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江有感原文賞析

朝代清代 詩人丘逢甲

道是南風竟北風,敢將蹭蹬怨天公。
男兒要展迴天策,都在千盤百折中。

抒懷 述志

譯文

譯文
有人說是吹南風,來的竟是北風,時事變化不定。我道途蹭蹬多磨,心中苦悶難遣,這埋怨誰,能埋怨天公嗎?
有志氣的男兒為改變祖國前途命運欲施迴天之策,但實施起來可要經歷千盤百折的磨難,不可能一帆風順。

註釋
韓江:水名,因韓愈而得名。上游為福建汀江,至廣東會梅江及大靖溪。
蹭(cèng)蹬(dèng):因際遇不佳而失勢的樣子。
天公:俗稱天帝。
迴天:能扭轉不易挽回的形勢。古代以皇帝為天,凡能諫止皇帝某種行動的,也稱迴天。
千盤百折:喻屢遭挫折。

參考資料:
1、李巨集健.丘逢甲先生詩選.廣東:暨南大學出版社,2014:355

2、王華.丘逢甲的故事.廣東:花城出版社,2006:339

創作背景

  這首七絕寫於光緒三十一年至三十三年間(1905一1907)。其時日本與帝俄以爭奪殖民地為目的,竟然以我國領土作戰場,開交戰國以第三國領土為戰場之先例,辱國喪權,莫此為甚。詩人一次來到韓江邊上,見滾滾韓江有感而發。   

參考資料:
1、上海古籍出版社.元明清詩鑑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555

賞析

  前兩句寫韓江之曲折和對待態度。“南風”、“北風”,從文字上看是自然界的風,從整首詩意來理解,是暗指朝廷的所作所為變化莫測。清政府屈服於帝國主義勢力,釀成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中國。丘逢甲越來越看清清政府腐敗無能的本質。“道是南風竟北風’’喻國內外時勢變化不定,清政府種種暴行逆施令人不滿。“蹭蹬”喻詩人失意、空虛,難有作為。詩人十三年前抗日保臺失敗,受到遭折,現在見清政府又腐敗無能,孫中山領導的革命又未能取得勝利,丘逢甲仍在擔憂著中國的前途。所以,這時他內心有失意、空虛之感。

  後兩句寫前途多磨,望人民有志。“男兒要展迴天策,都在千盤百折中。”在世界上要成就一番大業,沒有平坦筆直的大道可走,必然要經過許許多多的,艱難險阻。這兩句形象生動地反映了這一人生哲理,同時也表現了作者準備迎難而上,“要展迴天策”的韌性戰鬥、頑強毅力和堅定信念。“千盤百折”,事物多磨折。丘逢甲心中始終叨唸著祖國的統一,臺灣的光復,叨唸著祖國的前途命運。

  這首詩句句明白暢曉,不用僻典套語,二十八個字都從心底發出,這便是他和黃遵憲所提倡的“我手寫我口。的詩界革命口號的實踐,和當時盛行詩壇的所謂“同光體”是有本質上之不同的。被梁啟超推為“詩界革命一鉅子”的丘逢甲,其詩歌熔沉鬱悲涼與金戈鐵馬於一爐.又有通俗化、散文化的趨向。這首七言絕句,也大致體現了他的基本風格。

參考資料:

1、王華.丘逢甲的故事.廣東:花城出版社,2006:339 2、李世琦.中國古典詩詞精華類編.內蒙古:內蒙古大學出版社,1996:267

創作背景

  這首七絕寫於光緒三十一年至三十三年間(1905一1907)。其時日本與帝俄以爭奪殖民地為目的,竟然以我國領土作戰場,開交戰國以第三國領土為戰場之先例,辱國喪權,莫此為甚。詩人一次來到韓江邊上,見滾滾韓江有感而發。   

參考資料:
1、上海古籍出版社.元明清詩鑑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555

賞析

  前兩句寫韓江之曲折和對待態度。“南風”、“北風”,從文字上看是自然界的風,從整首詩意來理解,是暗指朝廷的所作所為變化莫測。清政府屈服於帝國主義勢力,釀成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中國。丘逢甲越來越看清清政府腐敗無能的本質。“道是南風竟北風’’喻國內外時勢變化不定,清政府種種暴行逆施令人不滿。“蹭蹬”喻詩人失意、空虛,難有作為。詩人十三年前抗日保臺失敗,受到遭折,現在見清政府又腐敗無能,孫中山領導的革命又未能取得勝利,丘逢甲仍在擔憂著中國的前途。所以,這時他內心有失意、空虛之感。

  後兩句寫前途多磨,望人民有志。“男兒要展迴天策,都在千盤百折中。”在世界上要成就一番大業,沒有平坦筆直的大道可走,必然要經過許許多多的,艱難險阻。這兩句形象生動地反映了這一人生哲理,同時也表現了作者準備迎難而上,“要展迴天策”的韌性戰鬥、頑強毅力和堅定信念。“千盤百折”,事物多磨折。丘逢甲心中始終叨唸著祖國的統一,臺灣的光復,叨唸著祖國的前途命運。

  這首詩句句明白暢曉,不用僻典套語,二十八個字都從心底發出,這便是他和黃遵憲所提倡的“我手寫我口。的詩界革命口號的實踐,和當時盛行詩壇的所謂“同光體”是有本質上之不同的。被梁啟超推為“詩界革命一鉅子”的丘逢甲,其詩歌熔沉鬱悲涼與金戈鐵馬於一爐.又有通俗化、散文化的趨向。這首七言絕句,也大致體現了他的基本風格。

參考資料:

1、王華.丘逢甲的故事.廣東:花城出版社,2006:339 2、李世琦.中國古典詩詞精華類編.內蒙古:內蒙古大學出版社,1996:267

創作背景

  這首七絕寫於光緒三十一年至三十三年間(1905一1907)。其時日本與帝俄以爭奪殖民地為目的,竟然以我國領土作戰場,開交戰國以第三國領土為戰場之先例,辱國喪權,莫此為甚。詩人一次來到韓江邊上,見滾滾韓江有感而發。   

參考資料:
1、上海古籍出版社.元明清詩鑑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555

賞析

  前兩句寫韓江之曲折和對待態度。“南風”、“北風”,從文字上看是自然界的風,從整首詩意來理解,是暗指朝廷的所作所為變化莫測。清政府屈服於帝國主義勢力,釀成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中國。丘逢甲越來越看清清政府腐敗無能的本質。“道是南風竟北風’’喻國內外時勢變化不定,清政府種種暴行逆施令人不滿。“蹭蹬”喻詩人失意、空虛,難有作為。詩人十三年前抗日保臺失敗,受到遭折,現在見清政府又腐敗無能,孫中山領導的革命又未能取得勝利,丘逢甲仍在擔憂著中國的前途。所以,這時他內心有失意、空虛之感。

  後兩句寫前途多磨,望人民有志。“男兒要展迴天策,都在千盤百折中。”在世界上要成就一番大業,沒有平坦筆直的大道可走,必然要經過許許多多的,艱難險阻。這兩句形象生動地反映了這一人生哲理,同時也表現了作者準備迎難而上,“要展迴天策”的韌性戰鬥、頑強毅力和堅定信念。“千盤百折”,事物多磨折。丘逢甲心中始終叨唸著祖國的統一,臺灣的光復,叨唸著祖國的前途命運。

  這首詩句句明白暢曉,不用僻典套語,二十八個字都從心底發出,這便是他和黃遵憲所提倡的“我手寫我口。的詩界革命口號的實踐,和當時盛行詩壇的所謂“同光體”是有本質上之不同的。被梁啟超推為“詩界革命一鉅子”的丘逢甲,其詩歌熔沉鬱悲涼與金戈鐵馬於一爐.又有通俗化、散文化的趨向。這首七言絕句,也大致體現了他的基本風格。

參考資料:

1、王華.丘逢甲的故事.廣東:花城出版社,2006:339 2、李世琦.中國古典詩詞精華類編.內蒙古:內蒙古大學出版社,1996:267

詩人丘逢甲
      丘逢甲(1864年~1912年)近代詩人。字仙根,又字吉甫,號蟄庵、仲閼、華嚴子,別署海東遺民、南武山人、倉海君。辛亥革命後以倉海為名。祖籍嘉應鎮平(今廣東蕉嶺)。同治三年(1864年)生於臺灣彰化,光緒十四年(1887年)中舉人,光緒十五年登進士(1889年),授任工部主事。但丘逢甲無意在京做官返回臺灣,到臺灣台中衡文書院擔任主講,後又於臺灣的臺南和嘉義教育新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