驪山有感原文賞析

朝代唐代 詩人李商隱

驪岫飛泉泛暖香,九龍呵護玉蓮房。
平明每幸長生殿,不從金輿惟壽王。

歷史 諷刺 抒懷 懷才不遇

譯文

譯文
驪山溫泉如同香湯,暖霧靄靄泛出芳香。九條龍嘴中吐出泉水,呵護著泉中的玉蓮房。
每天清晨在長生殿,明皇與責妃成對成雙。皇親國戚都乘金輿去,不願去長生殿的只有壽王。

註釋
驪岫:即驪山;岫,峰巒。驪山在陝西西安臨潼區東南,因古驪戎族居此而得名,亦名郾山。
飛泉:指溫泉。
“泛”,汲古注:“一作‘有’。”
九龍:華清宮九龍殿,唐明皇御湯浴殿。
呵護:阿禁守護。
蓮房:蓮蓬。因各孔分隔如房,故名。
平明:猶黎明。
長生殿: 華清宮之齋殿,一說寢殿。
金輿:皇帝的車駕。
壽王:李瑁,明皇第十八子,母武惠妃。

參考資料:

1、黃世中:類纂李商隱詩箋註疏解 (第5冊),黃山書社,2009,3684-3691. 2、鍾來茵:李商隱愛情詩解. 學林出版社,1997,281.

賞析

  全詩對玄宗強佔兒媳的穢行不著一字,而其荒淫已揭露無遺。 作者對玄宗因專寵貴妃而導致安史之亂,使唐朝從此一蹶不振,深為慨嘆,不僅屢刺其荒淫,且一再舉出壽王,刺其無道之至,在當時文人中最為大膽尖銳。

  詩的首句寫景,描繪驪山溫泉的優美環境。次句表面上寫溫泉之景,實寓隱比在內。龍,在義山詩中本來就是男性的代稱。九龍吐溫泉水,由“玉蓮房”承接,這一意象隱指明皇、貴妃在溫泉池的相會。作者用“呵護”把龍擬人化,極妙。明皇寵幸玉環,用“呵護”十分形象。三四句一轉,寫壽王內心的怨恨,他不去長生殿,不願看到父皇與昔日的“壽王妃”親暱。詩人抓住這一細節,以之入詩,極有魅力。詩人對壽王是寄予同情的,這是李商隱正義感的品格顯示。詩人對明皇、貴妃之戀從無好感,作者所有涉及明皇貴妃的詩都是明證。

參考資料:

1、鍾來茵:李商隱愛情詩解. 學林出版社,1997,281 2、儲大泓. 歷代詠史詩選注[M]. 陝西人民出版社,1990,201.

創作背景

  李商隱的一生相當坎坷,雖然滿懷抱負理想,卻身不由己地陷入朋黨傾軋的漩渦。在詠史詩中,他對晚唐政治的敗壞,君主的荒淫,宦官的專橫,表示不滿。經常借唐代早期史事,特別是利用唐玄宗的失敗,對當代皇帝進行諷喻,這是《驪山有感》創作的緣由。   

參考資料:
1、冷英:李商隱詠史詩探析,湖南工程學院學報,2006年第2期,48-51

詩人李商隱
    李商隱(約813年-約858年),字義山,號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詩人,祖籍河內(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陽,出生於鄭州滎陽。他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詩人之一,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裡排行第十六,故並稱為“三十六體”。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穠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美動人,廣為傳誦。但部分詩歌過於隱晦迷離,難於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因處於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後葬於家鄉沁陽(今河南焦作市沁陽與博愛縣交界之處)。作品收錄為《李義山詩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