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別原文賞析

朝代唐代 詩人王維

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陲。
但去莫復問,白雲無盡時。

唐詩三百首 友情 送別 抒情

譯文

譯文
請你下馬來喝一杯美酒,想問問朋友你要去外哪裡?
你說因為生活不得意,要回鄉隱居在終南山旁。
只管去吧我不會再追問,那裡正有綿延不盡的白雲,在天空中飄蕩。

註釋
飲君酒:勸君飲酒。飲,使……喝。
何所之:去哪裡。之,往。
歸臥:隱居。
南山:終南山,即秦嶺,在今陝西省西安市西南。
陲:邊緣。
但,只。

參考資料:
1、蘅塘退士.唐詩三百首: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12

2、金性堯.唐詩三百首新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19

3、 吉林大學中文系.唐詩鑑賞大典:吉林大學出版社,2009:49-50

賞析

  這首詩寫友人歸隱,看似語句平淡無奇,細細讀來,卻是詞淺情深,含著悠然不盡的意味。

  “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飲:這裡是使動用法,“使......飲”的意思。一、二句是說,請你下馬來喝一杯酒,敢問朋友你要去何方?第一句敘事,五個字就敘寫出騎馬並轡送了友人一段路程,然後才下馬設酒,餞別友人。下馬之地也就是餞飲之地,大概在進入終南山的山口。第二句設問,問友人到哪裡去,由此引出下面的答話,過渡到寫歸隱。這一質樸無華的問話,表露了作者對友人的關切、愛護的深情厚意。送別者的感情一開始就滲透在字裡行間。

  “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陲。”三、四句是說,你說因為生活不得意,回鄉隱居在終南山旁。“不得意”三字,顯然是有深意的。指出了友人歸隱的原因,道出了友人心中鬱積不平。至於友人不得意的內容,當然主要是指政治上、功業上的懷才不遇,詩人沒有明確寫出,也不必寫出,留以想象空間。這三個字是理解這首詩題旨的一把鑰匙。

  “但去莫復聞,白雲無盡時。”結尾兩句是說,只管去吧我何須再問,看那白雲正無邊飄蕩。詩人在得知友人“不得意”的心情後,勸慰道:“但去莫復問,白雲無盡時。”你只管去吧,我不再苦苦尋問了,其實你何必以失意為念呢?那塵世的功名利祿總是有盡頭的,只有山中的白雲才沒有窮盡之時,足以供你娛樂排遣了。這兩句表現了作者很複雜的思想感情:既有對友人的安慰,又有自己對隱居的欣羨;既有自己對人世榮華富貴的否定,又似乎帶有一種無可奈何的情緒。聯絡前面“不得意”三個字看來,在這兩句詩中,更主要的是對朋友的同情之心,並蘊含著自己對現實的憤激之情,這正是此詩的著意之處和題旨所在。

  王維這首《送別》用了禪法入詩,富於禪家的機鋒。禪宗師弟子問鬥機鋒,常常不說話,而做出一些奇怪的動作,以求“心心相印”。即使要傳達禪意,也往往是妙喻取譬,將深邃意蘊藏在自然物象之中,讓弟子自己去參悟。王維在這首詩歌創作中吸取了這種通過直覺、暗示、比喻、象徵來寄寓深層意蘊的方法。他在這首詩中,就將自己複雜的內心世界感受凝縮在“白雲無盡時”這一幅自然畫面之中,從而達到“拈花一笑,不言而喻”,尋味無窮的藝術效果。

參考資料:

1、吉林大學中文系.唐詩鑑賞大典:吉林大學出版社,2009:49-50 2、蕭滌非 等.唐詩鑑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05:128

講解

  這首詩寫送友人歸隱,看似語句平淡無奇,細細讀來,卻是詞淺情深,含著悠然不盡的意味)王維筆下是一個隱士,有自己的影子,至於為什麼不得意,放在老杜等人那裡一定有許多牢騷,可在這裡只是一語帶過,更見人物的飄逸性情,對俗世的厭棄以及對隱居生活的嚮往。這首詩寫送友人歸隱,看似語句平淡無奇,細細讀來,卻是詞淺情深,含著悠然不盡的意味。

  “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第一句敘事。“飲”是使動用法,“使……飲”的意思。一開始就寫飲酒餞別,是點題。第二句設句,問君到哪裡去。由此引出下面的答話,過渡到寫歸隱。這一質樸無華的問語,表露了作者對友人關切愛護的深厚情意。送別者的感情起始就滲透在字裡行間。更多唐詩欣賞敬請關注“習古堂國學網”的唐詩三百首欄目。

  “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陲。”“不得意”三字,顯然是有深意的。不僅交待友人歸隱的原因,表現他失意不滿的情緒;同時也從側面表達詩人自己對現實憤懣不平的心情。這三字是理解這首詩題旨的的一把鑰匙。詩人在得知友人“不得意”的心情後,勸慰道:“但去莫復問,白雲無盡時。”你只管去吧,我不再苦苦尋問了。其實你何必以失意為念呢?那塵世的功名利祿總是有盡頭的,只有山中的白雲才沒有窮盡之時,足以供你娛樂排遣了。這兩句表現了作者很複雜的思想感情:既有對友人的安慰,又有自己對隱居的欣羨;既有對人世榮華富貴的否定,又似乎帶有一種無可奈何的情緒。聯絡前面“不得意”三字看來,在這兩句詩中,更主要的則是對朋友的同情之心,並蘊含著詩人自己對現實的憤激之情,這正是此詩的著意之處和題旨所在。從寫法上看,前面四句,寫得比較平淡,似乎無甚意味,至此兩句作結,詩意頓濃,韻味驟增,含不盡之意見於言外。當然,這兩句也不是平空而起的,而是由前面看似乎平淡的四句發展而來的,如果沒有前四句作鋪墊,這兩句結尾也就不會給人這樣強的“清音有餘”(謝榛語)的感覺。

本節內容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免費釋出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賞析

  這首詩寫友人歸隱,看似語句平淡無奇,細細讀來,卻是詞淺情深,含著悠然不盡的意味。

  “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飲:這裡是使動用法,“使......飲”的意思。一、二句是說,請你下馬來喝一杯酒,敢問朋友你要去何方?第一句敘事,五個字就敘寫出騎馬並轡送了友人一段路程,然後才下馬設酒,餞別友人。下馬之地也就是餞飲之地,大概在進入終南山的山口。第二句設問,問友人到哪裡去,由此引出下面的答話,過渡到寫歸隱。這一質樸無華的問話,表露了作者對友人的關切、愛護的深情厚意。送別者的感情一開始就滲透在字裡行間。

  “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陲。”三、四句是說,你說因為生活不得意,回鄉隱居在終南山旁。“不得意”三字,顯然是有深意的。指出了友人歸隱的原因,道出了友人心中鬱積不平。至於友人不得意的內容,當然主要是指政治上、功業上的懷才不遇,詩人沒有明確寫出,也不必寫出,留以想象空間。這三個字是理解這首詩題旨的一把鑰匙。

  “但去莫復聞,白雲無盡時。”結尾兩句是說,只管去吧我何須再問,看那白雲正無邊飄蕩。詩人在得知友人“不得意”的心情後,勸慰道:“但去莫復問,白雲無盡時。”你只管去吧,我不再苦苦尋問了,其實你何必以失意為念呢?那塵世的功名利祿總是有盡頭的,只有山中的白雲才沒有窮盡之時,足以供你娛樂排遣了。這兩句表現了作者很複雜的思想感情:既有對友人的安慰,又有自己對隱居的欣羨;既有自己對人世榮華富貴的否定,又似乎帶有一種無可奈何的情緒。聯絡前面“不得意”三個字看來,在這兩句詩中,更主要的是對朋友的同情之心,並蘊含著自己對現實的憤激之情,這正是此詩的著意之處和題旨所在。

  王維這首《送別》用了禪法入詩,富於禪家的機鋒。禪宗師弟子問鬥機鋒,常常不說話,而做出一些奇怪的動作,以求“心心相印”。即使要傳達禪意,也往往是妙喻取譬,將深邃意蘊藏在自然物象之中,讓弟子自己去參悟。王維在這首詩歌創作中吸取了這種通過直覺、暗示、比喻、象徵來寄寓深層意蘊的方法。他在這首詩中,就將自己複雜的內心世界感受凝縮在“白雲無盡時”這一幅自然畫面之中,從而達到“拈花一笑,不言而喻”,尋味無窮的藝術效果。

參考資料:

1、吉林大學中文系.唐詩鑑賞大典:吉林大學出版社,2009:49-50 2、蕭滌非 等.唐詩鑑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05:128

講解

  這首詩寫送友人歸隱,看似語句平淡無奇,細細讀來,卻是詞淺情深,含著悠然不盡的意味)王維筆下是一個隱士,有自己的影子,至於為什麼不得意,放在老杜等人那裡一定有許多牢騷,可在這裡只是一語帶過,更見人物的飄逸性情,對俗世的厭棄以及對隱居生活的嚮往。這首詩寫送友人歸隱,看似語句平淡無奇,細細讀來,卻是詞淺情深,含著悠然不盡的意味。

  “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第一句敘事。“飲”是使動用法,“使……飲”的意思。一開始就寫飲酒餞別,是點題。第二句設句,問君到哪裡去。由此引出下面的答話,過渡到寫歸隱。這一質樸無華的問語,表露了作者對友人關切愛護的深厚情意。送別者的感情起始就滲透在字裡行間。更多唐詩欣賞敬請關注“習古堂國學網”的唐詩三百首欄目。

  “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陲。”“不得意”三字,顯然是有深意的。不僅交待友人歸隱的原因,表現他失意不滿的情緒;同時也從側面表達詩人自己對現實憤懣不平的心情。這三字是理解這首詩題旨的的一把鑰匙。詩人在得知友人“不得意”的心情後,勸慰道:“但去莫復問,白雲無盡時。”你只管去吧,我不再苦苦尋問了。其實你何必以失意為念呢?那塵世的功名利祿總是有盡頭的,只有山中的白雲才沒有窮盡之時,足以供你娛樂排遣了。這兩句表現了作者很複雜的思想感情:既有對友人的安慰,又有自己對隱居的欣羨;既有對人世榮華富貴的否定,又似乎帶有一種無可奈何的情緒。聯絡前面“不得意”三字看來,在這兩句詩中,更主要的則是對朋友的同情之心,並蘊含著詩人自己對現實的憤激之情,這正是此詩的著意之處和題旨所在。從寫法上看,前面四句,寫得比較平淡,似乎無甚意味,至此兩句作結,詩意頓濃,韻味驟增,含不盡之意見於言外。當然,這兩句也不是平空而起的,而是由前面看似乎平淡的四句發展而來的,如果沒有前四句作鋪墊,這兩句結尾也就不會給人這樣強的“清音有餘”(謝榛語)的感覺。

本節內容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免費釋出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詩人王維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字摩詰,漢族,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有“詩佛”之稱。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任太樂丞。王維是盛唐詩人的代表,今存詩400餘首,重要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維精通佛學,受禪宗影響很大。佛教有一部《維摩詰經》,是王維名和字的由來。王維詩書畫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藝,音樂也很精通。與孟浩然合稱“王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