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登韜光絕頂原文賞析

朝代清代 詩人厲鶚

入山已三日,登頓遂真賞。
霜磴滑難踐,陽崖曦乍晃。
穿漏深竹光,冷翠引孤往。
冥搜滅眾聞,百泉同一響。
蔽谷境盡幽,躋顛矚始爽。
小閣俯江湖,目極但莽蒼。
坐深香出院,青靄落池上。
永懷白侍郎,願言脫塵鞅。

隱逸 寫景 抒情

譯文

譯文
入山已有三天,登臨韜光寺了卻了真心遊賞的願望。
鋪霜的石階溼滑難行,而向陽的山崖上已晃動著曦微的晨光。
晨光透過竹葉照射到竹林深處,那清冷的翠綠吸引我獨自前往。
走在密林深處各種聲音似乎都潛匿起來,唯有山間清泉琤琮作響。
山谷中林木掩映,盡是清幽之景,直到登上山頂,極目四望,始覺豁然開朗。
山頂上韜光寺的小閣俯視著錢塘江和西湖,目光所到之處只一片迷茫混沌。
久坐小閣中似乎還能聞到寺院中緩緩飄出的香氣,那山間的青煙隨著太陽的升起散落在池上了。
懷念曾在此地與釋韜光酬唱的大詩人白居易,但願能擺脫塵世的喧囂與束縛。

註釋
韜(tāo)光:韜光寺,廟宇。在今浙江杭州西湖畔北高峰南,白居易在人杭州刺史時,曾和高僧韜光為詩友。絕頂:頂峰。
登頓:登臨。遂真賞:了卻真心遊賞的願望。
霜磴:鋪霜的石階。踐:踩、踏。
陽崖:向陽的山崖。
曦(xī):晨光。
乍:正。
晃:閃耀。
穿漏:穿通。
冷翠:清冷的青翠色。
孤往:獨自前往。
冥搜:探尋幽深的區域。
滅:消失。
眾聞:各種聲響。
百泉:眾多的泉水。
蔽谷:被樹林遮掩著的山谷。
躋(jī)巔:登上山頂。矚:注視。爽:清爽,明朗。
但:只。莽蒼:迷茫混沌。
青靄(ǎi):青色的煙氣。
白侍郎:指白居易。他於828年(唐太和二年)官刑部侍郎。
言:語助詞。脫塵鞅(yāng):鞅是套在馬頸上的皮帶。這裡的意思是擺脫塵世束縛

參考資料:

1、吳功正著.《山水詩注析》 .太原:陝西教育出版社,2004.05.:410-411

詩人厲鶚
      厲鶚(1692-1752),字太鴻,又字雄飛,號樊榭、南湖花隱等,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文學家,浙西詞派中堅人物。康熙五十九年舉人,屢試進士不第。家貧,性孤峭。乾隆初舉鴻博,報罷。性耽聞靜,愛山水,尤工詩餘,擅南宋諸家之勝。著有《宋詩紀事》、《樊榭山房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