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月原文賞析

朝代唐代 詩人李商隱

初聞徵雁已無蟬,百尺樓高水接天。(樓高 一作:樓南 / 樓臺)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裡鬥嬋娟。

秋天 月亮 抒情 自勉

譯文

譯文
剛開始聽到遠行去南方的大雁的鳴叫聲,蟬鳴就已經銷聲匿跡了,我登上百尺高樓,極目遠眺,水天連成一片。
霜神青女和月中嫦娥不怕寒冷,在寒月冷霜中爭豔鬥俏,比一比冰清玉潔的美好姿容。

註釋
徵雁:大雁春到北方,秋到南方,不懼遠行,故稱徵雁。此處指南飛的雁。
無蟬:雁南飛時。已聽不見蟬鳴。
樓南:一作“樓臺”。
水接天:水天一色,不是實寫水。是形容月、霜和夜空如水一樣明亮。
青女:主管霜雪的女神。《淮南子·天文訓》,青女乃出,以降霜雪”。
素娥:即嫦娥。
鬥:比賽的意思。
嬋娟:美好,古代多用來形容女子,也指月亮。

參考資料:

1、鄧楚棟,鄧亞文.《五朝千家詩(上)唐代千家詩》 :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8.01:87

創作背景

  此詩具體創作時間不詳,馮《注》以為豔情詩。這是詩人在深秋月夜,登樓遠眺所觀賞到的景色時所寫下的。   

參考資料:
1、彭慶生,張仁建.《唐詩精品》 :北京燕山出版社,1996.10:431頁

賞析

  僅從文字看,詩寫深秋月夜景色,然不作靜態描寫,而借神話傳說宛言月夜冷豔之美。首句以物候變化說明霜冷長天,深秋已至。次句言月華澄明,天穹高迥。三四句寫超凡神女,爭美競妍。詩以想像為主,意境清幽空靈,冷豔絕俗。頗可說明義山詩之唯美傾向。

  文學作品,特別是詩歌,它的特點在於即景寓情,因象寄興。詩人不僅是寫生的妙手,而應該是隨物賦形的畫工。最通常的題材,在傑出的詩人的筆底,往往能夠創造出一種高超優美的意境。李商隱的這首《霜月》,就會有這樣的特點。

  這首詩寫的是深秋季節,在一座臨水高樓上觀賞霜月交輝的夜景。它的意思只不過說,月白霜清,給人們帶來了寒涼的秋意而已。這樣的景色,會使人心曠神怡。然而這詩所給予讀者美的享受,卻大大超過了人們在類似的實際環境中所感受到的那些。詩的形象明朗單純,它的內涵是飽滿而豐富的。

  “初聞徵雁已無蟬,百尺樓高水接天。”霜月,說明時間在深秋。《禮記·月令》:“孟秋之月寒蟬鳴,仲秋之月鴻雁來,季秋之月霜始降。”所以詩中說,聽到南飛大雁啼叫聲時,已經聽不到蟬兒的鳴叫。而霜降時已經是深秋。徵雁,南飛的雁。“水接天”的水,一般認為指的是霜月之光。秋空明淨,月色澄清,月光如水,和天邊連成一片。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裡鬥嬋娟。”青女,主管霜雪的女神;素娥,嫦娥,月中仙女。嬋娟,美好的姿容。詩人李商隱寫霜月,不從霜月本身著筆,而寫月中霜裡的素娥和青衣。青女、素娥是霜和月的象徵的,她們耐冷的精神就是霜月的精神。這精神是詩人從霜月裡發掘出來的自然之美,同時也反映了詩人在混濁現實裡追求美好、嚮往光明的深切願望;是他性格中高標絕俗一面的自然流露。

  七言絕句《霜月》也能看出李商隱詩歌的唯美風格。詩的形象是幻想和現實交織在一起而構成的完美的整體。深秋時節,已經聽不到蟬鳴,萬里長空時時傳來大雁寒冷中悽切的叫聲。百尺高樓,月光如水,和天邊連成一片。這是現實的景色,澄澈空靈。而現實的環境是美妙離奇想象的搖籃,會喚起詩人脫離塵俗的意念。青女和素娥兩位仙女不怕寒冷,在霜月中爭比彼此的美好姿容,是詩人的幻想,也寄託了詩人不懼寒冷和高標絕俗的情懷。詩人運用想象與神話典故,創造出清幽而又瑰麗的意境。

  這首詩在藝術手法上有一點值得注意:詩人的筆觸完全在空際點染盤旋,詩境如海市蜃樓,彈指即逝;詩的形象是幻想和現實交織在一起而構成的完美的整體。秋深了,樹枝上已聽不到聒耳的蟬鳴,遼闊的長空裡,時時傳來雁陣驚寒之聲。在月白霜清的宵夜,高樓獨倚,水光接天,望去一片澄澈空明。“初聞徵雁已無蟬”二句,是實寫環境背景。這環境是美妙想象的搖籃,它會喚起人們脫俗離塵的意念。正是在這個搖籃裡,詩人的靈府飛進月地雲階的神話世界中去了。後兩句想象中的意境,是從前兩句生髮出來的。

參考資料:

1、《唐詩鑑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年版,第1130-1131頁

創作背景

  此詩具體創作時間不詳,馮《注》以為豔情詩。這是詩人在深秋月夜,登樓遠眺所觀賞到的景色時所寫下的。   

參考資料:
1、彭慶生,張仁建.《唐詩精品》 :北京燕山出版社,1996.10:431頁

賞析

  僅從文字看,詩寫深秋月夜景色,然不作靜態描寫,而借神話傳說宛言月夜冷豔之美。首句以物候變化說明霜冷長天,深秋已至。次句言月華澄明,天穹高迥。三四句寫超凡神女,爭美競妍。詩以想像為主,意境清幽空靈,冷豔絕俗。頗可說明義山詩之唯美傾向。

  文學作品,特別是詩歌,它的特點在於即景寓情,因象寄興。詩人不僅是寫生的妙手,而應該是隨物賦形的畫工。最通常的題材,在傑出的詩人的筆底,往往能夠創造出一種高超優美的意境。李商隱的這首《霜月》,就會有這樣的特點。

  這首詩寫的是深秋季節,在一座臨水高樓上觀賞霜月交輝的夜景。它的意思只不過說,月白霜清,給人們帶來了寒涼的秋意而已。這樣的景色,會使人心曠神怡。然而這詩所給予讀者美的享受,卻大大超過了人們在類似的實際環境中所感受到的那些。詩的形象明朗單純,它的內涵是飽滿而豐富的。

  “初聞徵雁已無蟬,百尺樓高水接天。”霜月,說明時間在深秋。《禮記·月令》:“孟秋之月寒蟬鳴,仲秋之月鴻雁來,季秋之月霜始降。”所以詩中說,聽到南飛大雁啼叫聲時,已經聽不到蟬兒的鳴叫。而霜降時已經是深秋。徵雁,南飛的雁。“水接天”的水,一般認為指的是霜月之光。秋空明淨,月色澄清,月光如水,和天邊連成一片。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裡鬥嬋娟。”青女,主管霜雪的女神;素娥,嫦娥,月中仙女。嬋娟,美好的姿容。詩人李商隱寫霜月,不從霜月本身著筆,而寫月中霜裡的素娥和青衣。青女、素娥是霜和月的象徵的,她們耐冷的精神就是霜月的精神。這精神是詩人從霜月裡發掘出來的自然之美,同時也反映了詩人在混濁現實裡追求美好、嚮往光明的深切願望;是他性格中高標絕俗一面的自然流露。

  七言絕句《霜月》也能看出李商隱詩歌的唯美風格。詩的形象是幻想和現實交織在一起而構成的完美的整體。深秋時節,已經聽不到蟬鳴,萬里長空時時傳來大雁寒冷中悽切的叫聲。百尺高樓,月光如水,和天邊連成一片。這是現實的景色,澄澈空靈。而現實的環境是美妙離奇想象的搖籃,會喚起詩人脫離塵俗的意念。青女和素娥兩位仙女不怕寒冷,在霜月中爭比彼此的美好姿容,是詩人的幻想,也寄託了詩人不懼寒冷和高標絕俗的情懷。詩人運用想象與神話典故,創造出清幽而又瑰麗的意境。

  這首詩在藝術手法上有一點值得注意:詩人的筆觸完全在空際點染盤旋,詩境如海市蜃樓,彈指即逝;詩的形象是幻想和現實交織在一起而構成的完美的整體。秋深了,樹枝上已聽不到聒耳的蟬鳴,遼闊的長空裡,時時傳來雁陣驚寒之聲。在月白霜清的宵夜,高樓獨倚,水光接天,望去一片澄澈空明。“初聞徵雁已無蟬”二句,是實寫環境背景。這環境是美妙想象的搖籃,它會喚起人們脫俗離塵的意念。正是在這個搖籃裡,詩人的靈府飛進月地雲階的神話世界中去了。後兩句想象中的意境,是從前兩句生髮出來的。

參考資料:

1、《唐詩鑑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年版,第1130-1131頁

詩人李商隱
    李商隱(約813年-約858年),字義山,號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詩人,祖籍河內(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陽,出生於鄭州滎陽。他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詩人之一,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裡排行第十六,故並稱為“三十六體”。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穠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美動人,廣為傳誦。但部分詩歌過於隱晦迷離,難於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因處於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後葬於家鄉沁陽(今河南焦作市沁陽與博愛縣交界之處)。作品收錄為《李義山詩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