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聞原文賞析

朝代近現代 詩人魯迅

華燈照宴敞豪門,嬌女嚴妝侍玉樽。
忽憶情親焦土下,佯看羅襪掩啼痕。

同情 憤懣

譯文

譯文
深宅大院的豪門權貴,華燈照耀下酒宴大開;侍女也只得裝束端整,替闊佬們去遞菜傳杯。
侍女想起焦土下的親人,柔腸寸斷啊多少苦悲;低下頭佯裝整理羅襪,趕忙擦拭去啼哭淚痕。

註釋
華燈:古代雕刻的有文彩的燈。這裡指華貴的燈。敞:敞開。豪門:富豪人家的大門,此處代富豪人家的宅第。俗語有“豪門大戶”。
嬌女:這裡指嬌弱的少女。嚴妝:端整的裝扮。玉樽(zūn):玉杯,指豪華的酒席。
情親:指親人。焦土:被戰火焚燒過的土地。
佯(yáng):假裝。這裡是絲襪的意思。

參考資料:
1、周振甫.魯迅詩歌注:鳳凰出版傳媒集團,2006年:117頁

2、張恩和.魯迅詩詞解析:吉林文史出版社,1999年:138頁

3、吳傳玖.魯迅詩譯讀:崑崙出版社,2005年:89頁

賞析

  “華燈照宴敞豪門,嬌女嚴裝侍玉樽。”

  這裡的“華燈”“玉樽”既是寫實,更是用以烘襯“豪門”的窮奢極欲鋪排張揚的生活。“嬌女”,說明少女處於一種被壓迫無力抵抗的地位。兩句對襯:一面是奢侈荒淫,一面是生活所迫;一面是酒食喧騰,一面是強為歡樂。兩句寫了同一場景,而人的苦樂迥異,這正是身份背景對立的表現,也是當時社會貧富懸殊的真實寫照。

  “忽憶情親焦土下,佯看羅襪掩啼痕。”

  這兩句全是寫“侍玉樽”的“嬌女”。面對著這夥酒氣熏熏的富豪們,少女忽然想到了在另一個“世界”另一個“天地”裡的親人。她流下了眼淚,但是這眼淚卻不敢也不願讓人看見,一個“掩”字,語重千鈞,深刻地反映出這位孤苦無依少女的處境,凝聚著作者魯迅深厚的同情。“佯看”,見出少女的聰明智慧,更見出少女的不得已;“強顏歡笑”的痛苦,才是最深沉的痛苦。

  這首詩作者在“尺幅”之大的畫面上,繪出了當時生動的階級壓迫情景,囊括了彼時國民政府統治下的“現實”世界。當時的舊中國,一面是“人剝削人,人壓迫人”的“吃人者”的荒淫與奢侈;一面是“人們受餓、受凍、受壓迫”的“被吃者”的痛苦與呻吟。詩的思想內涵是既廣袤而又深刻。

  在藝術上作者採取了“以小見大”“以點代面”的寫法,由於作者深知七言絕句的“侷限”性,所以他一面選取了豪門盛宴這一場景,一面卻以“嬌女侍樽”作為中心出現在“畫面”上。表面看來,前者是“主”,後者是“賓”,但實際恰恰相反,詩的主題中心在“嬌女”(她代表著一個階級,一個“世界”),而“華燈照宴”那喧騰氣氛,不過是用來襯托這一中心人物,反襯她的可親可敬,以及值得同情。

參考資料:

1、蔡景仙.近現代詩詞鑑賞: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8年:198-199頁

創作背景

  《魯迅日記》1932年12月31日:“為知人(知交)寫字五幅,皆自作詩。為內山夫人寫雲:‘華燈照宴敞豪門…”  “九·一八”事變以後,日本帝國主義更加瘋狂地侵略。蔣介石推行“不抵抗主義”,使得廣大的農民和城市貧民走上求生不得的道路。婦女被迫成了各式各樣的奴隸,魯迅有感於此作了此詩。   

參考資料:
1、周振甫.魯迅詩歌注:鳳凰出版傳媒集團,2006年:117頁

2、臨沂師專中文系.魯迅詩歌注析:臨沂師專中文系,1977年:149頁

賞析

  “華燈照宴敞豪門,嬌女嚴裝侍玉樽。”

  這裡的“華燈”“玉樽”既是寫實,更是用以烘襯“豪門”的窮奢極欲鋪排張揚的生活。“嬌女”,說明少女處於一種被壓迫無力抵抗的地位。兩句對襯:一面是奢侈荒淫,一面是生活所迫;一面是酒食喧騰,一面是強為歡樂。兩句寫了同一場景,而人的苦樂迥異,這正是身份背景對立的表現,也是當時社會貧富懸殊的真實寫照。

  “忽憶情親焦土下,佯看羅襪掩啼痕。”

  這兩句全是寫“侍玉樽”的“嬌女”。面對著這夥酒氣熏熏的富豪們,少女忽然想到了在另一個“世界”另一個“天地”裡的親人。她流下了眼淚,但是這眼淚卻不敢也不願讓人看見,一個“掩”字,語重千鈞,深刻地反映出這位孤苦無依少女的處境,凝聚著作者魯迅深厚的同情。“佯看”,見出少女的聰明智慧,更見出少女的不得已;“強顏歡笑”的痛苦,才是最深沉的痛苦。

  這首詩作者在“尺幅”之大的畫面上,繪出了當時生動的階級壓迫情景,囊括了彼時國民政府統治下的“現實”世界。當時的舊中國,一面是“人剝削人,人壓迫人”的“吃人者”的荒淫與奢侈;一面是“人們受餓、受凍、受壓迫”的“被吃者”的痛苦與呻吟。詩的思想內涵是既廣袤而又深刻。

  在藝術上作者採取了“以小見大”“以點代面”的寫法,由於作者深知七言絕句的“侷限”性,所以他一面選取了豪門盛宴這一場景,一面卻以“嬌女侍樽”作為中心出現在“畫面”上。表面看來,前者是“主”,後者是“賓”,但實際恰恰相反,詩的主題中心在“嬌女”(她代表著一個階級,一個“世界”),而“華燈照宴”那喧騰氣氛,不過是用來襯托這一中心人物,反襯她的可親可敬,以及值得同情。

參考資料:

1、蔡景仙.近現代詩詞鑑賞: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8年:198-199頁

創作背景

  《魯迅日記》1932年12月31日:“為知人(知交)寫字五幅,皆自作詩。為內山夫人寫雲:‘華燈照宴敞豪門…”  “九·一八”事變以後,日本帝國主義更加瘋狂地侵略。蔣介石推行“不抵抗主義”,使得廣大的農民和城市貧民走上求生不得的道路。婦女被迫成了各式各樣的奴隸,魯迅有感於此作了此詩。   

參考資料:
1、周振甫.魯迅詩歌注:鳳凰出版傳媒集團,2006年:117頁

2、臨沂師專中文系.魯迅詩歌注析:臨沂師專中文系,1977年:149頁

詩人魯迅

      魯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字豫山,後改豫才浙江紹興人。著名文學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魯迅一生在文學創作、文學批評、思想研究、文學史研究、翻譯、美術理論引進、基礎科學介紹和古籍校勘與研究等多個領域具有重大貢獻。他對於五四運動以後的中國社會思想文化發展具有重大影響,蜚聲世界文壇,尤其在韓國、日本思想文化領域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和影響,被譽為“二十世紀東亞文化地圖上佔最大領土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