垓下歌原文賞析

朝代兩漢 詩人項羽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
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古詩三百首 寫人 抒情 感慨 憂憤

譯文

譯文
力量可以拔起大山,豪氣世上無人能比。可時運不濟寶馬也再難賓士。
烏騅馬不前進了我又能怎樣呢?虞姬啊!虞姬啊!我又該把你怎麼辦?

註釋
垓(gāi)下:古地名,在今安徽省靈璧縣南沱河北岸。
兮:文言助詞,類似於現代漢語的“啊”或“呀”。
騅(zhuī):意為頂級寶馬。
虞:即虞姬。奈何:怎樣;怎麼辦。
奈若何:拿你怎麼辦。若,你。

參考資料:
1、呂晴飛 等.漢魏六朝詩歌鑑賞辭典.北京:中國和平出版社,1990:1-2

創作背景

  項羽被困,誤認為漢軍已經把楚國的全佔領了,他慌張地從床上爬起來,飲酒消愁。看著即將永別的美人,看著心愛的駿馬,忍不住唱出了這首慷慨悲涼的《垓下歌》。作詩之後,項羽率部突圍,雖曾殺傷敵軍多人,終因兵力單薄,自刎於烏江(今安徽和縣東北)。

  

參考資料:
1、呂晴飛等 .漢魏六朝詩歌鑑賞辭典 .北京 :中國和平出版社 ,1990年 :1頁 .

2、李春祥等 .樂府詩鑑賞辭典 .河南 :中洲古籍出版社 ,1990年 :101-102頁 .

賞析

  《垓下歌》是西楚霸王項羽在進行必死戰鬥的前夕所作的絕命詞。《垓下歌》中既洋溢著無與倫比的豪氣,又蘊含著滿腔深情;既顯示出罕見的自信,卻又為人的渺小而沉重地嘆息。以短短的四句,表現出如此豐富的內容和複雜的感情,真可說是個奇蹟。

  “力拔山兮氣蓋世”一句,項羽概括了自己叱吒風雲的業績。項羽是將門之子,少年氣盛,力能扛鼎,才氣超群。他胸懷大志,面對不可一世的秦始皇,敢於喊出“彼可取而代之”的豪言壯語。項羽是頂天立地的英雄,23歲跟隨叔父項梁起兵反秦,率領江東八千子弟投入起義的大潮,成了諸路起義首領中的佼佼者。鉅鹿一戰,項羽破釜沉舟,與幾倍於己的秦軍進行浴血奮戰,奇蹟般地滅了秦軍主力,被各路諸侯推舉為“上將軍”。此後,項所向披靡,直至進軍咸陽,自封為西楚霸王。但從這一句詩中也可以看出,項羽誇大了個人的力量,這是他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

  “時不利兮騅不逝”,天時不利,連烏騅馬也不肯前進了。項羽不是新時代的驕子,而是舊制度的犧牲品。在四年的楚漢戰爭之中,他雖然與漢軍大戰七十,小戰半百,打了不少勝仗,但仍是匹夫之男,既不善於用人,更不會審時度勢,他的失敗根本不是什麼天意,全是咎由自取。

  “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這是項羽面臨絕境時的悲嘆。項羽被漢軍追及,撤至垓下,陷人漢軍重圍,以致眾叛親離,帳內只剩下他心愛的虞美人。他夜不能寐,與虞姬悄然相對,借酒澆愁。突然,四面傳來陣陣楚歜,項羽愕然失色,驚呼 “漢皆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項羽知道自己的滅亡已經無可避免,他的事業就要煙消雲散,但他沒有留戀,沒有悔恨,甚至也沒有嘆息。他所唯一憂慮的,是他所摯愛的、經常陪伴他東征西討的一位美人虞姬的前途;毫無疑問,在他死後,虞姬的命運將會十分悲慘。於是,尖銳的、難以忍受的痛苦深深地齧著他的心,他無限哀傷地唱出了這首歌的最後一句:“虞兮虞兮奈若何?”這是項羽面臨絕境時的悲嘆,在這簡短的語句裡包含著無比深沉的、刻骨銘心的愛。虞姬也很悲傷,眼含熱淚,起而舞劍,邊舞邊歌,唱道:“漢兵已略地,四方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和項王歌》)歌罷,自刎身亡,非常悲壯。

  相對於永恆的自然界來說,個體的人極其脆弱,即使是英雄豪傑,在奔騰不息的歷史長河裡也不過像一朵大的浪花,轉瞬即逝,令人感喟;但愛卻是長存的,它一直是人類使自己奮發和純淨的有力精神支柱之一,縱或是殺人不眨眼的魔頭,在愛的面前也不免有匍伏拜倒的一日,令人讚歎。《垓下歌》雖然篇幅短小,但卻深刻地表現了人生的這兩個方面。

參考資料:

1、呂晴飛等 .漢魏六朝詩歌鑑賞辭典 .北京 :中國和平出版社 ,1990年 :1頁 . 2、呂晴飛等 .漢魏六朝詩歌鑑賞辭典 .北京 :中國和平出版社 ,1990年 :1-2頁 . 3、李春祥等 .樂府詩鑑賞辭典 .河南 :中洲古籍出版社 ,1990年 :102頁 .

創作背景

  項羽被困,誤認為漢軍已經把楚國的全佔領了,他慌張地從床上爬起來,飲酒消愁。看著即將永別的美人,看著心愛的駿馬,忍不住唱出了這首慷慨悲涼的《垓下歌》。作詩之後,項羽率部突圍,雖曾殺傷敵軍多人,終因兵力單薄,自刎於烏江(今安徽和縣東北)。

  

參考資料:
1、呂晴飛等 .漢魏六朝詩歌鑑賞辭典 .北京 :中國和平出版社 ,1990年 :1頁 .

2、李春祥等 .樂府詩鑑賞辭典 .河南 :中洲古籍出版社 ,1990年 :101-102頁 .

賞析

  《垓下歌》是西楚霸王項羽在進行必死戰鬥的前夕所作的絕命詞。《垓下歌》中既洋溢著無與倫比的豪氣,又蘊含著滿腔深情;既顯示出罕見的自信,卻又為人的渺小而沉重地嘆息。以短短的四句,表現出如此豐富的內容和複雜的感情,真可說是個奇蹟。

  “力拔山兮氣蓋世”一句,項羽概括了自己叱吒風雲的業績。項羽是將門之子,少年氣盛,力能扛鼎,才氣超群。他胸懷大志,面對不可一世的秦始皇,敢於喊出“彼可取而代之”的豪言壯語。項羽是頂天立地的英雄,23歲跟隨叔父項梁起兵反秦,率領江東八千子弟投入起義的大潮,成了諸路起義首領中的佼佼者。鉅鹿一戰,項羽破釜沉舟,與幾倍於己的秦軍進行浴血奮戰,奇蹟般地滅了秦軍主力,被各路諸侯推舉為“上將軍”。此後,項所向披靡,直至進軍咸陽,自封為西楚霸王。但從這一句詩中也可以看出,項羽誇大了個人的力量,這是他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

  “時不利兮騅不逝”,天時不利,連烏騅馬也不肯前進了。項羽不是新時代的驕子,而是舊制度的犧牲品。在四年的楚漢戰爭之中,他雖然與漢軍大戰七十,小戰半百,打了不少勝仗,但仍是匹夫之男,既不善於用人,更不會審時度勢,他的失敗根本不是什麼天意,全是咎由自取。

  “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這是項羽面臨絕境時的悲嘆。項羽被漢軍追及,撤至垓下,陷人漢軍重圍,以致眾叛親離,帳內只剩下他心愛的虞美人。他夜不能寐,與虞姬悄然相對,借酒澆愁。突然,四面傳來陣陣楚歜,項羽愕然失色,驚呼 “漢皆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項羽知道自己的滅亡已經無可避免,他的事業就要煙消雲散,但他沒有留戀,沒有悔恨,甚至也沒有嘆息。他所唯一憂慮的,是他所摯愛的、經常陪伴他東征西討的一位美人虞姬的前途;毫無疑問,在他死後,虞姬的命運將會十分悲慘。於是,尖銳的、難以忍受的痛苦深深地齧著他的心,他無限哀傷地唱出了這首歌的最後一句:“虞兮虞兮奈若何?”這是項羽面臨絕境時的悲嘆,在這簡短的語句裡包含著無比深沉的、刻骨銘心的愛。虞姬也很悲傷,眼含熱淚,起而舞劍,邊舞邊歌,唱道:“漢兵已略地,四方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和項王歌》)歌罷,自刎身亡,非常悲壯。

  相對於永恆的自然界來說,個體的人極其脆弱,即使是英雄豪傑,在奔騰不息的歷史長河裡也不過像一朵大的浪花,轉瞬即逝,令人感喟;但愛卻是長存的,它一直是人類使自己奮發和純淨的有力精神支柱之一,縱或是殺人不眨眼的魔頭,在愛的面前也不免有匍伏拜倒的一日,令人讚歎。《垓下歌》雖然篇幅短小,但卻深刻地表現了人生的這兩個方面。

參考資料:

1、呂晴飛等 .漢魏六朝詩歌鑑賞辭典 .北京 :中國和平出版社 ,1990年 :1頁 . 2、呂晴飛等 .漢魏六朝詩歌鑑賞辭典 .北京 :中國和平出版社 ,1990年 :1-2頁 . 3、李春祥等 .樂府詩鑑賞辭典 .河南 :中洲古籍出版社 ,1990年 :102頁 .

詩人項羽
      項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秦下相(今江蘇宿遷)人,他是中國軍事思想“勇戰派”代表人物,與“謀戰派”孫武、韓信等人齊名。秦二世元年(前209年)從叔父項梁在吳中(今江蘇蘇州)起義,項梁陣亡後他率軍渡河救趙王歇,鉅鹿之戰摧毀章邯的秦軍主力。秦亡後稱西楚霸王。後與劉邦爭奪天下,進行了四年的楚漢戰爭,公元前202年兵敗垓下(今安徽靈壁南),突圍至烏江(今安徽和縣長江段西)邊自刎。項羽至今為止一直被評為中國歷史上最為勇猛的著名武將,稱之“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