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史·鬱郁澗底鬆原文賞析

朝代魏晉 詩人左思

鬱郁澗底鬆,離離山上苗。
以彼徑寸莖,蔭此百尺條。
世胄躡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勢使之然,由來非一朝。
金張藉舊業,七葉珥漢貂。
馮公豈不偉,白首不見招。

古詩三百首 詠史 抒懷 諷刺

譯文

譯文
茂盛蔥翠的松樹生長在山澗底,風中低垂搖擺著的小樹生長在山頂上。
由於生長的地勢高低不同,山頂徑寸的小樹,卻能遮蓋百尺之鬆。
世家子弟能登上高位獲得權勢,有才能的人卻被埋沒在下級官職中。
這種情況恰如澗底鬆和山上苗一樣,是地勢造成的,其所從來久矣。
漢代金日磾和張安世二家就是依靠了祖上的遺業,子孫七代做了高官。
馮唐難道還不算是個奇偉的人才嗎?可就因為出身微寒,等到白頭仍不被重用。

註釋
鬱郁:嚴密濃綠的樣子。澗:兩山之間。澗底鬆:比喻才高位卑的寒士。 
離離:下垂的樣子。苗:初生的草木。山上苗:山上小樹。 
彼:指山上苗。徑:直徑。徑寸:直徑一寸。徑寸莖:即一寸粗的莖。 
蔭:遮蔽。此:指澗底鬆。條:樹枝,這裡指樹木。 
胄:長子。世胄:世家子弟。躡(niè聶):履、登。 
下僚:下級官員,即屬員。沉下僚:沉沒於下級的官職。 
“地勢”兩句是說這種情況恰如澗底鬆和山上苗一樣,是地勢造成的,其所從來久矣。 
金:指漢金日磾(jin mi di),他家自漢武帝到漢平帝,七代為內侍。(見《漢書·金日傳》)張:指漢張湯,他家自漢宣帝以後,有十餘人為侍中、中常侍。《漢書·張湯傳贊》雲:“功臣之世,唯有金氏、張氏親近貴寵,比於外戚。”七葉:七代。珥(ěr耳):插。珥漢貂:漢代侍中、中常侍的帽子上,皆插貂尾。這兩句是說金張兩家的子弟憑藉祖先的世業,七代做漢朝的貴官。 
馮公:指漢馮唐,他曾指責漢文帝不會用人,年老了還做中郎署長的小官。偉:奇。招:招見。不見招:不被進用。這兩句是說馮唐難道不奇偉,年老了還不被重用。以上四句引證史實說明“世胄躡高位,英俊沉下僚”的情況,是由來已久。

本節內容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免費釋出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詩人左思
      左思(約250~305)字太沖,齊國臨淄(今山東淄博)人。西晉著名文學家,其《三都賦》頗被當時稱頌,造成“洛陽紙貴”。左思自幼其貌不揚卻才華出眾。晉武帝時,因妹左棻被選入宮,舉家遷居洛陽,任祕書郎。晉惠帝時,依附權貴賈謐,為文人集團“二十四友”的重要成員。永康元年(300年),因賈謐被誅,遂退居宜春裡,專心著述。後齊王司馬冏召為記室督,不就。太安二年(303年),因張方進攻洛陽而移居冀州,不久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