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諸弟三首庚子二月·其三原文賞析

朝代近現代 詩人魯迅

從來一別又經年,萬里長風送客船。
我有一言應記取,文章得失不由天。

抒情 贈別

譯文

譯文
兄弟剛剛團聚又要分別,待到來年才能重逢相見;旅途千里迢迢不可畏,鼓風帆輕舟破浪過險關。
我萬語千言難以叮嚀,唯有一句應牢記心間;人生道路不能由命運來主宰,進取奮發才能掌握主動權。

註釋
萬里長風:南朝宋代人宗愨年輕時,他的叔叔宗炳問他志願,他說:“願乘長風破萬里浪。”《宋書·宗愨傳》。

參考資料:
1、周振甫.魯迅詩歌:鳳凰出版傳媒集團,2006年:3-4頁

2、吳傳玖.魯迅詩譯讀:崑崙出版社,2005年:3頁

3、謝邦華 張純武 俞瑞華.魯迅舊詩導讀:武漢大學出版社,1989年:5頁

創作背景

  這三首詩,作於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二月,署名“戛劍生”,是現存魯迅最早的詩作。魯迅時年二十,在南京陸師堂附設的礦務鐵路學堂唸書。他利用寒假,於這年的陰曆十二月二十六日還家,次年正月二十日回南京,故有“還家未久又離家”之說。   

參考資料:
1、郜元寶.魯迅六講增訂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283-284頁

賞析

  第三首的主旨在於贈別。它是在憶別、惜別之後,贈言相勉,所以情緒激昂,不甘命運,要抗爭自強。如果說前面兩首側重於感情的話,那麼這一首則理智多於感情,奮發多於沉悶。彷彿看到漫遠的長風,把在江波上闖蕩的客船送走,有志趣高遠之感和乘風擊浪的氣魄,顯示出作者百折不回的毅力和“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進取精神,“從來一別又經年,萬里長風送客船”,總括別離,乘風上路,由於這一別又要一年才能見面,便不能不有贈言相囑,所以便有“我有一言應記取,文章得失不由天”的結句。全詩完整和諧,富予深意。這裡的“萬里長風”,不是隨便用的。沿江駛船固然要有長風相助,但用了“萬里長風”這四個字氣勢就很不凡,說明這所送的客船既不同於“淒雨孤舟”,也不同於“輕輕別棹”,雖有漫遠之感,整個調子,卻顯得開朗樂觀,壯闊有力,心情為之一振,精神也感奮。魯迅在“謀生無奈”的情況下,經歷了這場重大的離別,因此自奮圖強之心,久蓄於胸。“從來一別”句敘離家之久,“萬里長風”句述離家之遠,表現了無限感慨。之後,便奮然發出了“文章得失不由天”的勉勵之聲。這首詩,脈絡貫通得十分自然,鏗鏘有力,托住了三首組詩。它把濃重的離愁別緒,化作了積極的奮抗精神,較好地表現了主題。

參考資料:

1、張紫晨.魯迅詩解: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2年:3--6頁

創作背景

  這三首詩,作於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二月,署名“戛劍生”,是現存魯迅最早的詩作。魯迅時年二十,在南京陸師堂附設的礦務鐵路學堂唸書。他利用寒假,於這年的陰曆十二月二十六日還家,次年正月二十日回南京,故有“還家未久又離家”之說。   

參考資料:
1、郜元寶.魯迅六講增訂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283-284頁

賞析

  第三首的主旨在於贈別。它是在憶別、惜別之後,贈言相勉,所以情緒激昂,不甘命運,要抗爭自強。如果說前面兩首側重於感情的話,那麼這一首則理智多於感情,奮發多於沉悶。彷彿看到漫遠的長風,把在江波上闖蕩的客船送走,有志趣高遠之感和乘風擊浪的氣魄,顯示出作者百折不回的毅力和“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進取精神,“從來一別又經年,萬里長風送客船”,總括別離,乘風上路,由於這一別又要一年才能見面,便不能不有贈言相囑,所以便有“我有一言應記取,文章得失不由天”的結句。全詩完整和諧,富予深意。這裡的“萬里長風”,不是隨便用的。沿江駛船固然要有長風相助,但用了“萬里長風”這四個字氣勢就很不凡,說明這所送的客船既不同於“淒雨孤舟”,也不同於“輕輕別棹”,雖有漫遠之感,整個調子,卻顯得開朗樂觀,壯闊有力,心情為之一振,精神也感奮。魯迅在“謀生無奈”的情況下,經歷了這場重大的離別,因此自奮圖強之心,久蓄於胸。“從來一別”句敘離家之久,“萬里長風”句述離家之遠,表現了無限感慨。之後,便奮然發出了“文章得失不由天”的勉勵之聲。這首詩,脈絡貫通得十分自然,鏗鏘有力,托住了三首組詩。它把濃重的離愁別緒,化作了積極的奮抗精神,較好地表現了主題。

參考資料:

1、張紫晨.魯迅詩解: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2年:3--6頁

詩人魯迅

      魯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字豫山,後改豫才浙江紹興人。著名文學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魯迅一生在文學創作、文學批評、思想研究、文學史研究、翻譯、美術理論引進、基礎科學介紹和古籍校勘與研究等多個領域具有重大貢獻。他對於五四運動以後的中國社會思想文化發展具有重大影響,蜚聲世界文壇,尤其在韓國、日本思想文化領域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和影響,被譽為“二十世紀東亞文化地圖上佔最大領土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