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夜原文賞析

朝代宋代 詩人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歲月去堂堂;
末路驚風雨,窮邊飽雪霜。
命隨年欲盡,身與世俱忘;
無復屠蘇夢,挑燈夜未央。

節日 春節 人生

譯文

譯文
天地之間一片空曠,時光公然地離我而去。
在人生的末路上因為風雨而受驚,在偏僻的邊疆飽經了冰雪寒霜。
如今生命跟這一年一樣快要結束了,我和我一生的經歷也會被遺忘。
以後再也夢不到過新年喝屠蘇酒,只能在漫漫長夜裡撥動燈火。

註釋
除夜:指公元1281年(元朝至元十八年)除夕。
乾坤:指天地,即空間。
空落落:空洞無物。
歲月:時間。
堂堂:跨步行走的樣子。
末路:指自己被俘囚,不望生還,走上了生命的最後一段路。
驚風雨:指有感於當年戰鬥生活的疾風暴雨。
窮邊:極遠的邊地。此就南宋的轄區而言,稱燕京 為窮邊。
風霜:指囚居生活的艱難困苦。
屠蘇夢:舊曆新年,有閤家喝“屠蘇酒”的習慣。
夜未央:夜已深而未盡。
參考資料:

1、李有明、樊運寬.古詩類編:廣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564頁

創作背景

  此詩作於元朝至元十八年,即公元1281年,是文天祥平生度過的最後一個除夕夜。   

參考資料:


賞析

  寫作此詩時作者已經被關押整整三年,敵人對他軟硬兼施。然而,高官厚祿不能軟服,牢獄苦難不能屈服。他衰鬢霜染,意志彌堅。牢房冰冷潮溼,飲食艱澀難嚥,妻兒宮中服役,朝廷苟且投降等慘痛的現實,令文天祥感受到人生末路窮途的困厄艱難。他用一支沉甸甸的筆,蘸著熱血和心淚,寫就了這首悲而不屈的短詩。

  這一首詩,詩句沖淡、平和,沒有“天地有正氣”的豪邁,沒有“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慷慨,只表現出大英雄欲與家人共聚一堂歡飲屠蘇酒過元旦的願望,甚至字裡行間中透露出一絲寂寞、悲愴的情緒。恰恰是在丹心如鐵男兒這一柔情的剎那,反襯出勃勃鋼鐵意志之下人的肉身的真實性,這種因親情牽扯萌發的“脆弱”,更讓我們深刻體味了偉大的人性和錚錚男兒的不朽人格。

  《除夜》一詩,沒有雕琢之語,沒有瑣碎之句,更無高昂的口號式詠歎。可是,我們仍舊感到心靈的一種強烈震撼。無論時光怎樣改變,無論民族構成如何增容擴大,無論道德是非觀念幾經嬗變,文天祥,作為我們民族精神的象徵,作為忠孝節義人格的偉大圖騰,萬年不朽,顛撲不滅,仍會是在日後無數個世代激勵一輩又一輩人的道德典範。

本節內容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免費釋出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創作背景

  此詩作於元朝至元十八年,即公元1281年,是文天祥平生度過的最後一個除夕夜。   

參考資料:


賞析

  寫作此詩時作者已經被關押整整三年,敵人對他軟硬兼施。然而,高官厚祿不能軟服,牢獄苦難不能屈服。他衰鬢霜染,意志彌堅。牢房冰冷潮溼,飲食艱澀難嚥,妻兒宮中服役,朝廷苟且投降等慘痛的現實,令文天祥感受到人生末路窮途的困厄艱難。他用一支沉甸甸的筆,蘸著熱血和心淚,寫就了這首悲而不屈的短詩。

  這一首詩,詩句沖淡、平和,沒有“天地有正氣”的豪邁,沒有“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慷慨,只表現出大英雄欲與家人共聚一堂歡飲屠蘇酒過元旦的願望,甚至字裡行間中透露出一絲寂寞、悲愴的情緒。恰恰是在丹心如鐵男兒這一柔情的剎那,反襯出勃勃鋼鐵意志之下人的肉身的真實性,這種因親情牽扯萌發的“脆弱”,更讓我們深刻體味了偉大的人性和錚錚男兒的不朽人格。

  《除夜》一詩,沒有雕琢之語,沒有瑣碎之句,更無高昂的口號式詠歎。可是,我們仍舊感到心靈的一種強烈震撼。無論時光怎樣改變,無論民族構成如何增容擴大,無論道德是非觀念幾經嬗變,文天祥,作為我們民族精神的象徵,作為忠孝節義人格的偉大圖騰,萬年不朽,顛撲不滅,仍會是在日後無數個世代激勵一輩又一輩人的道德典範。

本節內容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免費釋出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詩人文天祥
      文天祥(1236.6.6-1283.1.9),字履善,又字宋瑞,自號文山,浮休道人。漢族,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縣)人,南宋末大臣,文學家,民族英雄。寶祐四年(1256年)進士,官到右丞相兼樞密使。被派往元軍的軍營中談判,被扣留。後脫險經高郵嵇莊到泰縣塘灣,由南通南歸,堅持抗元。祥興元年(1278年)兵敗被張弘範俘虜,在獄中堅持鬥爭三年多,後在柴市從容就義。著有《過零丁洋》、《文山詩集》、《指南錄》、《指南後錄》、《正氣歌》等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