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梅原文賞析

朝代唐代 詩人齊己

萬木凍欲折,孤根暖獨回。
前村深雪裡,昨夜一枝開。
風遞幽香出,禽窺素豔來。
明年如應律,先發望春臺。

詠物 梅花 言志

譯文

譯文
萬木禁受不住嚴寒快要摧折,梅樹卻像獨凝地下暖氣於根莖,恢復了生機。
皚皚的白雪籠罩著山村鄉野,昨夜一枝梅花欺雪傲霜綻開。
微風吹拂攜裹著淡淡的幽香,素雅芳潔的姿態令鳥兒偷偷貪看。
明年如果梅花還能按時綻放,希望它先開到人們喜歡的望春臺。

註釋
孤根:單獨的根,指梅樹之根。孤:突出其獨特個性。
暖獨回:指陽氣開始萌生。
遞:傳遞。幽香:幽細的香氣。窺:偷看。
素豔:潔白妍麗,這裡指白梅。
應律:古代律制分十二律,有“六律”、“六呂”,即黃鐘、大呂之類。古時人以十二律推測氣候,此處應律是按季節的意思。
春臺:幽美的遊覽之地。

參考資料:

1、靖宇主.唐詩多功能多用途詞典:遼海出版社,2001.09.:第63頁 2、 張劍著.唐宋詩詞名篇欣賞: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9.02:第121頁

創作背景

  這首詩是作者在一年冬天,剛剛下過一場大雪,清晨出去時被眼前的一片雪白吸引住了,突然前方的幾隻報春的蠟梅花引來了報春鳥圍著梅花唱歌,齊己被這景色驚呆了,回寺後,馬上寫下了《早梅》這首詩。

  

參考資料:
1、朱鑑珉編著.少年讀詩:開明出版社,1994.02.:第224頁

賞析

  這是一首詠物詩,詩人以清麗的語言,含蘊的筆觸,刻畫了梅花傲寒的品性,素顏的風韻,並以此寄託自己的意志。其狀物清潤素雅,抒情含蓄雋永。

  “萬木凍欲折,孤根暖獨回。”首聯是說,萬木禁受不住嚴寒快要催折,梅樹汲取地下暖氣生機獨回。

  首聯即以對比的手法,描寫梅花不畏嚴寒的秉性,並將梅花與“萬木”相對照。“凍欲折”說法略帶誇張。然而正是萬木凋摧之甚,才更有力的反襯出梅花“孤根獨暖”的性格,同時又照應了詩題“早梅”。

  “前村深雪裡,昨夜一枝開。”頷聯是說,皚皚白雪籠罩著山村鄉野,昨夜一枝梅花欺雪傲霜綻開。

  第二聯“前村深雪裡,昨夜一枝開”,用字雖然平淡無奇,卻很耐咀嚼。詩人以山村野外一片皚皚白雪,作為孤梅獨放的背景,描摹出十分奇特的景象。“一枝開”是詩的畫龍點睛之筆:梅花開於百花之前是謂“早”;而這一枝又先於眾梅,悄然早開,更顯出此梅不同尋常。據元辛文房《唐才子傳》記載,齊己曾以這首詩求教於鄭谷,詩的第二聯原為“前村深雪裡,昨夜數枝開”。鄭谷讀後說:“‘數枝’非‘早’也,未若‘一枝’佳。”齊己深為佩服,便將“數枝”改為“一枝”,並稱鄭谷為“一字師”。這雖屬傳說,但仍可說明“一枝”兩字是極為精彩的一筆。這一聯像是描繪了一幅十分清麗的雪中梅花圖:雪掩孤村,苔枝綴玉,那景象能給人以豐富的美的感受。“昨夜”二字,又透露出詩人因突然發現這奇麗景象而產生的驚喜之情;肯定的說“昨夜”開,明白的告訴讀者,昨日日間猶未見到,又暗點詩人的每日關心,給讀者以強烈的感染力。

  “風遞幽香出,禽窺素豔來。”頸聯是說,微風吹拂梅香四溢別有情味,素雅芳潔的姿態令禽鳥驚窺。

  第三聯側重寫梅花的姿色和風韻。此聯對仗精緻工穩。“遞”字,是說梅花內蘊幽香,隨風輕輕四溢;而“窺”字,是著眼梅花的素豔外貌,形象的描繪了禽鳥發現素雅芳潔的的早梅時那種驚奇的神態。鳥猶如此,早梅給人們帶來的詫異和驚喜就益發見於言外。

  以上三聯的描寫,由遠及近,有虛而實。第一聯虛擬,第二聯突出“一枝”,第三聯對“一枝”進行形象的刻畫,寫來很有層次。

  “明年如應律,先發望春臺。”尾聯是說,明年如果梅花還能按時綻放,希望它開在眾人愛賞的春臺。

  末聯語義雙關,感慨深沉。此聯字面意不難理解。這裡“望春臺”既指京城,又似有“望春”的含義。齊己早年曾熱心於功名仕進,是頗有雄心抱負的,然而科舉失利,不為他人所賞識,故時有懷才不遇之慨。“前村深雪裡,昨夜一枝開”,正是這種心境的寫照。自己處於山林野外,只有“風”、“禽”作伴,但猶自“孤根獨暖”,頗有點孤芳自賞的意味。又因為其內懷“幽香”,外呈“素豔”,所以他不甘於寂寞,而是滿懷希望:明年應時而發,在望春臺上獨佔鰲頭。詞意充滿自信。

  全詩詠物寫景,語言清麗傳神,為讀者描摹出一幅風韻十足的“寒雪早梅圖”,有“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之神;突出了早梅不畏嚴寒、傲然獨立的個性,創造了一種高遠的境界。借物喻己,含蘊深藉,詩人懷才不遇、清高孤傲、堅貞不屈、執著自信的節操情懷蘊含景中,又具“含不盡之意見於言外”之妙 。神妙畢備,意蘊雋永,堪稱詩林“詠物臺”上的一枝獨秀!

參考資料:

1、《唐詩鑑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年版,第1375-1376頁

創作背景

  這首詩是作者在一年冬天,剛剛下過一場大雪,清晨出去時被眼前的一片雪白吸引住了,突然前方的幾隻報春的蠟梅花引來了報春鳥圍著梅花唱歌,齊己被這景色驚呆了,回寺後,馬上寫下了《早梅》這首詩。

  

參考資料:
1、朱鑑珉編著.少年讀詩:開明出版社,1994.02.:第224頁

賞析

  這是一首詠物詩,詩人以清麗的語言,含蘊的筆觸,刻畫了梅花傲寒的品性,素顏的風韻,並以此寄託自己的意志。其狀物清潤素雅,抒情含蓄雋永。

  “萬木凍欲折,孤根暖獨回。”首聯是說,萬木禁受不住嚴寒快要催折,梅樹汲取地下暖氣生機獨回。

  首聯即以對比的手法,描寫梅花不畏嚴寒的秉性,並將梅花與“萬木”相對照。“凍欲折”說法略帶誇張。然而正是萬木凋摧之甚,才更有力的反襯出梅花“孤根獨暖”的性格,同時又照應了詩題“早梅”。

  “前村深雪裡,昨夜一枝開。”頷聯是說,皚皚白雪籠罩著山村鄉野,昨夜一枝梅花欺雪傲霜綻開。

  第二聯“前村深雪裡,昨夜一枝開”,用字雖然平淡無奇,卻很耐咀嚼。詩人以山村野外一片皚皚白雪,作為孤梅獨放的背景,描摹出十分奇特的景象。“一枝開”是詩的畫龍點睛之筆:梅花開於百花之前是謂“早”;而這一枝又先於眾梅,悄然早開,更顯出此梅不同尋常。據元辛文房《唐才子傳》記載,齊己曾以這首詩求教於鄭谷,詩的第二聯原為“前村深雪裡,昨夜數枝開”。鄭谷讀後說:“‘數枝’非‘早’也,未若‘一枝’佳。”齊己深為佩服,便將“數枝”改為“一枝”,並稱鄭谷為“一字師”。這雖屬傳說,但仍可說明“一枝”兩字是極為精彩的一筆。這一聯像是描繪了一幅十分清麗的雪中梅花圖:雪掩孤村,苔枝綴玉,那景象能給人以豐富的美的感受。“昨夜”二字,又透露出詩人因突然發現這奇麗景象而產生的驚喜之情;肯定的說“昨夜”開,明白的告訴讀者,昨日日間猶未見到,又暗點詩人的每日關心,給讀者以強烈的感染力。

  “風遞幽香出,禽窺素豔來。”頸聯是說,微風吹拂梅香四溢別有情味,素雅芳潔的姿態令禽鳥驚窺。

  第三聯側重寫梅花的姿色和風韻。此聯對仗精緻工穩。“遞”字,是說梅花內蘊幽香,隨風輕輕四溢;而“窺”字,是著眼梅花的素豔外貌,形象的描繪了禽鳥發現素雅芳潔的的早梅時那種驚奇的神態。鳥猶如此,早梅給人們帶來的詫異和驚喜就益發見於言外。

  以上三聯的描寫,由遠及近,有虛而實。第一聯虛擬,第二聯突出“一枝”,第三聯對“一枝”進行形象的刻畫,寫來很有層次。

  “明年如應律,先發望春臺。”尾聯是說,明年如果梅花還能按時綻放,希望它開在眾人愛賞的春臺。

  末聯語義雙關,感慨深沉。此聯字面意不難理解。這裡“望春臺”既指京城,又似有“望春”的含義。齊己早年曾熱心於功名仕進,是頗有雄心抱負的,然而科舉失利,不為他人所賞識,故時有懷才不遇之慨。“前村深雪裡,昨夜一枝開”,正是這種心境的寫照。自己處於山林野外,只有“風”、“禽”作伴,但猶自“孤根獨暖”,頗有點孤芳自賞的意味。又因為其內懷“幽香”,外呈“素豔”,所以他不甘於寂寞,而是滿懷希望:明年應時而發,在望春臺上獨佔鰲頭。詞意充滿自信。

  全詩詠物寫景,語言清麗傳神,為讀者描摹出一幅風韻十足的“寒雪早梅圖”,有“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之神;突出了早梅不畏嚴寒、傲然獨立的個性,創造了一種高遠的境界。借物喻己,含蘊深藉,詩人懷才不遇、清高孤傲、堅貞不屈、執著自信的節操情懷蘊含景中,又具“含不盡之意見於言外”之妙 。神妙畢備,意蘊雋永,堪稱詩林“詠物臺”上的一枝獨秀!

參考資料:

1、《唐詩鑑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年版,第1375-1376頁

詩人齊己
      齊己(863年—937年)出家前俗名胡德生,晚年自號衡嶽沙門,湖南長沙寧鄉縣祖塔鄉人,唐朝晚期著名詩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