織婦嘆原文賞析

朝代宋代 詩人戴復古

春蠶成絲覆成絹,養得夏蠶重剝繭。
絹未脫軸擬輸官,絲未落車圖贖典。
一春一夏為蠶忙,織婦布衣仍布裳。
有布得著猶自可,今年無麻愁殺我。

寫人 農民 同情

譯文

譯文
春天織婦養蠶剝繭抽絲又織成絹,夏季再次養蠶剝繭織絹。
絹尚未織成就打算拿去繳納官府所徵賦稅,絲還在紡車上就考慮拿它去贖回典押的東西。
織婦一春一夏忙於養蠶織絹,到頭來自己卻仍穿著布製衣裙。
能有布衣穿的時候還算可以,但今年無麻織布,只怕連布衣也穿不上了。

註釋
絹:絲織品。
夏蠶:夏季開始養的第二茬蠶。
擬:打算、準備。輸官:繳納官府所徵賦稅。
車:紡車。圖:計劃。贖典:贖回典押的東西。典:抵押。
布衣仍布裳:仍穿著布製衣裙。“仍”字因音節關係後置。古時上衣為衣,下身裙為裳,男女都穿。
得:能。著(zhuó):穿。猶自:還。
愁殺我:猶今言“愁死我”。殺:也寫作“煞”,甚詞。

參考資料:

1、胡光舟,張明非主編. 新編千家詩[M]. 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1998.05.第1355頁

賞析

  此詩敘述了織婦終年辛苦而生活艱難,在官府租稅和高利貸剝削下,連麻布衣都穿不上的情形,真實而深刻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矛盾,表現了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

  全詩以第一人稱來寫,緊緊圍繞織婦的勤與貧著墨,層層遞進,對比鮮明,語言質樸自然,一字一句,讀來感人肺腑。

  首聯是詩人的口吻,客觀描述了織婦的辛勞。它通過勞作的重複性、貫性和緊張性透析而出。這兩句雖與織婦之嘆無關,卻注入了詩人嘆其所忙、嘆其所苦。以“夏”與“春”字對舉,以“重”與“復”字相照應,突出織婦之勤。

  頷聯是織婦的口吻,但仍未見出所嘆。相反卻道出了她的希望、熱切的希望。絹未脫軸、絲未落車就想著如何用它們去輸官、贖典,惟獨沒想到自己。她織的是希望。

  頸聯又是詩人的口吻。前句綰結首聯,言其年復一年、整春整夏為蠶而忙。後句寫她的衣著一布衣、布裳。為了強調,詩人虛去了動詞,又著一“仍”字。這就使詩人嘆其所忙、所苦的心態更為突出。

  尾聯深沉的詩句,抒發了織婦心中的愁情,表明織婦的生活每況愈下,與唐代詩人於濆的詩句“窗下拋梭女,手織身無衣”(《辛苦行》)一脈相承。這又是織婦的口吻。前句“猶自可”表明她對布衣布裳並不在乎,還多少帶有滿足之感。只是在“今年無麻”的情況下,她才發出“愁我”的喟嘆。詩至此戛然而止。

  詩人如此寫“嘆”,確實很精到。一方面,寫織婦之“嘆”不在“輸官”、不在養蠶人無羅綺穿,也不在“布衣仍布裳”,這就不僅獨到新穎,而且也相當深刻。遠比張俞《蠶婦》“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來得深刻。另一方面,寫自己“嘆織婦”也很靈活,既可嘆其未嘆,如嘆其所忙、嘆其所苦,又可嘆其已嘆,愁其已愁,如結尾兩句。這就拓寬了“嘆”的內容,增強了詩的感染力。

參考資料:

1、詩詞曲賦名作鑑賞大辭典:詩歌卷[M]. 太原:北嶽文藝出版社,第1209-1210頁 2、施亞,王美春主編. 歷代紡織詩解析[M]. 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 2004.07.第140頁

創作背景

  據文獻記載,南宋以來,在夏秋二稅之外,新立的稅目和附加稅目繁多,賦稅之重,較之北宋增加了好幾倍。養蠶織絹的婦女辛苦了一春一夏,不但穿不上絹,連麻布衣裳也穿不上。詩人以布衣終身,泛涉江湖,多見此情形,極感嘆而有此詩。   

參考資料:
1、潘同生編著. 中國經濟詩今釋[M]. 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2000.04.第180頁

2、徐志平著. 浙江古代詩歌史[M]. 杭州:杭州出版社, 2008.12.第145-146頁

賞析

  此詩敘述了織婦終年辛苦而生活艱難,在官府租稅和高利貸剝削下,連麻布衣都穿不上的情形,真實而深刻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矛盾,表現了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

  全詩以第一人稱來寫,緊緊圍繞織婦的勤與貧著墨,層層遞進,對比鮮明,語言質樸自然,一字一句,讀來感人肺腑。

  首聯是詩人的口吻,客觀描述了織婦的辛勞。它通過勞作的重複性、貫性和緊張性透析而出。這兩句雖與織婦之嘆無關,卻注入了詩人嘆其所忙、嘆其所苦。以“夏”與“春”字對舉,以“重”與“復”字相照應,突出織婦之勤。

  頷聯是織婦的口吻,但仍未見出所嘆。相反卻道出了她的希望、熱切的希望。絹未脫軸、絲未落車就想著如何用它們去輸官、贖典,惟獨沒想到自己。她織的是希望。

  頸聯又是詩人的口吻。前句綰結首聯,言其年復一年、整春整夏為蠶而忙。後句寫她的衣著一布衣、布裳。為了強調,詩人虛去了動詞,又著一“仍”字。這就使詩人嘆其所忙、所苦的心態更為突出。

  尾聯深沉的詩句,抒發了織婦心中的愁情,表明織婦的生活每況愈下,與唐代詩人於濆的詩句“窗下拋梭女,手織身無衣”(《辛苦行》)一脈相承。這又是織婦的口吻。前句“猶自可”表明她對布衣布裳並不在乎,還多少帶有滿足之感。只是在“今年無麻”的情況下,她才發出“愁我”的喟嘆。詩至此戛然而止。

  詩人如此寫“嘆”,確實很精到。一方面,寫織婦之“嘆”不在“輸官”、不在養蠶人無羅綺穿,也不在“布衣仍布裳”,這就不僅獨到新穎,而且也相當深刻。遠比張俞《蠶婦》“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來得深刻。另一方面,寫自己“嘆織婦”也很靈活,既可嘆其未嘆,如嘆其所忙、嘆其所苦,又可嘆其已嘆,愁其已愁,如結尾兩句。這就拓寬了“嘆”的內容,增強了詩的感染力。

參考資料:

1、詩詞曲賦名作鑑賞大辭典:詩歌卷[M]. 太原:北嶽文藝出版社,第1209-1210頁 2、施亞,王美春主編. 歷代紡織詩解析[M]. 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 2004.07.第140頁

創作背景

  據文獻記載,南宋以來,在夏秋二稅之外,新立的稅目和附加稅目繁多,賦稅之重,較之北宋增加了好幾倍。養蠶織絹的婦女辛苦了一春一夏,不但穿不上絹,連麻布衣裳也穿不上。詩人以布衣終身,泛涉江湖,多見此情形,極感嘆而有此詩。   

參考資料:
1、潘同生編著. 中國經濟詩今釋[M]. 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2000.04.第180頁

2、徐志平著. 浙江古代詩歌史[M]. 杭州:杭州出版社, 2008.12.第145-146頁

詩人戴復古
    戴復古(1167年-約1248年),字式之,常居南塘石屏山,故自號石屏、石屏樵隱,天台黃岩(今屬浙江台州)人,南宋著名江湖詩派詩人。曾從陸游學詩,作品受晚唐詩風影響,兼具江西詩派風格。部分作品抒發愛國思想,反映人民疾苦,具有現實意義。晚年總結詩歌創作經驗,以詩體寫成《論詩十絕》。一生不仕,浪遊江湖,後歸家隱居,卒年八十餘。著有《石屏詩集》、《石屏詞》、《石屏新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