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範君三章·其二原文賞析

朝代近現代 詩人魯迅

海草國門碧,多年老異鄉。
狐狸方去穴,桃偶已登場。
故里寒雲惡,炎天凜夜長。
獨沉清洌水,能否滌愁腸?

悼念 友人

譯文

譯文
祖國海濱的春草綠了又綠,你卻長年流落飄泊在異邦。
狡猾的狐狸清王朝皇帝剛剛下臺,騙人的桃偶軍閥又上了場。
在那寒雲翻滾,氣候險惡的故鄉,就連熱天也得打冷顫,夏夜也難捱到天亮。
你終於獨自投入了冷冽的江水,請問能否洗盡你深沉的憂愁和悲傷?

註釋
海草國門碧:李白《早春於江夏送蔡十還家雲夢序》:“海草三綠,不歸國門。”說草綠了三次(過了三年),還沒有歸家。這裡是說範留學日本多年。
老異鄉:指久住日本。
狐狸:指清朝皇帝和官僚。方去穴:剛離開巢穴,就是說清朝的統治剛被推翻。
桃偶:用桃木做的木偶,這裡指辛亥革命後上臺的官僚。
故里:故鄉,指紹興。寒雲惡:比喻局勢很壞。
炎天:夏天。凜(lǐn):寒冷。這句寫範愛農悽苦的心情:即使炎夏之夜也像凜冽的長夜一樣難熬。
獨沉:有主動投水的意思。作者猜測範愛農是自殺的,所以這樣說。清洌(liè):清澈而寒冷。洌,清澄。
滌:洗。

參考資料:

1、吳傳玖.魯迅詩譯讀:崑崙出版社,2005年:33-38頁

賞析

  驚歎了好友之死對自己的震撼之後,第二章進一步揭示造成範愛農死因的社會原因並對其自裁方式發出疑問。先從留學異國寫起。“海草國門碧,多年老異鄉”,一下引到當年他們在日本留學的情景。為了追求新的知識、思想,尋求救國途徑,他們孜孜不倦,意氣風發,“海草三綠,不歸國門”。回到祖國後,辛亥革命的爆發和紹興的光復,點燃了他們許多希望。但是,惡勢力對革命政權的掌握以及“換湯不換藥”的輪番執政,給滿腔熱血的知識分子以沉重打擊。這是一個時代的悲劇,也是範愛農悲劇的社會根源。魯迅以深刻的眼光,看到辛亥革命的不徹底性,並把它和範愛農的死聯絡到一起,增強了全篇的社會意義,提高了範愛農自殺的社會價值。“故里”句將鏡頭回落紹興,從作者自己的主觀感受出發,抒發了對故鄉險惡環境、汙濁空氣、人世冷酷的憤鬱。作者禁不住問自己也問死者:在這樣一個悲哀的時代,以死抗爭,能否滌盪愁腸,能否成為有益的犧牲,此章從與範愛農在日本共同鬥爭的精神寫到獨沉江堤的淒冷沉淪,從辛亥革命前的對社會極高的期望到革命後木偶般登場的政治局面,短短八句,概括了範愛農的一生,也反映了一個時代的風雲變幻。

參考資料:

1、孫志軍.魯迅詩歌全集:長江文藝出版社,2007年:40-42頁

創作背景

  這首詩作於1912年7月22日,範愛農是作者魯迅的好友,也是魯迅的同鄉,後來又一起留學日本。一次,範愛農跟朋友去看戲,坐船回來,在大風雨中落水淹死。他水性很好,魯迅疑心他是投水自殺。故作了此組詩以示悼念友人。

  

參考資料:
1、金鷹.橄欖小集:中國人事出版社,2004年:322頁

賞析

  驚歎了好友之死對自己的震撼之後,第二章進一步揭示造成範愛農死因的社會原因並對其自裁方式發出疑問。先從留學異國寫起。“海草國門碧,多年老異鄉”,一下引到當年他們在日本留學的情景。為了追求新的知識、思想,尋求救國途徑,他們孜孜不倦,意氣風發,“海草三綠,不歸國門”。回到祖國後,辛亥革命的爆發和紹興的光復,點燃了他們許多希望。但是,惡勢力對革命政權的掌握以及“換湯不換藥”的輪番執政,給滿腔熱血的知識分子以沉重打擊。這是一個時代的悲劇,也是範愛農悲劇的社會根源。魯迅以深刻的眼光,看到辛亥革命的不徹底性,並把它和範愛農的死聯絡到一起,增強了全篇的社會意義,提高了範愛農自殺的社會價值。“故里”句將鏡頭回落紹興,從作者自己的主觀感受出發,抒發了對故鄉險惡環境、汙濁空氣、人世冷酷的憤鬱。作者禁不住問自己也問死者:在這樣一個悲哀的時代,以死抗爭,能否滌盪愁腸,能否成為有益的犧牲,此章從與範愛農在日本共同鬥爭的精神寫到獨沉江堤的淒冷沉淪,從辛亥革命前的對社會極高的期望到革命後木偶般登場的政治局面,短短八句,概括了範愛農的一生,也反映了一個時代的風雲變幻。

參考資料:

1、孫志軍.魯迅詩歌全集:長江文藝出版社,2007年:40-42頁

創作背景

  這首詩作於1912年7月22日,範愛農是作者魯迅的好友,也是魯迅的同鄉,後來又一起留學日本。一次,範愛農跟朋友去看戲,坐船回來,在大風雨中落水淹死。他水性很好,魯迅疑心他是投水自殺。故作了此組詩以示悼念友人。

  

參考資料:
1、金鷹.橄欖小集:中國人事出版社,2004年:322頁

詩人魯迅

      魯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字豫山,後改豫才浙江紹興人。著名文學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魯迅一生在文學創作、文學批評、思想研究、文學史研究、翻譯、美術理論引進、基礎科學介紹和古籍校勘與研究等多個領域具有重大貢獻。他對於五四運動以後的中國社會思想文化發展具有重大影響,蜚聲世界文壇,尤其在韓國、日本思想文化領域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和影響,被譽為“二十世紀東亞文化地圖上佔最大領土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