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益上人蘭若原文賞析

朝代宋代 詩人嚴羽

獨尋青蓮宇,行過白沙灘。
一徑入鬆雪,數峰生暮寒。
山僧喜客至,林閣供人看。
吟罷拂衣去,鐘聲雲外殘。

寫景 抒懷 淡泊

譯文

譯文
獨自一人去尋訪益上人的廟宇,路上經過了一片潔淨的沙灘。
一條小徑延伸到積滿白雪的松林深處,幾座山峰在斜陽中隱隱生寒。
山僧高興地迎接我到來,帶著我在林中佛閣四處賞玩。
吟罷詩歌我拂衣告別,身後的鐘聲斷斷續續傳來,最後消逝在雲端。

註釋
益上人:不詳。上人是對僧人的尊稱。
蘭若:寺院。
青蓮宇:青色的蓮花因花葉修廣,青白分明,佛教中用以譬喻佛之眼睛。青蓮宇就是詩題中的益上人蘭若
山僧:住在山寺的僧人。
供人看:一作“借人看”。
拂衣:提起或撩起衣襟。

參考資料:

1、李夢生 .宋詩三百首全解.上海: 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年5月1日

賞析

  嚴羽以《滄浪詩話》最為後世說師者所稱道。他以禪喻詩,對詩歌創作提出了一些精到的見解。儘管其中在禪、詩兩方面都有錯誤之處,但他對佛學還是有一定研究的。他與佛門弟子不僅有聯絡,而且過從甚密。這首詩就是記敘他為了尋訪一位法名益的和尚,過沙灘,穿松林,踏積雪,冒嚴寒,跋山涉水,隻身進山的情景。

  首聯“獨尋青蓮宇,行過白沙灘。”兩句寫詩人獨自啟程,去遠尋自己尊敬的益上人的寺院。“獨”字寫出了詩人的超然灑脫。他獨來獨往,身心自由,別無牽掛,貴在適意。“尋”暗示了益上人的住處地處幽僻,很難找到,所以必須去“尋”。青蓮,就是青色的蓮花,它的葉子長而寬,青白分明,好像人的眼睛,所以常用來比喻佛的眼睛。青蓮宇指寺院。“行過白沙灘”,暗示了可能走了比較遠的路,可能還穿過了河流。“白沙灘”以少總多,代表走過的各種地形。

  頷聯“一徑入鬆雪,數峰生暮寒。”詩人走到松林之前,發現一條小路通入林中,遠望群峰,寒氣籠罩,散發著陣陣的寒意。“一徑”說明人煙稀少,只有一徑通幽。用一“入”字,說明路的窄小,在白雪覆蓋的松林下,一條小路曲折蜿蜒,鑽人其中。像一幅“寒山雪松圖”,把雪松和小路的比例關係處理得恰到好處。

  “山僧喜客至,林閣供人看。”在這樣幽僻的地方,本來很少人來訪。在這寒冷的冬天的傍晚,想必更是無人來訪。今天詩人來到,山僧大喜,趕忙殷勤地帶領客人蔘觀自己的寺院。兩個人一邊遊覽,一邊吟詩,沉浸在遊覽山林樓閣的愜意中。

  “吟罷拂衣去,鐘聲雲外殘。”詩人乘興而來,遊興已盡,瀟灑的揮一揮衣袖,踏上返回的路。看來,詩人不執著於外境,也不執著於友情。他心無掛礙,辭行以後,心地一片空淨澄明,不喜也不憂,只有身後的鐘聲在迴響,時斷時續,恍若飄出天外,恍若飄人心中,那麼靜穆、幽遠。

  詩人踏雪而來,又盡興而去,不吝情於去留之間。廟宇、沙灘、青松、山峰自在自然。詩歌無一句不在寫景,而又無一句不在寫詩人從容淡泊的胸懷,“不著一字,盡得風流”,亦盡得禪之三昧。

  一般詩評家都以為嚴羽“論詩甚高”而寫詩卻“專宗王孟”,“囿於思想,短於才力”。這首詩亦是學習王、孟詩那種清雅的格調、冷寂的氣氛、靜謐的意境,一級化靜為動、以虛襯實等表現手法。從字面看,“獨”“青”“白”“寒”“暮”“殘”等都給人一種涼颼颼的感覺;“青蓮”“白沙”“鬆雪”“山僧”“林閣”“鐘聲”又共同構成了一個格調高雅的整體。“一徑入鬆雪”,巧妙地化景物為情思。本是靜止的彎彎山路用“入”字一形容,就有了動態,有了情感。“數峰生暮寒”,寫出了靜謐深僻的環境。詩人感受到寒冷,本是來無影、去無蹤的,而此刻彷彿正從斜陽照射下白雪覆蓋著的山峰頂上升騰而起,若在熱鬧場合,能產生這種細微的感覺嗎?結尾的鐘聲,給人的印象格外深刻。這是以景結情的手法。作者認為,詩的最高妙之處,在於“羚羊掛角,無跡可求”,在於“透徹玲瓏,不可湊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鏡中之像,言有盡而意無窮”。也就是說,詩歌創作在藝術表現上不應該太實、太切,應該給人可以意會難以言傳的美感,給人回味無窮的餘地。從這首詩,特別是結句來看,作者是在努力實踐自己的理論的。

參考資料:

1、繆鉞等 . 宋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7.12(2012.7重印):第1332-1333頁 2、姜劍雲.禪詩百首.上海:中華書局,2008:204-205

賞析

  嚴羽以《滄浪詩話》最為後世說師者所稱道。他以禪喻詩,對詩歌創作提出了一些精到的見解。儘管其中在禪、詩兩方面都有錯誤之處,但他對佛學還是有一定研究的。他與佛門弟子不僅有聯絡,而且過從甚密。這首詩就是記敘他為了尋訪一位法名益的和尚,過沙灘,穿松林,踏積雪,冒嚴寒,跋山涉水,隻身進山的情景。

  首聯“獨尋青蓮宇,行過白沙灘。”兩句寫詩人獨自啟程,去遠尋自己尊敬的益上人的寺院。“獨”字寫出了詩人的超然灑脫。他獨來獨往,身心自由,別無牽掛,貴在適意。“尋”暗示了益上人的住處地處幽僻,很難找到,所以必須去“尋”。青蓮,就是青色的蓮花,它的葉子長而寬,青白分明,好像人的眼睛,所以常用來比喻佛的眼睛。青蓮宇指寺院。“行過白沙灘”,暗示了可能走了比較遠的路,可能還穿過了河流。“白沙灘”以少總多,代表走過的各種地形。

  頷聯“一徑入鬆雪,數峰生暮寒。”詩人走到松林之前,發現一條小路通入林中,遠望群峰,寒氣籠罩,散發著陣陣的寒意。“一徑”說明人煙稀少,只有一徑通幽。用一“入”字,說明路的窄小,在白雪覆蓋的松林下,一條小路曲折蜿蜒,鑽人其中。像一幅“寒山雪松圖”,把雪松和小路的比例關係處理得恰到好處。

  “山僧喜客至,林閣供人看。”在這樣幽僻的地方,本來很少人來訪。在這寒冷的冬天的傍晚,想必更是無人來訪。今天詩人來到,山僧大喜,趕忙殷勤地帶領客人蔘觀自己的寺院。兩個人一邊遊覽,一邊吟詩,沉浸在遊覽山林樓閣的愜意中。

  “吟罷拂衣去,鐘聲雲外殘。”詩人乘興而來,遊興已盡,瀟灑的揮一揮衣袖,踏上返回的路。看來,詩人不執著於外境,也不執著於友情。他心無掛礙,辭行以後,心地一片空淨澄明,不喜也不憂,只有身後的鐘聲在迴響,時斷時續,恍若飄出天外,恍若飄人心中,那麼靜穆、幽遠。

  詩人踏雪而來,又盡興而去,不吝情於去留之間。廟宇、沙灘、青松、山峰自在自然。詩歌無一句不在寫景,而又無一句不在寫詩人從容淡泊的胸懷,“不著一字,盡得風流”,亦盡得禪之三昧。

  一般詩評家都以為嚴羽“論詩甚高”而寫詩卻“專宗王孟”,“囿於思想,短於才力”。這首詩亦是學習王、孟詩那種清雅的格調、冷寂的氣氛、靜謐的意境,一級化靜為動、以虛襯實等表現手法。從字面看,“獨”“青”“白”“寒”“暮”“殘”等都給人一種涼颼颼的感覺;“青蓮”“白沙”“鬆雪”“山僧”“林閣”“鐘聲”又共同構成了一個格調高雅的整體。“一徑入鬆雪”,巧妙地化景物為情思。本是靜止的彎彎山路用“入”字一形容,就有了動態,有了情感。“數峰生暮寒”,寫出了靜謐深僻的環境。詩人感受到寒冷,本是來無影、去無蹤的,而此刻彷彿正從斜陽照射下白雪覆蓋著的山峰頂上升騰而起,若在熱鬧場合,能產生這種細微的感覺嗎?結尾的鐘聲,給人的印象格外深刻。這是以景結情的手法。作者認為,詩的最高妙之處,在於“羚羊掛角,無跡可求”,在於“透徹玲瓏,不可湊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鏡中之像,言有盡而意無窮”。也就是說,詩歌創作在藝術表現上不應該太實、太切,應該給人可以意會難以言傳的美感,給人回味無窮的餘地。從這首詩,特別是結句來看,作者是在努力實踐自己的理論的。

參考資料:

1、繆鉞等 . 宋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7.12(2012.7重印):第1332-1333頁 2、姜劍雲.禪詩百首.上海:中華書局,2008:204-205

詩人嚴羽
      嚴羽,南宋詩論家、詩人。字丹丘,一字儀卿,自號滄浪逋客,世稱嚴滄浪。邵武莒溪(今福建省邵武市莒溪)人。生卒年不詳,據其詩推知主要生活於理宗在位期間,至度宗即位時仍在世。一生未曾出仕,大半隱居在家鄉,與同宗嚴仁、嚴參齊名,號“三嚴”;又與嚴肅、嚴參等8人,號“九嚴”。嚴羽論詩推重漢魏盛唐、號召學古,所著《滄浪詩話》名重於世,被譽為宋、元、明、清四朝詩話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