺。
瑤瑟(sè):瑟,古絃樂器。瑤瑟,亦稱錦瑟,用珠玉裝飾的瑟。凝塵:塵封。清怨絕:唐·韋莊《章臺夜思》:“清瑟怨遙夜,繞弦風雨哀。”即清悽哀怨的曲調絕斷。
高丘:指文壇。

參考資料:

1、林偉.魯迅詩歌注析:浙江大學出版社,2014年:130-131頁 2、金鷹.橄欖小集:中國人事出版社,2004年:402-403頁 3、張恩和.魯迅詩詞解析:吉林文史出版社,1999年:182頁

賞析

  首句“如磐夜氣壓重樓,剪柳春風導九秋”描寫了當時國民政府的黑暗統治和對進步文化打壓的氣氛。夜氣沉沉,像大石頭般的沉重,彷彿要壓塌了重重的高樓;春天剛剛逝去,那曾吹出柳葉的春風去卻直接把大地匯入了蕭瑟的秋天。對當時的文化統治氣氛的描寫,魯迅在寫給友人的信中,也是通過如詩中所表現的這樣的手法,通過對天氣的描寫來隱喻,如在1933年6月18日致姚克的信中說:“近來天氣大不佳,難於行路,恐須蟄居若干時,故不能相見。”“又在同日致曹聚仁的信中說:“近來的事,其實也未嘗比明末更壞,不過交通既廣,智識大增,所以手段也比較的綿密而且惡辣。”透過作者魯迅在詩中描繪的場景,可以感受到壓抑和蕭瑟的秋氣。

  “瑤瑟凝塵清怨絕,可憐無女耀高丘”句,抒發了作者魯迅對丁玲的才華的賞識和惋惜、悲痛之情。瑤瑟,聯想到屈原的《遠遊》中“使湘靈鼓瑟兮,令海若舞馮夷”句中的湘靈來。丁玲是湖南人,她的富有才華的寫作,使魯迅自然而然地想起湘靈來。然而,斯人已逝,湘靈和丁玲均已逝去,使得玉製的華貴的瑤瑟,因無人彈撥而蒙上了灰塵,再也發不幽怨的樂聲了。可惜的是,在湘楚的高山上,再也看不到那賢德的人才。“可憐無女耀高丘”句,是魯迅化用了屈原《離騷》“忽反顧以流涕兮,哀高丘之無女”句,“無女”是屈原哀楚國無賢德之人的意思。魯迅化用此句,正是對丁玲才華和品行的肯定,表達了作者為中國失去這樣有才華的女作家而感到痛惜。據魯迅好友許壽裳回憶,他曾問魯迅最喜歡屈原《離騷》中的哪一句。魯迅回答他的是“朝吾將濟於白水兮,登閬風而紲馬;忽反顧以流涕兮,哀高丘之無女”。“女”是理想的化身,魯迅以“女”自比。而在《悼丁君》詩中,魯迅以“女”比丁玲,由此進一步說明魯迅對丁玲的賞識。全詩巧用《楚辭》,善翻典故,貼切自然,不露痕跡,既顯得含蓄委婉,又便於釋憤抒情。一、二句從自然景象落筆,首先呈現了重壓,窒息、悽清、索漠的感覺;以自然氣候喻社會氣候,狀寫國民政府統治的黑暗與殘酷,既貼切自然,又反襯出社會氣侯的險惡。一個“壓”字,一個“導”字,形象而鮮明地突出了國民政府勢力的凶頑、社會現實的黑暗。三、四句,緊扣詩題,突出一個“悼”字,活用典故,寓意深刻。“凝”、“絕”、“耀”幾個動詞的運用,十分準確形象,烘托了氣氛,突出了內容,寄託於情盡。

參考資料:

1、林偉.魯迅詩歌注析:浙江大學出版社,2014年:130-131頁 2、謝邦華 張純武 俞瑞華.魯迅舊詩導讀:武漢大學出版社,1989年:225-226頁

創作背景

  丁玲的有個性的寫作才華和對進步文化的熱忱,使魯迅很是賞識。1933年5月14日,丁玲在上海寓所被捕,六月謠傳她已被害(事實上並沒有遇害)。魯迅聽到謠傳後,便做了這首詩。   

參考資料:
1、林偉.魯迅詩歌注析:浙江大學出版社,2014年:130-131頁

賞析

  首句“如磐夜氣壓重樓,剪柳春風導九秋”描寫了當時國民政府的黑暗統治和對進步文化打壓的氣氛。夜氣沉沉,像大石頭般的沉重,彷彿要壓塌了重重的高樓;春天剛剛逝去,那曾吹出柳葉的春風去卻直接把大地匯入了蕭瑟的秋天。對當時的文化統治氣氛的描寫,魯迅在寫給友人的信中,也是通過如詩中所表現的這樣的手法,通過對天氣的描寫來隱喻,如在1933年6月18日致姚克的信中說:“近來天氣大不佳,難於行路,恐須蟄居若干時,故不能相見。”“又在同日致曹聚仁的信中說:“近來的事,其實也未嘗比明末更壞,不過交通既廣,智識大增,所以手段也比較的綿密而且惡辣。”透過作者魯迅在詩中描繪的場景,可以感受到壓抑和蕭瑟的秋氣。

  “瑤瑟凝塵清怨絕,可憐無女耀高丘”句,抒發了作者魯迅對丁玲的才華的賞識和惋惜、悲痛之情。瑤瑟,聯想到屈原的《遠遊》中“使湘靈鼓瑟兮,令海若舞馮夷”句中的湘靈來。丁玲是湖南人,她的富有才華的寫作,使魯迅自然而然地想起湘靈來。然而,斯人已逝,湘靈和丁玲均已逝去,使得玉製的華貴的瑤瑟,因無人彈撥而蒙上了灰塵,再也發不幽怨的樂聲了。可惜的是,在湘楚的高山上,再也看不到那賢德的人才。“可憐無女耀高丘”句,是魯迅化用了屈原《離騷》“忽反顧以流涕兮,哀高丘之無女”句,“無女”是屈原哀楚國無賢德之人的意思。魯迅化用此句,正是對丁玲才華和品行的肯定,表達了作者為中國失去這樣有才華的女作家而感到痛惜。據魯迅好友許壽裳回憶,他曾問魯迅最喜歡屈原《離騷》中的哪一句。魯迅回答他的是“朝吾將濟於白水兮,登閬風而紲馬;忽反顧以流涕兮,哀高丘之無女”。“女”是理想的化身,魯迅以“女”自比。而在《悼丁君》詩中,魯迅以“女”比丁玲,由此進一步說明魯迅對丁玲的賞識。全詩巧用《楚辭》,善翻典故,貼切自然,不露痕跡,既顯得含蓄委婉,又便於釋憤抒情。一、二句從自然景象落筆,首先呈現了重壓,窒息、悽清、索漠的感覺;以自然氣候喻社會氣候,狀寫國民政府統治的黑暗與殘酷,既貼切自然,又反襯出社會氣侯的險惡。一個“壓”字,一個“導”字,形象而鮮明地突出了國民政府勢力的凶頑、社會現實的黑暗。三、四句,緊扣詩題,突出一個“悼”字,活用典故,寓意深刻。“凝”、“絕”、“耀”幾個動詞的運用,十分準確形象,烘托了氣氛,突出了內容,寄託於情盡。

參考資料:

1、林偉.魯迅詩歌注析:浙江大學出版社,2014年:130-131頁 2、謝邦華 張純武 俞瑞華.魯迅舊詩導讀:武漢大學出版社,1989年:225-226頁

創作背景

  丁玲的有個性的寫作才華和對進步文化的熱忱,使魯迅很是賞識。1933年5月14日,丁玲在上海寓所被捕,六月謠傳她已被害(事實上並沒有遇害)。魯迅聽到謠傳後,便做了這首詩。   

參考資料:
1、林偉.魯迅詩歌注析:浙江大學出版社,2014年:130-131頁

詩人魯迅

      魯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字豫山,後改豫才浙江紹興人。著名文學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魯迅一生在文學創作、文學批評、思想研究、文學史研究、翻譯、美術理論引進、基礎科學介紹和古籍校勘與研究等多個領域具有重大貢獻。他對於五四運動以後的中國社會思想文化發展具有重大影響,蜚聲世界文壇,尤其在韓國、日本思想文化領域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和影響,被譽為“二十世紀東亞文化地圖上佔最大領土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